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恋爱的成本与效益分析摘要:作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早已为无数前人吟咏过,留下“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诸多的慨叹。
而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却又是另一番风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态度也会变化和发展,经济学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的行事原则越来越趋向于经济学上的“理性”。
“经济人假说”(新经济人假说)也越来越被证明其正确性,人是自利的,但在一直追逐着自身利益的同时所带来的外部经济很多情况下都是远大于个人所获私利,所以才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这一点是不应该被否认的,而曾经一度被阻止的大学生恋爱问题在今天的社会,特别在大学校园里开始变得流行和公开。
而在经济时代的今天,恋爱却跟时尚的经济不约而同的结合在一起。
今天笔者根据了解西南科技大学的学生恋爱现状,试图浅析大学生恋爱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关系。
作者主要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恋爱经济学,从理性人的角度分析资源现状和供需均衡的适应点、和最佳效用组合的分析、最后选择的结局等分析。
关键词:理性经济人、稀缺性、需求供给、成本、二八法则、外部效应、消费效用、替代效应、攀比效应、逆向选择一、现状分析经济学的基础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基础出发的,应证了人性的自利论,同样作为恋爱自然不排除理性分析和自利性,所以在恋爱中我们始终提倡理性恋爱观。
作为有限来源的恋爱对象自然也是具有稀缺性的,特别对于西南科技大学这样一个偏向理工科的学校更是不言而喻了。
而在既定资源条件下的恋爱,尽管保证了资源的存在,但是资源的供求现状也不会很理想,资源利用的成本和资源被控制的现状也是需要大量分析的。
那么根据这些基本经济原理,笔者将通过西科大实际的作为依据做出恋爱的如下几点现状分析。
(一)、恋爱理性人在经济学发展的历程中从未抛弃过一种假设,那就是“经济人假设”也称“理性人”。
故此人们在做经济现状分析和选择效用最大化都会理性思考,同时不离开人性的自利性。
而在现实中的恋爱中自然也是需要理性思维和理性选择的,尤其在市场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恋爱双方要在尽可能的努力中找到供需的均衡点以及成本最小效用最大化的组合。
所以在大学校园的恋爱中,在一个不够确定和稀缺资源状况下,理性思考在一定程度下关系到最后最优组合的成败。
(二)、稀缺性分析大学恋爱不同于婚姻,如果说婚姻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纸合同(结婚证),那么恋爱就只能算是口头契约(总得有一方先提出在一起,然后另一方答应)。
我们应当看到,这种口头契约是稀缺的,然而在西科大这个男女比例成7:3的区域性市场里,女性就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假定是所有女生都愿意作为市场供给的资源,然而实际上这是理论上的假设。
但是无论如何,7:3的比例决定了,女生供给满足不了男生需求的现状,这就注定了恋爱曲线的平衡点是难以寻觅,并且注定了资源的稀缺性。
特别是在西科大材料学院、环资学院、国防学院、计科院、信息学院等一些偏向于理工学科的学院,这种比例更加扩大化。
所以说,大学里的恋爱是稀缺性资源(正所谓僧多稀少),而经济学正是是建立在资源的稀缺性基础之上;对男生来说(尤其计算机学院的男生),若想获得恋爱这种稀缺性资源,就必须去主动追求女生,即提高供给曲线,来满足对方的效用(不要幻想女生来追你,尤其在计算机学院;除非你超级优秀,而这种概率很小很小)。
(三)、供给和需求分析从西科大同学的恋爱现状看,大部分工科男生都期待自己大学里的那份甜美的爱情,遗憾的是到现在大三了依然是单身影只。
究其原因有几点,首先,工科学院男女比例失调,女生的供给远不能满足男生的实际需求。
其次,在自己学院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更多工科男生因为学习任务重,社交圈子小,对他来说,相对较大供给的全校女生供给,也是没有机会分享。
故,没有参加社团和学社干部工作的工科同学一般情况很难找到女友,再说即使满足参加学生干部和社团干部的条件也未必能找到。
因为女方和男方同时同意选择对方的可能性也是有概率可证的,故此不能成为效用最大化选择,于是达不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点。
而同样的工科女生也是如此,尽管在工科学院,女生所占比例小,但是很多男生在理性的选择效用最大化时未必能选择这些女生,而这写女生还要排除不提供市场需求产品的情况,所以必然也达不到,市场效用最大化和市场共供需均衡点。
(四)、成本分析经济学的成本分析主要从显性成本、隐性成本、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这些方面分析。
而对于我们的恋爱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下面笔者加围绕这几个方面,再根据西科实际进行分析。
1显性成本,追求女生首先你得搭讪,要电话号码,约好下次见面;然后请吃饭,陪逛街,请看电影,陪压马路,送礼物(尤其女友生日和情人节圣诞节等等“重要节日”)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让我们历数男生在一次次的约会中付出成本,我们最为熟悉的要属咱们西科大西九的求爱们,小到现场的蜡烛、玫瑰花、请来的支持者等消费对于男生来说也是一笔大开支。
(以上活动无一不需要时间去策划和实施)这一成本的价值将会在你开始决定最求一个对象时体现出来的,在西科已恋爱的同学中了解到,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确定恋爱的很少。
毕竟在信息相对不充分的市场里,双方确定关系需要一定时间。
另外在双方确定恋爱之后,还需要一起吃饭、聊天、闲逛、购物等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相互陪伴。
2隐性成本,大家看到这里会问,恋爱中男生女生几乎享受到的是一样的,比如互相关心,一起出去吃饭,看电影等等。
但花费大多是男生出钱;同样作为恋爱的主体之一,男生也是需要被关爱的,需要得到精心策划的惊喜,但由于你是追求别人,处在主动的地位,你就失去了这些,这不能不说是一笔巨大的隐性成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经常讲:谁先爱了,谁就先输了。
这就话的道理就在这里。
3沉没成本,昨天喝下的牛奶不能解决今天的饥饿,更不要为面前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卡耐基。
(男生居多)也就是说当大一时有一个女生在第一次见面就对我微笑,然而很容易被我误解为是一种喜欢。
我会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等花费去给她暗示,可是到某一天我真向她表白时,他直接说你不是她的最大效用。
那么你之前的所有付出是不会再能收回的了,也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
4机会成本,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就是说,为了选择一个东西的效用而放弃另一个东西的效用。
具体说,当我有几个资源选择时根据理性思考后,必定选择其中某一个,这个时候我的机会成本就是失去其他同学。
另外,当我们选择在大学里谈恋爱时,我们会失去参加社会实践、社团、同学会、考研等机会成本。
(五)、二八法则分析经济学中的二八法则就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其实在今天的大学校园纯洁美好的爱情依然如此,特别对于我们西科大,男女比例极度失调。
理工科女生极少,市场供给少,男生的需求大,而文科男女比例相对均衡。
这样对于文科同学其财富比较富足,选择面要广,选择机会大,而工科男生就相对少了。
另外,交际广的同学拥有的资源富足,质量优良,相比社交圈比较小的就少多了。
所以说恋爱中也会有经济学理论中的二八法则原理。
二、效用分析在大学校园里,有着各种各样性质的恋爱,各有各的目的,各自追求不同的效用最大化。
在资源充裕的保证下,尽管在西科这样7:3比例校园,依然有人在以下几个(如攀比效益、替代效益、外部效益、消费效用)效用的分析中选择均衡点和最优组合。
(一)、攀比效益分析在现实的经济社会里人们在开放性的环境里相互学习和借鉴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更有甚者会在物质消费方面来做彼此的比较,这就是经济学里的攀比效益。
然而,今天我们美丽纯洁的恋爱在很多时候也留下了攀比效益的烙印。
正如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男女生在相互比较是的男(女)朋友怎么样,哪两个般配还是不配,这样的话题随处可闻。
所以在很多时候大同学恋爱在一定程度上有为了彰显魅力,才能之嫌。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恋爱的本质。
(二)、替代效益分析许多人都习惯喝饮料,然而饮料的品牌很多,但是每个人的口味是不同的。
对于喜欢喝可口可乐的人来说,当可口可乐涨价时为了满足自己需求,也为了稳定个人生活,暂时的会选择百事可乐来代替可口可乐,这在经济学中就叫做替代效益。
而在大同学的恋爱中依然有这样的现象,对于在攀比效益的恋爱本质扭曲前提下,每个人恋爱的动机是不一样的,当有同学失恋后感觉自己非常寂寞时会不理性思考就会找到一个替代品,同时因为当你急切想谈恋爱时,你喜欢的不爱你,那么你经不住寂寞的折磨是会降低标准选择一个来消除寂寞的灵魂,这也就是恋爱中的替代效益。
(三)、外部效益分析经济学中的外部效益具体说是指,当一个人在享受某一种商品和服务时给周围人带来的效用。
对这种效益可能是产生积极有力的影响,也有可能是产生不利的影响。
那么经济学中把产生有利影响叫做正外部性,而对于不利的影响称作负外部性。
然而在我们的恋爱生活中也是存在这样的效益的,例如我们有一对情侣在图书馆一直聊天对于他们来说有收获,可是对周围同学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另外在其他公共场合做一些亲密举动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不良影响,这就是恋爱的负外部性。
然而在我们西科大也有一些同学是,一对情侣在大学几年一起努力学习,两人在班级专业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
这样的情况不言而喻,是一种恋爱的正外部性。
(四)、消费效用分析消费者对于某一生活资料的实际使用价值与期望使用价值之比,称为消费效益。
不知道各位恋人们想过没有,为何在这千万人之中,对方独独选择了你而不是别人呢?从情感角度来讲,我们可能会说,因为我们比较适合可以彼此依靠之类的。
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如果把爱情看做一个特殊的商品的话,事实上这其实是一个消费者决策问题。
为什么对方选择了你呢?因为你给对方带来了效用的最大化!对于恋爱的双方来讲,在有恋爱需求的情况下,理性的分析现实的供需状况和成本耗费及效用最大化等状态,做出自己的效用最优组合抉择。
而对于恋爱双方来讲,最好的不一定是你需要的,而你选择的不一定最好的,就经济学来说就是达到效用最佳情况,也就是说均衡点。
三、最终选择分析逆向选择定理——恋爱成功但却选良难选优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大同学恋爱是一门经济学,我们不仅要分析资源现状,还要根据自身条件,从经济学的理性出发,分析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产品的成本分析和最优产品会带来什么样的效用分析,最终做出选择。
那么我们将会在最终选择时根据什么样的经济学原理呢?下面就是恋爱双方最终决策的经济学理论。
恋爱成功但却选良难选优优秀的人一般具有“事业高于爱情”的特征,他们更多地为未来的前途奋斗,视学业和能力为未来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而优良的人则常常试图“学业爱情两不误”。
从理论上讲,如果一个人聪明、勤奋,又决心把别人谈恋爱的时间也放在学习上,他/她在学业和能力上取得突出成就是自然而然的。
另外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特性并不会减轻现有竞争者之间的压力,要获得自己意中人的芳心,参与竞争的局中人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