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碱,文献报道该类生物碱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治疗皮肤鳞癌、皮肤基层细胞癌等[25,26]。
219 局部麻醉作用:以脊蛙足蹼、豚鼠皮丘、在体蛙坐骨神经丛及蛙、兔椎管等为实验材料的麻醉实验研究证明,不同浓度的菊叶三七水提醇沉液分别具有明显的表面、浸润及传导麻醉作用。
椎管注射,脊髓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现象,有可逆性。
其局麻作用强度随着浓度加大而成比例地增强,存在药物浓度2反应依赖关系[27]。
2110 其他作用:菊叶三七还具有明显的镇静、安定、催眠、抗惊厥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25]。
在坦桑尼亚,Shambaa 部族孕妇服一种该属植物土三七根煎剂用以堕胎[28]。
2111 毒理研究:该属很多植物中都含有吡咯啶类生物碱,该类生物碱能使肝细胞RNA酶活性下降,RNA、DNA的合成能力下降,细胞不能完成有丝分裂,从而形成多核巨细胞,坏死与RNA合成减少DNA横向断裂有关[25]。
以菊三七碱注射液对大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ip50mg/kg,隔日1次, 6次后动物全部死亡,镜检显示肝脏呈广泛急性坏死;在大鼠亚急性实验中肝脏出血、瘀血、变性坏死,并见肝小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菊三七碱剂量与实验持续时间对肝脏病变的程度有显著影响。
大剂量短期使用主要引起广泛急性肝坏死,小剂量长期使用除引起肝坏死外,可引起肝小静脉和肝动脉周围组织增生[29]。
也有部分该属植物毒性较低,如小鼠po灵菊七,其最大耐受量大于23016g/kg,相当于成人日用量的512倍,说明其毒性极小,口服安全[24]。
3 结语菊科菊三七草属部分植物,在民间已经被作为药材使用,且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一方面应注意到该属很多植物中所存在的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对动物和人的肝毒性和致癌作用;另一方面应对除双稠吡咯啶生物碱以外的其他活性成分进行研究。
今后应加大对该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工作为其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 广东植物研究所1海南植物志[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1[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1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1第四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3] 唐世蓉,吴余芬,方长森1菊叶三七抗疟成分的提取鉴定[J]1中草药,1980,11(5):19321951[4] Russell J,J ameset N,Mabry B,et al113C2NMR Spectros2copy of pyrrolizidine alkaloids[J]1Phytochemist ry,1982,21:43924451[5] 袁珊琴,顾国明,魏同泰1菊叶三七生物碱成分研究[J]1药学学报,1990,25(3):19121971[6] Helmut W1Two pyrrolizidine alkaloids from Gy nura scan2dens[J]1Phytochemist ry,1982,21(11:2767227681[7] Erhard R,Alexandra E,Helmut W1Pyrrolizidine alkaloids fromGynura divaricata[J]1Planta Med,1996,62(4):3861 [8] Mat heson J R,Robins D J1Pyrrolizidine alkaloids from Gy2nura sarmentosa[J]1Fitoterapia,1992,63(6):55725611 [9] Ferdinand B,Christa Z1Naturally occurring terpenoid deriv2atives[J]1Phytochemist ry,1977,16:49424981[10] Jong T T,Chou H,J u Y1An optically active chromanonefrom Gy nura f ormosana[J]1Phytochemist ry,1997,44(3):55325541[11] Lin W Y,Kuo Y H,Teng C M,et al1Anti2platelet aggrega2tion and chemical constituent s from t he rhizome of Gy nuraj aponica[J]1Planta Med,2003(69):75727641[12] 胡 勇,李维林,林厚文,等1白背三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J]1中国天然药物,2006,4(2):15621581[13] 卓 敏,吕 寒,任冰如,等1红凤菜化学成分研究[J]1中草药,2008,39(1):302321[14] Lin W Y,Teng C M,Tsai I L,et al1Anti2platelet aggrega2tion constituent s from Gy nura elli ptica[J]1Phytochemis2t ry,2000,53(8):83328361[15] Takahira M,K ondo Y,Kusano G,et al1Four new3a2hy2droxy spirost252ene derivatives from Gy nura j aponica Makino[J]1Tet rahed ron L ett,1977,(41):3647236501[16] 李丽梅,李维林,郭巧生,等1白背三七化学成分研究[J]1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1821191[17] 孙凤英,刘晓秋,孙彤伟,等1菊三七化学成分的研究(Ⅱ)[J]1中草药,1992,(2):10221041[18] 张铭龙,刘文彬,李星元,等1菊三七生物碱的提取以及类似物的药理活性比较[J]1吉林中医药,1998,4:352381 [19] 李成章1紫背三七止血作用的实验观察[J]1中药通报,1985,10(9):42624291[20] 刘贺之,庞 健,王增岭,等1菊三七与参三七对血小板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J]1药学学报,1982,17(11):80128031 [21] 林 菁,林建忠,李常春,等1红番苋水提物的抗炎作用[J]1福建中医药,1996,27(2):232241[22] Zhang X F,Tan B K1Effect s of an et hanolic extract of Gy2nura p rocumbens on serum glucose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levels in normal and streptozotocin2induced diabetic rat s[J]1S ingapore Med J,2000,41(1):92141[23] 胡 勇,李维林,林厚文,等1白背三七地上部分降血糖作用研究[J]1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1):552581[24] 刘 莹,徐向进,陈明珠,等1灵菊七的急性毒性与降糖作用研究[J]1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21(5):34023421 [25] 史清水,袁惠南1菊三七研究概况[J]1中草药,1991,22(8):37723801[26] 林启寿1中草药成分化学[M]1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1[27] 刘学韶,刘希智1菊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J]1中草药,1987,18(6):212241[28] 余国奠1东非的堕胎和利分娩药用植物[J]1中药通报,1982,7(5):6281[29] 刘宝庆,马晋渝,王旭东,等1菊三七碱对动物肝脏毒性的实验研究[J]1中草药,1984,15(1):272291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法顾琳娜1,顾 昊23(11湖州市药品检验所,浙江湖州 313000;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 100020)摘 要: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目前发现许多天然药物具有抗肿瘤作用。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和肿瘤药理学研究的发展,针对细胞和分子靶点的天然药物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在研究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天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方3收稿日期:2008208210法,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天然药物;抗肿瘤;筛选方法;分子靶点中图分类号:R285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2670(2009)042附2204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在当今的医学领域中具有重大意义。
研究表明,许多天然药物都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有效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来产生抗肿瘤作用。
天然药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逆转肿瘤细胞多重耐药性等[1]。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中药药理学及中药提取和分离技术等的发展,天然药物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也随之快速发展。
弄清天然药物抗肿瘤作用的途径和靶点对抗肿瘤药物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抗肿瘤药、更简便的筛选模型[2]。
本文对近年来抗肿瘤天然药物的筛选方法进行综述。
1 细胞水平筛选天然抗肿瘤药物细胞生物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为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方向。
细胞水平的药物筛选模型具有材料用量少、药物作用机制比较明确和大规模筛选等优点。
目前。
在细胞水平上对抗肿瘤天然药物的筛选主要是选取几种肿瘤细胞系,以培养细胞为实验模型,采用结晶紫染色测定法、M T T法、SRB法等检测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或单体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温斌等[3]在研究灰树花提取成分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时,采用乳酸脱氢酶法、结晶紫染色法、M T T生物活性测定法等对小鼠脾N K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灰树花乙醇沉淀物(ET2Pre)和RNA提取物显著提高了小鼠脾N K细胞杀伤活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TNF2α、IL21的产生水平。
赵春玲等[4]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和M T T比色法测定了白眉蝮蛇去整合素(rAdinbitor)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27721细胞向纤连蛋白(FN)黏附的影响,以及对已黏附于FN上的SMMC27721细胞的影响。
实验证明,rAdin2 bitor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MMC27721细胞在FN上的黏附,促使已黏附的SMMC27721细胞脱落;并且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SMMC27721细胞的增殖并且诱导其凋亡。
2 端粒酶活性为作用靶点筛选天然抗肿瘤药物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富含G的DNA重复序列和端粒蛋白组成,起着保护染色体完整性和维持细胞复制能力的作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