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处理开题报告
梁启斌等利用碳酸钠对膨润土进行改性,探讨其改性条件及改性后膨润土对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经投加6%的钠化剂、搅拌90min改性后的膨润土对校园生活污水中的总磷和正磷酸盐的去除率可达69.4%和36.8%。
2.生物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
蔡勋江等采用高效微生物菌剂结合传统SBR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考察微生物菌剂对污水处理和污泥减量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投加混合菌剂的SBR系统对污水的处理和污泥减量效果,好于投加FM菌剂的SBR系统和传统SBR系统。与传统SBR法相比,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能够在降低SBR污泥浓度的同时,有效地保证污水处理效果。混合菌SBR处理校园生活污水对CODCr、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5%、78.7%、66.5%,污泥减量6%,出水CODCr、NH3-N、TP质量浓度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童建平等利用接触氧化/局部充氧波形潜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处理校园生活污水,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4.4 h,湿地水力负荷为1.0 m3/(m2·d),运行总费用为1.428元/m3,出水回用后可以产生效益10元/d,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标准。
姜冰冰等采用多级复合式人工湿地系统、地埋式一体化预处理系统、景观湿地系统的组合工艺对北京郊区校园生活污水进行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COD主要是在一体化预处理系统中被去除;而NH3-N、TN和TP主要是在人工湿地系统中被去除,出水平均COD、NH3-N、TN和TP浓度分别为45.58mg/L、19.51mg/L、31.9mg/L和1.49 mg/L;景观湿地也起到了很好的深度处理作用,出水平均COD、NH3-N与TP浓度分别为13.33mg/L、0.34mg/L和0.53mg/L。
刘超等为提高人工湿地的除磷效果并实现建筑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构建了多级串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该人工湿地采用粉煤灰砌块和碎石作为填料,处理原水为校园生活污水,试验期间其总COD、溶解性COD、SS、磷酸盐、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5.2、167.0、68.9、2.43、33.20mg /L。校园污水依次经过Imhoff池和四级串联垂直流湿地系统后水质得到改善,出水总COD、溶解性COD、磷酸盐、氨氮分别为60.3、55.8、0.02、5.33 mg/L,SS未检出。可见,该新型湿地系统不仅具有较强的净化污水能力,而且利用建筑废料作为填料可使除磷率达99%左右。
蔡勋江等采用SBR工艺对校园生活污水进行试验研究,考察了系统对COD、TP、NH4+-N的去除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的运行工况为:瞬时进水,厌氧1 h,曝气3 h,沉淀1 h。在最佳工况下运行时,COD、TP、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5%、85.7%、68.1%左右,且通过20 d稳定运行试验,处理效果一直保持良好,为校园生活污水的中水回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数。
郭可可等建立分格式序批式活性污泥(SBR)中试装置处理冬季低水温(8~10℃)校园生活污水,考察了空间推流和空间交替运行模式对COD、氮及磷的去除率影响。结果表明,曝气1.5 h各区增设好氧-缺氧空间交替运行效果最好,出水COD为35~60 mg/L,去除率达75%~90%,出水磷质量浓度接近0 mg/L,去除率高达95%,较仅有空间推流运行省电2/5。3种模式下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均为20~30 mg/L,去除率为20%~45%。温度(15℃和25℃)对氨氮去除率影响试验表明,低温抑制了硝化菌,与延长曝气时间和交替的电子受体环境无关。
研究现状:
学校是一个用水大户,排放的生活污水由洗衣废水、食堂废水、冲厕及淋浴废水等组成,含有大量的氮和磷。如果其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将对地表水体产生极大污染。目前校园生活污水主要是排人城市污水管道,由污水处理厂统一进行处理,因此,存在处理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系统维护困难等缺点。因此,对于人口较多的校园(如大学)应设立单独的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技术按其机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植物法等,中水回用和污水集中处理回用工艺中常用的有好氧生物处理(如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紫外、氯气、臭氧或二氧化氯等)等方法。
叶长兵等研究设计了折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校园生活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为期18个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 HRT)为20h。稳定HRT = 20h,24℃下折流式人工湿地对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76.40%、76.12%、65. 37% ;温度降至12℃时,系统对COD、TN、TP去除率分别降至67.56%、62.75%、61.33% ;运行过程中前6格室和整个系统的SS去除率分别为79.5%和87%。基于试验结果,阐明了折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高效稳定的机理。
杨宗政等根据校园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低、重金属含量少、用水时间相对集中等特点,分别采用SBR法、SBR+厌氧法和用优势菌强化的SBR法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比较了不同处理方法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和出水条件相同时,优势菌强化的SBR法可缩短水处理的周期,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
3.植物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
4
平面图绘制
选取适合的比例进行绘图
3.2技术路线
四、检索与本课题有关参考文献资料的简要说明
三、对本课题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说明
3.1
序号
主要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1
确定污水处理工艺
通过查阅专业资料,比较几种常用的工艺,选取最佳的工艺
2
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查阅结合物价进行工程预算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3万人生态校园生活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设计
一、选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目的:设计一套适合3万人生态校园生活污水处理的系统,以及对应的出水回用系统;可以熟悉校园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并掌握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学会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具备设计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初步能力,为日后更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做铺垫。
王宗华等将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V3,V11,V13应用于校园生活污水处理中,可有效提高水处理絮凝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SBR反应器曝气时间3 h,投菌量50 g/L,温度28~30℃,V3对OD550,NH3-N,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1.5%,82%,91.3%,93.5%,V11对OD550,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89.1%,91.5%,95.1%,对NH3-N去除率较低;V13对OD550,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0.7%,93.3%,92.1%,对NH3-N几乎没有去除;3株菌混合培养,3株菌形成一种互生关系,应用于水处理中当SBR曝气时间3 h,投菌量50 g/L,温度28~30℃,对OD550,NH3-N,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93.3%,86.7%,93.5%,96%,同时能有效的改变污泥沉降性能。
研究意义: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及有机物,直接排入水体后,有机物会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是水中溶解氧降低;氮磷会使水体富营养化,致使鱼类大量死亡。因此,生活污水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这样做也能降低地区污水处理站的处理压力;处理后的污水回用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短缺,同时能降低校园用水成本。
二、综述与本课题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等
周松颖等通过改变SBR工艺的运行方式,考察不同运行条件下校园生活污水中CODCr,NH3-N,TP的去除率,从中确定最佳运行参数;进水搅拌时间45min,进气量0.5 m3/h,曝气时间5 h,停曝搅拌时间75 min,沉淀时间75 min。实现CODCr高去除率的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并且氮和磷的去除率稳定在70%和35%左右。
活性生物滤池是将生物滤池、曝气池及二沉池结合为一体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它的特点是将生物滤池的部分出水回流汇同二沉池的回流污泥一起进入生物滤池,用活性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和食品加工废水。
新的厌氧生物处理法技术相继诞生,为了提高厌氧微生物的浓度,有使厌氧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的厌氧生物膜处理方法如厌氧生物滤池、厌氧转盘、厌氧膨胀床、厌氧接触氧化、厌氧档板反应器、厌氧流化床法,以及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依靠微生物之间凝聚造粒而形成的自己固定法方法,适合低浓度有机污水。
研究方法及应用领域:
活性污泥法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朝多功能方向发展,采用的方法有:培养驯化专用细菌,使活性污泥处理对象不局限于生活污水,还可以处理如酚一类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甚至驯化可以处理象氰一类有剧毒的无机物;把活性污泥与其它处理方法结合起来,如活性炭—活性污泥法,它实际上是一种以活性污泥法形式的活性炭吸附、生物氧化法的综合处理法;固定活性污泥法是提供微生物附着的表面,如合成纤维、塑料、细沙、粘土焦炭等,使曝气池同时存在附着相和悬浮相的生物;这些都提高了活性污泥的净化效率,提高了抗有毒物质等冲击负荷的能力,还具有脱色、脱氮、削减泡沫的效果,国外已用于合成纤维、化工印染、炼油、炼焦等工业生产的污水处理。
发展趋势:
生物处理法是目前研究得较多、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方法,无论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还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都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因为用生物法利用的是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以污染物质为食料,将其代谢成诸如CO2、H2O、NH3、SO2等稳定的小分子,它的二次污染小,对处理生活污水及与之性质相近的有机污水有其独特的优势。生物处理法自从问世以来,其技术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污水中的成也日益复杂,因此用生物处理方法的目的也从以前能处理降解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一类物质增加到也能处理合成洗涤剂、脱氮、脱磷及其它一些难降解的复杂有机物。这也就必然要求人们改革工艺,过去由于厌氧生物处理的效率不尽人意,处理时间也较慢,所以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仅仅用来处理污泥或高浓度有机污水的预处理,但现在由于能源紧张,厌氧生物处理由于能产生能源物质—甲烷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青睐,由此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工艺,如MBR、SBR、BA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