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查房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查房


实验室检查
2.10
2.14
实验室检查
2.10
2.10
实验室检查
2.10
2.14
治疗-西医
1、非手术治疗
(1)适应症:a.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 b.动力性肠梗阻 c.蛔虫团、粪便堵塞所致的肠梗阻 d.炎症引起的不完 全性肠梗阻。
(2)方法:a.禁食与胃肠减压 b.纠正水、电解质和酸 碱平衡紊乱 c.防治感染和毒血症 d.灌肠疗法 e.颠簸疗 法(适用于早期肠扭转的病人)。
大便自解,无腹痛腹胀,考虑不全性肠梗阻。
病例简介
2.21 08:00 遵医嘱停中药保留灌肠,由禁食水改为流 质饮食,予饮食指导,可进食米汤、菜汁、水果汁、 蛋花汤等。患者拒绝治疗,回家休养。
病例简介
2.24 08:00 患者返院继续治疗,主诉昨晚腹痛不适, 肛门无排气排便。予复查腹部平片示:肠腔积气,遵 医嘱予支持,禁食期间可以给予胃肠外营养。若
梗阻解除,病人开始排气、排便,腹痛、腹胀消失12小时 后,可进流质饮食,忌食易产气的甜食和牛奶等;如无不 适,24小时后进半流质饮食;3日后进软食。 评价:患者未出现脱水,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2.24)。
期卧床 、消瘦有关
目标:患者皮肤完整 措施:1.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干燥 2.及时更换汗湿的衣被,保持皮肤清洁 3.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鼓励多下 床活动 4.床上擦浴BID 评价:患者皮肤完好无破损(2.24)
炒莱菔 子
赤芍
护理
护理诊断/相关因素 1、疼痛 与肠壁缺血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肠蠕动 增加有关
2、焦虑与恐惧 与知识缺乏,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3、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禁食水、胃肠减 有 关 4、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 与长期卧床 、消瘦有关 5、舒适度的改变 与腹痛及留置胃管有关 6、潜在并发症:腹腔感染、出血、肠瘘、肠粘连
治疗-中医
1、内治 (1)气滞血瘀证
证候:腹痛阵作,胀满拒按,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涩。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攻下。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若气滞较甚者加炒莱菔子、 乌药、川楝子行气止痛;血瘀重者加赤芍、牛膝、当 归活血祛瘀;如口渴,去桂枝,加山栀清热泻火。
治疗-中医
心疾病预后有关(2.10) 目标:减轻患者的思想 顾虑,使患者情绪稳定。
措施:1、多与病人沟通, 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
2、介绍病区环境及床位 医生及护士,消除对环境 的
陌生感
3、帮助同病室患者之间 建立良好的关系
4、与家属充分沟通讲解 本病经过积极治疗可能取
(2.10)
目标:病人能得到足够营养补充,体液平衡得以维持 措施:1、遵医嘱准确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
肠梗阻病人的护理查房
---王岭
肠梗阻概念
肠内容物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次 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解剖

病因与分类
病因与分类
病因与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
A. 肠管堵塞

蛔虫导致的肠梗阻
肠梗阻的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
B.肠腔受压
嵌顿疝导致的肠梗阻
粘连带压迫导致
肠梗阻的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最为常见):
C.肠壁病变
炎症引起的肠梗阻
肠壁肿瘤导致的肠梗阻
治疗-中医
(4)水结湿阻证 证候:腹痛阵阵加剧,肠鸣辘辘有声,腹胀拒按,恶
心呕吐,口渴不欲饮,无排气排便,尿少;舌质淡红, 苔白腻,脉弦缓。 治法:理气通下,攻逐水饮。 方药:甘遂通结汤加减。
治疗-中医
(5)虫积阻滞证 证候:腹痛绕脐阵作,腹胀不甚,腹部有条索状团块,
恶心呕吐,呕吐蛔虫,或有便秘:舌质淡红,苔薄白, 脉弦。 治法:消导积滞,驱蛔杀虫。 方药:驱蛔承气汤加减。
清洁。 5、每天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潜在并发症:腹腔感染、出 血、肠瘘、肠粘连
目标:患者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以及时发现和处 理
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以 及腹痛、腹胀和呕吐等变化,及时了解病人各项实验 室检查指标。
2、鼓励病人多下床活动,以促进机体和肠道功能的 回复,防止肠粘连。
3、做好术前准备 除一般术前准备外,还应做好肠道 准备,备皮,配血等。
评价:患者在未出现上述并发症(2.24)。
健 康少食教刺育激性强的辛辣食物,宜食营养丰富、高
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反复发生粘连性肠梗 阻的病人少食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饭后忌 剧烈活动。


体格检查
病例简介
床号:38床 姓名:许志顺 性别:男 年龄:33岁 婚姻状况:已婚 既往史:“胃癌根治术”(八个月前) 过敏史:无
西医诊断与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1、机械性肠梗阻 2、胃癌术后
中医诊断:肠结(气滞血瘀证)
中医辩证及治则--内治
辅检: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肠梗阻。
病例简介 2017.2.10 09:30 入院后遵医嘱予抗炎、补液、营养支 持、胃肠减压、中药保留灌肠等对症处理。
病例简介 2017.2.10 21:30 患者主 诉腹痛不适,通知值班
医师杨程刚,遵医嘱予 异丙嗪25mg肌肉注射st, 并予穴位按摩,取穴合
病例简介
2017.2.10 09:30 患者因“反复腹痛不适半月余”入院。
生命体征:T36.4℃ P80次/分 R20次/分
BP110/72mmHg
体检:神清,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正 中可及长约20cm手术疤痕,左下腹压痛(+),无反 跳痛,未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亢进,10次∕ 分。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次 数 1/E 1/E 2/E 0/E 0/E 1/E 0/E 0/E 1/E 1/E 外 外 外 1/E
出出出
实验室检查
2.10
2.11
实验室检查
2.21
2.24
(2)肠腑热结证 证候: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 发热,口渴,小便黄赤,甚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黄 燥,脉洪数。 治法:活血清热,通里攻下。 方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治疗-中医
(3)肠腑寒凝证 证候:起病急骤,腹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稍减,
腹部胀满,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脘腹怕冷,四肢 畏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中散寒,通里攻下。 方药:温脾汤加减。
穴位—内关
病例简介 2017.2.12 08:00 今日查房,患者诉腹痛、腹胀明显好 转,肛门排气,无恶心呕吐。
查体:未及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 鸣音8次∕分。
胃肠减压畅,引流出草绿色胃液约300ml。 2.13 08:00 今日查房,患者无不适主诉。 查体: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4~5次/分。 2.21 08:00 复查腹部平片示:右下腹有液平,但病人
肠套叠
嵌顿
肿瘤
粪石

粘连
扭转
肠梗阻患者如出现以下表现, 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
1、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性剧烈疼痛,或在阵发性加重之间 仍有持续性疼痛,呕吐出现早、频繁而剧烈。
2、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 抗休克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显著。
3、腹胀不对称,腹部有局限性隆起 或触及有压痛的包块。
胃肠减压管引流液的色及量
日期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色 草绿 草绿 草绿 草绿 草绿 淡绿 淡绿 淡绿 淡绿 拔管 量(ml) 260 300 250 250 270 200 160 120 60 拔管
排便(大便)
日 期
谷、关元、足三里。 22:00 患者主诉腹痛症 状较前有所好转,嘱其 畅情志、避风寒。
穴位—足三里
穴位—关元
穴位—合谷
病例简介
2017.2.11 08:00 今日查房,患者诉腹痛、腹胀加重, 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重,恶心、呕吐二次,为胃
内容物。查体:腹膨癃,左下腹可及肠型,左下腹压 痛(+),肠鸣音10次∕分,胃肠减压引流出草绿色胃 液约260ml。遵医嘱继续予抗炎、补液、营养支持、 胃肠减压、中药保留灌肠等处理,并予指压内关,以 缓解腹痛、恶心呕吐症状。
总之,本病的病机演变可有痞结-瘀结-疽结三个阶段。
临床表现
症状
1、(痛)腹痛 2、(吐)呕吐 3、(胀)腹胀 4、(闭)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体征
A 视诊:可见到肠型和蠕动波、腹胀情况
触诊:有无腹膜剌激征,有无包块 叩诊:移动性浊音情况 听诊:肠鸣音情况
B 全身:早期无明显改变,晚期中毒和休克症
舒适度的改变 与腹痛及留置 胃管有关
目标:患者自述疼痛减轻舒适度增加 措施:1、缓解疼痛,指导患者取舒适卧位,可予
腹部按摩,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予止痛药物。 2、做好留置胃管期间的护理,讲解留置胃管的重
要性。 3、多与病人沟通,耐心听取病人主诉,教会其应
对技巧。 4、鼓励适当下床活动,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床单位
治疗-中医
2、外治 中药小承气汤水煎至100ml~200ml,从肛管缓慢注入
或滴入作保留灌肠,能加强通里攻下作用。
3、其他疗法 (1)针刺疗法:取足三里、天枢、中脘、曲池、合谷
为主穴,呕吐加内关。
(2)推拿按摩。
穴位—曲池
穴位—中脘、天枢
中药
大黄
芒硝
中药
当归
人参
中药
木香
桃仁
中药
管 局
梗阻以上肠管膨胀(积气、 积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