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画面编辑要点1.编辑:“指代一个创作环节,又是一项工种名称”。
作为创作环节,编辑工作主要是指电视创作的后期阶段。
2.电视节目创作前期阶段:设计策划、采访、拍摄等为获取原始的图像和声音素材所进行的所有工作。
3.电视节目创作后期阶段:主要包括与整合零乱的前期素材、建立完整节目形态相关的一系列工作。
在这个阶段里,编辑的主要工作都是围绕“剪辑”进行的。
4.剪辑的含义:剪辑就是按照视听规律和影视语言的语法章法,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和重新组合。
5.后期编辑工作大致可分为:准备、剪辑、合成三个阶段。
A.准备阶段:修改脚本—熟悉素材—确定分割基调—撰写编辑提纲。
B.剪辑阶段:整理素材—选择素材—剪辑(粗编—精编)—检查声音画面。
C.合成阶段:配解说、加字幕、配音乐音效,最终合成为播出版。
6.熟悉素材的作用:A.通过熟悉素材、了解素材质量、可以想象可能的编辑效果,并且根据原先构思在脑海里建立起初步的形象系统。
B.原始素材常常能激发创作灵感,有利于调整构思。
C.可以发现现有素材不足,以便能够尽快补拍或寻找相关声像素材。
7.镜头的选择标准:A.技术质量:一般情况下要求镜头影像清晰、曝光准确、镜头稳定。
B.美学质量:即光线、构图、色彩、造型效果。
C.影像的丰富多变性:尽可能丰富形象表现力和画面信息量,选择恰当的景别和角度,避免使用重复或过于相近的镜头,为观众提供多视点多角度的观看方式。
D.叙事需要:一是影像素材好但与内容无关联的镜头,应该坚决舍弃,不要枝蔓;二是质量欠缺但是内容表现必须的镜头;确定镜头之后的镜头组合是剪辑的核心。
、8.平剪:连接镜头时,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同时同位结束,下一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同时同位进入,上下镜头的声音画面同时转换。
这是镜头编辑的基础方式。
9.串剪:上下镜头的画面和声音不同时同位转换,比如,上一镜头的画面结束,而相应的声音却延续至下一画面内,或者下一个镜头的声音提前进入上一个镜头。
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上下镜头的呼应和艺术感染力。
10.蒙太奇的含义:A.结构手段与技巧的总称;B.影视特有的思维方式即蒙太奇思维,它是指电影电视所具有的时空高度自由的形象化思维方式。
C.特指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早期苏联电影学派创立的蒙太奇理论。
11.卢米埃尔: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放映电影,代表作《火车进站》、《婴儿喝汤》、《水浇园丁》、《工厂的大门》等;12.爱德文鲍特制作的《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三点启发意义:A.探索了电影自由结构空间的可能性;B.传达了崭新的电影时间观念;C.确立了电影利用不同镜头组合表现同一运动的叙述形式。
13.大卫.格里菲斯:A.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拓和定型。
他将戏剧性空间加以分解,再以适应观众的思维和情感参与的方式加以组合,从他开始,场面或段落由若干个镜头组成,是蒙太奇艺术产生的基础。
而且,十分注重动作的情感因素,使电影才真正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B.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索。
有意识地使用特写镜头作为电影的叙事语言,以更为直觉、具体、准确的视觉手段突出他在叙事语言上的风格和观念。
远景镜头突破了在早期电影中只是作为记录手段的单一功能,而是作为叙事语言中的一种环境和情绪阐释。
C.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
尤其是他著名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形式。
代表作:《党同伐异》、《一个国家的诞生》;14.库里肖夫、普多夫金实验:库里肖夫曾作过这样的蒙太奇试验:从旧片中选出著名演员莫兹尤辛的一个毫无表情的脸部大特写,在它前面接上三个不同的镜头——一盘汤、一口棺材、一个玩耍的小女孩,由此引伸和进发出“饥饿”、“悲痛”“慈爱”子种不同的含义。
这一实验被誉为“库里肖夫效应”。
普多夫金也作类似的“表现怯懦”和“表现勇敢”的蒙太奇试验,一个人面对手枪,是接上“惊恐的脸”还是“一个人在笑”,效应截然相反,前者怯懦,后者勇敢。
1.一个人在笑2.手枪直指着——表现怯懦3.惊惧的脸1.惊惧的脸2.手枪直指——表现勇敢3.一个人在笑蒙太奇表一的基本特点:A.单个镜头不具有独立的明确的叙事功能,只有镜头组接在一起才能产生意义;B.不同顺序的镜头组接会传达出不同的意义。
相形之下,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更加强调思维的表达,即“理性蒙太奇”。
15.让.雷诺阿:首先表现出完全不同于蒙太奇理论的特征,即镜头之间的外部蒙太奇被镜头内的场面调度取代,固定镜头组接被运动镜头取代,利用移动摄影和深焦距镜头(景深镜头)来表现同一画面内多层次动作的空间。
16.安德烈.巴赞:长镜头美学;17.影视画面的独特表意性所起的作用:一、客观视像的再现;二、画外意义的延伸;三、画面解释的随机性;四、画面造型的审美性;18.蒙太奇的心理基础:观众的视听感受;第一,蒙太奇是一个关于感受的感念;第二,蒙太奇是关于关系的概念;19.蒙太奇的表现效果及功能:A.选择概括;B.引导关注;C.结构时空;D.创造节奏;E.创造悬念;F.创造情绪;G.创造思想;20.蒙太奇效果的形成大致包括:A.镜头﹢镜头;B.一个镜头内;C.声音﹢声音;D.一个声音之中;E.段落﹢段落;21.机内剪辑:它被称为镜头内部蒙太奇,又称长镜头,他通过变化拍摄角度和调整景别的距离,用一个连续的镜头完成一组分切试镜头所担负的镜头组合任务,以保证叙事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统一性。
22.镜头内部蒙太奇在叙事方面和视听感受方面的特殊优势:第一,镜头内部蒙太奇由于不间断地表现一段相对完整的事件,因此,它具有传达信息的完整性,同时把判断的权利交给了观众;第二,镜头内部蒙太奇在表现事实真实性方面具有说服力;第三,镜头内部蒙太奇由于连续记录事态进展,因此在叙事上具有一气呵成的感染力;23.长镜头与分切式蒙太奇的不同点:A.分切式蒙太奇的叙事是主观的,表现的;而镜头内部蒙太奇则是客观的、再现的;B. 分切式蒙太奇强调形象对列,而长镜头注重场面调度和时空连续;C.蒙太奇是剪辑的艺术;而长镜头是摄影的艺术;D.蒙太奇是强制、封闭的叙事;而长镜头是非强制性的、开放型的叙事。
24.蒙太奇三种不同的时间形式:播映时间、叙事时间、观众欣赏的心理时间;播映时间的限制实际上是对编辑导演安排影视片结构情节提出了要求。
叙述时间:银幕上表现事物的时间,是创造出来的艺术化的时间形态,也是人们常说的蒙太奇时间。
心理时间:播映时间和叙事时间综合作用在观众心理造成的独特的时间感,这是主观的时间形态。
25.叙述时间的表现形式及技巧:一、压缩:片段省略、插入镜头、借物暗示、辅助性剪辑技术;二、延长:反复切换、慢动作;慢动作的常见效果:A.慢动作可以清晰展现瞬间或重点动作的过程,展现许多肉眼难以看清的快速运动,延长动作时间令观众可以仔细观看或体会动作细节;B.慢动作可以突出动作形态,体现优美的动感效果;C.动作过程的延缓,是影视画面具有“可见”的感情长度,成为渲染情绪最便利而有效的手段,这也是目前慢动作常用的主要原因。
D.慢动作可以塑造成动作形象的飘逸感,具有“超现实的效果”,有助于表达回忆、想象,情绪舒缓、虚幻或浪漫。
三、停滞:画面的定格(静帧)四、实时:长镜头;26.蒙太奇空间形态:一、屏幕空间:物理性而言,是指屏幕画框内表现出来的物质现实影像形式;就其艺术性而言,是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受到透视、光影、运动、剪辑等因素作用的包含运动时间在内的四维时间的幻觉,它不是现实空间本身,是被重新安排和创造的蒙太奇空间。
二、构成的空间:一系列纪录真实空间的片段,经过选择、取舍、重新组合成新的统一的空间形态。
他并不是真实空间在屏幕上的直接反映,而是通过剪辑创造出来的综合空间,是电视叙述中最基础又最具活力的表现方式。
27.好莱坞三镜头法:指正反拍,外加一个中景的双人镜头。
28.画外空间的作用:画外空间是影视蒙太奇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画内空间共同结构着屏幕空间。
画外空间的运用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含蓄表达情绪和思想;拓展画面空间,丰富信息量;增强屏幕真实感、立体感;增强叙事的戏剧性、趣味性。
29.剪接点:两镜头之间的转换点。
30.叙事剪接点:以观众看清画面内容,或者解说词叙事,或者情节发展所需的时间长度为依据,这是电视节目中最基础的剪接依据。
“低限长度”31.动作剪接点:以画面的运动过程(包括人物动作、摄影及运动、景物活动等)为依据,结合实际生活规律的发展来连接镜头,目的是使内容和主体动作的衔接转换自然流畅,它是构成电视片外部结构连贯的重要因素。
32.情绪剪接点:情绪剪接点是以心理活动和内在的情绪起伏为依据,结合镜头的造型特点来连接镜头,目的是激发情绪表现。
33.根据运动、情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节奏为依据,结合镜头造型特征,用比较的方式来处理镜头的长度和衔接位置,也就是通过镜头连接点的处理来体现快慢动静的对比,它重视的是镜头内部运动与外部动作形态的吻合。
34.声音剪接点:以声音因素(解说词、对白、音乐、音响等)为基础,根据内容要求和声画有机关系来处理镜头的衔接,也就是指上下镜头中声音的连接点。
35.景别的表现功能:远景:属于情绪性景别,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画面,以表现环境气势为主,画面中没有明确的主体,人物所占的比例很小。
全景:基本的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事物发展的空间范围,因此,全景又被称为“定位镜头”。
中景:最常用的叙事性景别,表现中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主题状态、人物之间关系或情绪交流。
近景:具有较强交流性的景别,表现的是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物体局部的画面,主要用来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
特写:主观性强的景别,表现的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被摄体的细部画面。
36.景别的视觉效果:(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景别越小,时间感越长,也就是说小景别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
(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
37.景别的组合效果与运用规律:(1)同一主体(或相似主体)在角度不变或者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或过大,都会导致视觉跳动感强烈。
(2)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3)利用镜头连接中景别的积累或对比效应,营造情绪氛围。
38.构成屏幕运动因素:主体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剪辑率(单位时间里镜头变化的多少)。
39.轴线:无论在运动物体方向上,还是人物关系中都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连线,它影响到屏幕上运动的方向或人物的相互关系。
又可以称为运动轴线、关系轴线。
40.跳轴:如果摄像师在拍摄中,从轴线的相反两侧(180。
为基准)分别拍摄同一运动方向的运动物或者两个人的关系,那么在屏幕上就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运动方向和人物方位,这样在剪辑中就难以清楚表现正确的方位关系,导致叙事和人物关系的混乱,而且视觉跳动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