橡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杨忠敏(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湖北 442001)摘要:橡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战略性的不可替换的物资,但从需求量和自然橡胶相宜种植的范围来看,天然橡胶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凸起的瓶颈题目。
针对橡胶及其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阐述了橡胶工业的发展特点与商机,研究了车市回暖刺激车用橡胶产品市场的态势,以及车用轮胎产品拉动橡胶市场的需求;指出了橡胶工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开辟了新经济的增长点,橡胶工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前景。
关键词:节能减排;橡胶行业;发展商机1 橡胶及其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橡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战略性的不可替换的物资,但从需求量和自然橡胶相宜种植的范围来看,天然橡胶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凸起的瓶颈题目。
所谓橡胶工业,在国际上主要是指以橡胶等弹性体为主料,混入炭黑一类补强副料,并且添加多种功能性助剂,同时结合以纤维、金属等材料作为支撑骨架,经过成型加工和硫化而制成橡胶制品的工业。
橡胶工业为区别于作为原料的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生产业,又将它称为橡胶加工工业,经济产业中则称为橡胶制品工业。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进程中,橡胶工业也是一门不可缺少的经济产业。
而在橡胶工业发展过程中,橡胶工艺及橡胶机械(或机电)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世界橡胶工业历经160余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重要的传统产业,全球的年橡胶消耗量达到1700万吨以上,有约10万种各类橡胶制品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橡胶工业的发展,橡胶工业技术及橡胶机械技术构成了橡胶制品的全部技术过程作者简介:杨忠敏(1946—),男,湖北武汉人,大学本科学历,东风汽车公司高级工程师,从事材料技术工作。
和产业技术体系。
2009年,我国天然橡胶实际需求量达到270万吨以上,而国内的橡胶产量只有60万吨,产地仅仅局限于海南、云南地区。
我国的橡胶消费量将以6%的年增长率,到2010年,将达到每年700万吨,再到2020年达到800多万吨,由目前全球橡胶消费份额的22%将上升到29%。
橡胶工业在第二产业群中,以弹性体材料工业独树一帜。
最近二三十年来,橡胶工业由于受两次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全球橡胶工业出现了由长期依靠量的扩大作为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逐步转换为从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和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新时期。
我国轮胎业拉动了我们天然橡胶市场和合成胶市场,这一点应该说是功不可没。
橡胶工业要取得这样的发展速度,橡胶市场要达到这样的发展目标,我们要调整优化结构,在市场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还要调结构。
国家应该积极扶持国内的天然橡胶生产企业发展,要提高我国天然橡胶生产企业技术水平,改造加工工艺,同时也应该积极鼓励我们天然橡胶生产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天然橡胶生产基地,逐步降低我国对天然橡胶的进口依赖程度。
要发展一些安全环保节能的轮胎,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筑以及汽车配件等等这些方面服务,加强我们的品牌建设。
2 橡胶工业的发展特点与商机在世界橡胶消费量中,橡胶工业消耗了全球80%以上的橡胶。
用其加工生产的橡胶材料和制品总量达到3500万吨以上,概括起来可分成胎、管、带、板、胶鞋、胶布以及各类型材、胶件、胶液等十余类。
它们涉及国民经济、人民生活以及国防军工、尖端高科技等方面,广泛用于减振、密封、粘接、耐磨、防腐、绝缘、导电等诸多领域,大多为橡胶与纤维、金属、塑料所牢固结合构成的橡胶复合体。
在整个橡胶制品中,从用胶量来说,以轮胎最大,占50%以上,工业、医卫、文体三者占到 30%,日用制品以胶鞋为代表,约占10%左右。
橡胶制品主要消耗在交通、建筑、工业、科技等领域,其中以对交通和建筑的依赖性最大。
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世界橡胶消费将达到2690 万吨,增长4.1%,主要是由于汽车消费强劲,带动轮胎需求增加。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市场,到2013年,橡胶需求将占世界的1/3。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非轮胎橡胶制品行业将获得更大的收益。
到 2013 年,合成橡胶的需求增长率将略高于天然橡胶。
2008世界合成橡胶的总产量超过1200 万吨。
天然橡胶生产主要集中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越南、中国,他们占世界总产量的 90%。
建筑用橡胶材料约占全部橡胶消耗量的15%~20%,仅次于轮胎。
除了工地施工用的各种工程机械和运输机具之外,主要是用在各类构筑物上面,用以防水、密封、抗震、隔音,如建筑防水橡胶卷材等。
全世界构筑物接缝用的弹性密封剂,估计每年需求最少在50万吨以上,其中硅橡胶系列已接近一半,聚氨酯系列达到30%左右。
此外,室内防尘、隔音的密封垫片,地基抗震的橡胶座垫等,近年来也成为高层现代化大厦、楼群广场不可缺少的材料。
现今建筑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用胶基本可以分为下面几类:建筑密封胶,用于简单的墙体嵌缝;硅酮耐候密封胶(中性胶),用于防水密封;硅酮结构密封胶,用于结构性粘结、固定;防火密封胶:用于防火密封;丁基胶用于中空玻璃第一道密封;发泡胶:用于塞缝,兼防水作用。
硅酮玻璃胶从产品包装上可分为两类:单组分和双组分。
单组分的硅酮胶,其固化是接触空气中的水分而产生物理性质的改变;双组分则是指硅酮胶分成A、B两组,任何一组单独存在都不能形成固化,但两组胶浆一旦混合就产生固化。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是单组分硅酮玻璃胶。
在建筑施工中,为增强沥青铺路材料、混凝土构件弹性以及其它防水、粘接为目的而使用的橡胶,全球约达30万吨,其中20%为乳胶。
随着橡胶工业以轮胎生产为主的趋势日益明显,工业制品及生活等其它橡胶制品相对来说用胶量增长缓慢。
橡胶与塑料共混、复合以及树脂化的倾向则不断加强。
在工业制品中,除减振橡胶、橡胶丝等少数产品仍以天然橡胶为主外,不少都已为橡塑制品或为塑料制品所取代,其中以胶带、胶管和胶布制品最突出。
伴随合成胶粘剂的迅速发展,橡胶胶粘剂与树脂胶粘剂相互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也逐步构成了胶粘剂及密封剂行业。
由于胶鞋与皮鞋、布鞋和塑料鞋的相互渗透,出现了各种旅游鞋、休闲鞋、竞技鞋以及功能鞋等许多新品种。
现代鞋已经打破了区分橡胶鞋和非橡胶鞋的自然界限。
在鞋帮、鞋底上,常常是皮革、织物、无纺布、橡胶、塑料、橡塑共混物、热塑弹性体等多种材料复合、组合使用;在造型设计上相互模仿;四鞋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从外观上已很难识别。
胶鞋与其它鞋类正逐渐融合成一个单独的鞋靴品工业。
世界鞋靴已同服装并列为国际间的大宗贸易商品,年产量已达100多亿双,其中对外贸易量超过40亿双,全球销售额在500亿美元。
近年来,橡胶工业之外的非橡胶制品橡胶用量比例现已占到世界总橡胶消耗量的20%,尤其是合成橡胶更高达28%以上,并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塑料工业现已成为橡胶工业之外的最大行业,每年作为弹性增进材料而用的橡胶,约有80万吨。
其中,60%以上的是以乳胶形态使用的。
此外,纸加工和纤维处理用的橡胶,更高居全球乳胶消耗量的榜首,已分别达到120万吨和18万吨以上。
利用橡胶弹性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弱点得到极大改善,因而应用范围和用途不断扩展,现已成为塑料工业的重要改性材料。
同样,以橡胶改性的沥青也成为建筑工程铺路的良好材料。
混有乳胶的高强度纸,更是防破包装纸、彩色印刷纸等高级纸张不可缺少的。
用乳胶处理纤维,具有比其它粘接材料更大的优越性,已成为纤维工业难以离开的材料。
橡胶还是电工行业中高中压电线电缆的重要绝缘材料,也是胶粘剂的最主要黏性材料。
它们的耗胶量都已分别达到20万吨左右。
近年来,橡胶更进而发展成为电子信息、火箭推进剂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粘接材料。
橡胶已不再是橡胶工业的单一专用原料。
非橡胶工业用的橡胶领域正在迅速发展扩大,并形成了众多的橡胶工业之外的非橡胶制品。
3 车市回暖刺激车用橡胶产品市场汽车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速度迅猛,市场前景广阔。
汽车工业的稳步增长等利好,刺激和拉动橡胶轮胎的需求,催生了橡胶产业新一轮更为迅猛的扩产潮。
预计今年橡胶生产能力增加速度远大于需求增长速度,因此,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行业内的优胜劣汰大幕将徐徐拉开。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各式各样的车辆大量涌现,因而各种类型和规格性能的轮胎也层出不穷。
诸如小轿车、客车、货车、工程车和其他各种专用车辆及飞机等,都有自己的专用轮胎品种和规格。
近年来又出现高强度和高耐磨性能的钢丝骨架子午胎,使得汽车轮胎的结构性能及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橡胶工业与能源、矿山、建设、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及人民生活都有密切关系。
目前,世界橡胶工业的销售额已超过2500亿美元,橡胶制品早已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的大宗商品。
在世界市场上,橡胶产品已形成了以轮胎为中心,以工业、建筑用品为重点,涉及胶鞋、胶布等日用制品以及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大类的产品群体。
受国际市场等因素影响,我国橡胶工业发展有以下特点: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橡胶消耗大国,也是第一轮胎产品生产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橡胶工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但又是橡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
我国天然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五,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印度之后,合成橡胶产量居世界第三,低于美国、日本,橡胶资源仅占世界总资源的10%。
近几年,我国每年进口天然橡胶120万吨以上,合成橡胶60万吨左右。
全球橡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依赖进口发展中国橡胶工业的艰巨性;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废旧橡胶发生国,也是对废橡胶亟待加强综合利用的国家。
我国汽车工业持续高速发展必然给车用橡胶制品带来无限的商机。
在汽车工业快速增长拉动下,国内市场同时形成与汽车相关的高增长产业群。
这个产业群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12%左右。
据了解,汽车产业每增值1元,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同时带动上下游产业结构优化,形成联动效应。
汽车用橡胶制品就是在汽车工业发展拉动下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中国橡胶制品出口每年增幅达10%左右,既缓解了内需压力,也获得新的发展途径;胶鞋类产品仍然是橡胶工业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输送带、V带、自行车胎及炭黑,也已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一批国有、国资控股大企业和发展快、质量好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民族品牌,与以“三资”企业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初步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有效规范了市场,减少了假冒伪劣产品。
汽车工业发展的拉动,仍是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汽车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继续提升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培育以私人消费为主的汽车市场。
2009年汽车产量超过1380万辆的目标。
在欧美日等汽车大国汽车产量下降,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国。
除了满足国内大量需求外,已进入国际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还处于成长期,中国汽车保有量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未来还有很大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