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硅及其化合物

硅及其化合物

硅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关于二氧化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水晶的成分是二氧化硅B .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在物理性质上有很大差别C .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能跟水起反应生成酸D .二氧化硅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它不跟任何酸起反应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 2++2OH -+CO 2===CaCO 3↓+H 2OB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二氧化硅:CO 2-3+SiO 2===SiO 2-3+CO 2↑C .二氧化硅与烧碱溶液反应:SiO 2+2OH -===SiO 2-3+H 2↑D .硅酸与烧碱溶液中和:H 2SiO 3+2OH -===SiO 2-3+2H 2O 3.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 )A .CO 2→H 2CO 3B .SiO 2→Na 2SiO 3C .Na 2O 2→Na 2CO 3D .SiO 2→H 2SiO 34.(双选题)素有“水晶之乡”美称的江苏东海县盛产水晶,现存于国家地质博物馆的水晶大王就出自东海县。

水晶是较纯净的透明的石英晶体,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 2。

下列有关石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石英都是无色透明晶体,可作装饰品,也可以制作光学仪器B .石英晶体中每个Si 周围结合4个O ,每个O 周围结合2个SiC .石英制做的光导纤维在强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断”路D .石英不可以用来制取高纯硅,可以制光导纤维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不能和SiO 2反应的是( )①焦炭 ②纯碱 ③碳酸钙 ④氢氟酸 ⑤硝酸 ⑥氢氧化钾 ⑦氧化钙 ⑧氟气A .③⑤⑦⑧B .⑤⑦⑧C .⑤⑧D .⑤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6.(8分)指出下列反应中SiO 2所表现的化学性质或作用,在A ~E 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

(1)SiO 2+2NaOH===Na 2SiO 3+H 2O()(2)SiO 2+2C=====高温Si +2CO ↑()(3)SiO 2+3C=====高温SiC +2CO ↑()(4)SiO 2+4HF===SiF 4↑+2H 2O()A.作为玻璃的成分被消耗而使玻璃被腐蚀B.氧化性C.酸性氧化物的通性D.未参加氧化还原反应7.(11分)下表中括号内物质是杂质,试将除杂试剂及分离方法填入表内:混合物SiO2(CaCO3) CO2(SO2) NaHCO3(Na2SiO3)SiO2(NaCl)除杂试剂除杂方法8.(11分)A、B、C、D、E代表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A为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

请填空:(1)形成单质A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它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_。

(2)B的化学式(分子式)为________。

B和碳反应生成A和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C的化学式为________,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氯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气化学性质很活泼,但是干燥的液氯能用钢瓶贮存B.氯气和液氯是两种不同物质C.可以用浓硫酸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D.氯气有毒,它曾在战争中被用于制造毒气弹2.有关漂白粉和漂白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是纯净物,漂白液是混合物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C.工业上将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制取漂白粉D.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2O2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氯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B.氯气和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盐酸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D.盐酸和氯水都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4.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5.[双选题]如图所示,在A处通入氯气,关闭B阀时,C处的红色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

则D瓶中盛放的溶液可能是()A.浓硫酸B.NaOH溶液C.H2O D.饱和氯化钠溶液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6.(8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它可能是KCl、K2CO3、KN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下列实验:①溶于水,得无色溶液;②在所得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③再滴加稀硝酸,沉淀量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同时有气泡生成。

根据上述现象判断:(1)白色固体一定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成分是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实验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0分)室温下,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无色气体,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它们可以按下列框图进行反应。

又知E溶液是无色的。

请回答:(1)试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2分)为了讲授“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李老师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为主要原料制取氯气,并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其中A是连有注射器针头的橡皮管,针头已插入并穿过橡皮塞)进行了教学。

试回答下列问题:(1)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离丁中液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2)橡皮管连通后,分液漏斗的气体压强p1与烧瓶中的气体压强p2的关系为________(填“>”“<”或“=”),连接橡皮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烧瓶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及其化合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B.通常情况下,氮气性质很不活泼C.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D.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的循环2.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3.关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且都可用水吸收以消除对空气的污染B.二氧化硫与过量的二氧化氮混合后通入水中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C.两种气体都具有强氧化性,因此都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D.两种气体溶于水都可以与水反应,且只生成相应的酸4.把少量NO2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A.氧气B.二氧化氮C.二氧化氮和氧气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5.[双选题]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对原试管中盛装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是N2与NO2的混合气体B.可能是NO2气体C.可能是NO与NO2的混合气体D.只可能是NO2一种气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6.(9分)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因此必须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1)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O 2+NO +2NaOH===2NaNO 2+H 2O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氨气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写出氨气和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

7.(12分)汽车尾气(含CO 、SO 2和NO 等)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放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能使一氧化碳跟一氧化氮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

(1)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 跟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放废气的酸度,有可能促进了酸雨的形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缓解城市空气污染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 .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能源消耗B .使用电动车辆,减少汽油消耗C .植树种草,绿化环境D .取缔燃煤炉和木炭烧烤,改用天然气8.(9分)如图为我国新疆阿勒泰大气背景监测点。

监测点安装的监测设备可日常监测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及臭氧等污染物。

NO 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 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NO 亦被称为“明星分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 的危害在于________(填编号)。

A .破坏臭氧层B .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氧化C .造成酸雨D .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2)在常温下,把NO 气体压缩到1.01×108 Pa ,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容器里加热到50℃,发现气体的压力迅速下降,压力降至略小于原压力23就不再改变,已知其中一种产物为N 2O ,写出上述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氟利昂(如CCl 2F 2)可在光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氯原子,氯原子会对臭氧层产生长久的破坏作用(臭氧的分子式为O3)。

有关反应如下:O3光O2+O;Cl+O3―→ClO+O2;ClO光+O―→Cl+O2;总反应:2O3―→3O2。

在上述臭氧变成氧气的反应过程中,Cl是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