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_常晨光

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_常晨光

作者简介:常晨光(1966—),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收稿日期:2000-12-122001年第7期总第147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 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2001,№7Serial №147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常晨光(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 摘 要:本文首先扼要介绍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中的人际纯理功能,然后重点分析人际语法隐喻中的两个主要类型: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并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研究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关键词:人际语法隐喻;语气隐喻;情态隐喻;语篇分析 A bstract :T his paper start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 of the clause in Halliday an F unctio nal G rammar ,and then focuses o n the discussion of the tw o majo r ty pes of interperso nal metaphors ,i .e .metaphors of mood and metaphors of modality .Implications for text analy sis are also outlined .Key words :interperso nal metapho rs ,metaphors of mood ,me taphors of modality ,tex t analysis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1)07-0006-03 韩礼德(Halliday ,1994)认为隐喻是意义表达的“变异”,不仅仅局限于词汇层,也常常出现在语法层。

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也包含了词汇隐喻。

Halliday (1994:343)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两类。

有些功能语言学者认为,语法隐喻还应包括语篇隐喻。

(Thompson ,1996;胡壮麟,2000)本文将重点分析英语中表达人际意义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的语法隐喻形式,并探讨人际语法隐喻研究在语篇分析中的作用。

1.人际功能功能语言学认为,一个小句表达了3种既有联系但又不尽相同的纯理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试探或改变别人的看法,等等。

在小句中,人际功能主要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的。

语气系统所表达的是小句中的互动,它使小句成为一个交际行为。

Halliday (1994:68-9)认为,根据交际过程中言语角色和交换物的不同,可以归纳出4个主要的言语功能:提供、陈述、命令、提问。

除“提供”功能没有典型的语气来体现以外,体现“陈述”功能的一般是陈述语气,体现“提问”功能的是疑问语气,体现“命令”功能的是祈使语气。

英语小句的语气由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

语气成分具有明确的语义功能,其中,主语是命题中的重要成分,是肯定或否定一个命题的基点,是对命题(或提议)的有效或成功负责的成分。

限定成分的作用是限定命题,使其成为可议论的概念。

情态系统表达的是说话者的判断或评价,也是人际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语义上说,它所体现的是介于归一性中肯定和否定两极之间的意义。

广义的情态系统包括情态化和意态化。

情态化和意态化的区分同样与言语角色和交换物的不同有关系。

当交换物是信息时,小句以命题的形式出现,情态指的是从可能性或经常性的角度看这个信息的可靠性如何。

当交换物是物品和服务时,小句则以提议的形式出现,情态指的是说话人对交换最终成功的自信程度。

在“命令”中,这关系到受话者执行命令的义务或责任;而在“提供”中,则涉及说话者实施某行为的倾向或意愿的程度。

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情态意义,Halliday (1994:89)称前者为情态化,后者为意态化。

情态化可以由语气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来表达,或由两者一起来体现。

意态化一般由语气中的限定性情态动词、被动谓体动词或谓体形容词来体现,也可以由语气副词与限定性情态动词一起来表达。

对情态类型及其典型体现的总结详见Halliday (1994:91)或胡壮麟等(1989:122),这里不再赘述。

2.人际语法隐喻功能语言学是这样看待形式与意义的关系的: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意义来自形式与功能的结合。

形式和意义之间并不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一种形式可以表示一种以上的意义,一种意义也可由两种或更多的形式体现。

(黄国文1999)DOI :10.13458/j .cn ki .f latt .002258在人际意义的表达上出现的语法隐喻现象就充分地反映了这种观点。

无论是在语气还是在情态的表达方式上,除一致性体现外,都可能出现语法隐喻现象。

因此,人际语法隐喻主要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

2.1语气隐喻从上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言语功能一般都有典型的语气体现。

但事实上,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决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例如:(1)You should come here at once.(2)Could y ou come here a t once?(3)Come here at once!这三个句子从语义上说都可以表达“命令”功能。

例(3)直接用祈使语气,是“命令”功能的一致性体现。

例(1)和例(2)则分别由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来体现“命令”功能。

反之,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一种以上的言语功能,例如,陈述语气在不同的语境下也可以体现“提问”或“命令”功能。

(4)I w onder if you have the time.(5)So y ou are from France?(6)I w ouldn't take the job if I w ere you.(7)We don't put those glasses in the dishwasher.我们把这类语气变异现象,即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的转移,称为语气隐喻。

语气隐喻所体现的是言语功能的变异。

显然,在语气隐喻中,语法范畴和语义特征已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种语气同时体现了两种或多种言语功能。

隐喻体现的效果是两种言语功能的结合,如例(4)和例(5)是用作提问的陈述式,即所谓queclarative。

在这两个例子中,陈述语气体现“提问”功能就是陈述意义和疑问意义的结合。

因此,语气隐喻在语义层面上扩展了言语功能。

2.2情态隐喻在情态意义的表达上,同样会出现隐喻体现形式。

Hall-iday(1994:357)指出,决定每一种情态意义如何体现的是情态的取向系统。

情态取向可分为4种: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明确客观和非明确客观。

情态取向不同,情态的各种类型就会出现不同的体现形式。

以情态化可能性这一种情态类型为例,就可能出现下面4种不同的体现形式:(8)I think John is ill.(明确主观)(9)Jo hn must be ill.(非明确主观)(10)John is probably ill.(非明确客观)(11)I t's likely that Jo hn is ill.(明确客观)在例(8)和例(11)中,对情态化可能性的情态判断都被建构为一个小句,因此情态意义是以命题的形式来表达的,这在语法层上就形成了一个比喻结构。

在情态化可能性的明确主观形式中,这个体现情态的小句常表达一个认知型心理过程(如I think,I reckon,I believe等),其效果是使说话者明确对判断或断言负责。

而在情态化可能性的明确客观形式中,体现情态的则是一个关系过程的小句(如it's like-ly,it is cer tain,it is probable等),目的在于使说话者的断言似乎不再是一种个人观点,而是一个固有特征,从而隐藏了情态来源,使人难以提出质疑。

然而,在这两个例子中,尽管情态意义都被装扮成命题以小句的形式来表达,在语法上处于主导地位,但它们显然不是命题本身。

如在例(8)中,在语义上起支配作用的实际上是被投射句Jo hn is ill,而不是投射句I think。

这可以通过英语的附加疑问句来证实:I think John is ill,isn't he?而不是:*I think John is ill,don't I?同样,在例(11)中,在语义上起主导地位的也是John is ill,而不是it's likely。

可见,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在例(8)和例(11)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相当于一个语气状语,因此,它又可以与其他语气状语一起使用,同时出现在一个小句中,如:(12)I think M ary must certainly have realized this.(13)It is certain that M ary must definitely have realized this.我们可以这样划分这两个句子:I thinkIt's certain thatM aryM arymustmustcertainl ydefinitel yhave real izedhave real izedthisthis 语气状语主语限定成分语气状语谓体补语语气剩余部分由此可见,情态化可能性的明确主观形式和明确客观形式都是隐喻性的。

这在其他的情态类型中也是如此。

Halliday(1994:358)曾列表总结各种情态类型及其在不同情态取向选择下的体现。

在4种情态类型中,除情态化可能性的隐喻体现外,有明确主观情态形式的还有意态化义务。

在这两个情态类型中,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一般都表达一个心理过程,以强调说话者看法的主观性。

而在明确客观情态形式中,体现情态意义的小句常表达一个修饰型的关系过程。

这样情态就被装扮成了一个具有某种属性的命题,使说话者的判断或断言客观化。

又如:(14)It's usual fo r T om to come late.(经常性)(15)It's expected that John goes.(义务)(16)It'd be lovely to have some tea now.(意愿)其实,除Halliday表中所列举的隐喻体现外,明确主观的情态形式也可能是一个表达认知状态或情感的修饰型的关系过程小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