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2、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最低的一级国家政权机构。
(×)3、人大代表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4、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5、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6、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利。
(√)7、联邦制国家中的最高立法机关通常采用两院制。
(√)8、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9、特别行政区法院有终审权。
(√)10、我国国家机构遵循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1、民族自治地方、即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的主席、州长、县长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12、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或者非经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13、对人大代表的逮捕程序和普通公民适用的程序相同。
(×)14、根据宪法,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15、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基本上都是共和政体。
(√)16、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
(√)17、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8、人民调解的本质特征和灵魂是群众性、自治性和民间性。
(√)19、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可视情况收取一定的费用?(×)20、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21、当事人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也可以主动调解。
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22、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可以在受理前告知当事人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3、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调解纠纷的需要,可以指定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当事人选择一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24、人民调解员应当记录调解情况。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调解工作档案,将调解登记、调解工作记录、调解协议书等材料立卷归档。
(√)25、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以制作调解协议书。
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人民调解员不需要记录协议内容。
(×)26、原纠纷的诉讼时效因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而中断。
(√)27、人民调解委员会根据纠纷当事人的申请,受理调解纠纷;当事人没有申请的,也可以主动调解,但当事人表示异议的除外。
(√)28、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必须在专门设置的场所进行,不得在其他场所进行。
(×)29、民间纠纷未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当时人不得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30、人民调解委员会至少要有5人组成。
(×)31、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应当及时、就地进行,防止矛盾激化。
(√)32、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发现纠纷有可能激化的,应当采取由针对性地预防措施。
(√)33、人民调解员在调解民间纠纷过程中,对有可能引起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纠纷,应当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34、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35、口头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36、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之间就调解协议的旅行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发生争执的,一方当事人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7、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无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变更原调解协议或者达成新的调解协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8、企事业单位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组织推选产生。
(√)39、劳动法是保护劳工之法,劳动保障是劳动法的宗旨和使命,因此,劳动保障的对象即是劳动者。
(×)40、劳动合同条款凡是与集体合同条捆不同的,一律无效。
(×)41、集体合同对其终止后仍存续的劳动合同,不再有约束力。
(×)42、凡是提供了劳动的劳动者,都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劳动报酬。
(×)43、工作时间只能由法律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约定。
(×)44、劳动合同被确认部分无效的,这个合同可以不予执行。
(×)45、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享有劳动自由,意味着双方可以排除国家法律的强行性规定,自由签订劳动契约(×)46、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47、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实行酌情赔偿原则,而不是要求赔偿全部实际损失额。
(×)48、凡在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都具有就业资格。
(×)49、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应当依法予以解除。
(×)50、国家施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51、国家施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四十四小时的工作制度。
(×)52、企业招用劳动合同制工人,应当订明试用期。
(×)53、加班工资不能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54、“待业”与“失业”两个概念含义相同。
(√)55、“待业”与“待岗”两个概念含义相同。
(×)56、集体合同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行生效。
(×)57、集体合同只有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才生效。
(×)58、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劳动者可以上班的,用人单位应安排工作。
(√)59、暂扣许可证和执照是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60、行政法规不可以设定冻结存款、汇款。
(√)61、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应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62、违法行为涉嫌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的,行政机关应当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一并移送,并书面或者口头告知当事人。
(×)63、查封、扣押的期间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
(×)64、行政许可需要举行听证的,由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
(×)65、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数量有限的许可,同等条件下,先申请的优先。
(√)66、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但是行政机关提供行政许可申请数格式文本可以收取工本费。
(×)67、行政机关做出行政处罚后,按照当事人要求举行的听证会均应当公开进行。
(×)68、《行政许可法》实施前有关行政许可的规定,在《行政许可法》实施后继续有效。
(×)69、在公共场所或者道路上挖坑、修缮安装地下设施等,没有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造成他人损害的施工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70、侵害单位权益,造成单位严重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71、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等,为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72、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原动物饲养人或管理人不承担侵权责任。
(×)73、因污染环紧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74、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事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75、公务员录用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的方式进行,考试内容根据公务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和不同职位类别分别设置。
(√)76、录用特殊职位的公务员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简化程序或采用其他评测办法。
(√)77、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平时考核的方式。
(×)78、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领取兼职报酬。
(×)79、公务员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
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80、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施行任职前公示制度和任职试用期制度。
(√)81、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职务。
(×)82、领导成员应到引咎辞职或者因其他原因不再适合担任现任领导职务的,本人不提出辞职的,应当责令其辞去领导职务。
(√)83、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
(×)84、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的不以犯罪论处。
(×)85、绑架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否则不构成本罪。
(√)86、为勒索财物而非法拘禁、扣押他人的,构成绑架罪。
(√)87、绑架并杀害被害人的,应当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88、甲以出卖为目的收买生活贫困的妇女乙后,经乙同意,将其卖给一个富裕人家为妻,甲仍构成拐卖妇女罪。
(√)89、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90、李某2011年2月犯寻衅滋事罪,依法应当判处管制,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况,认为确有必要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或者缓刑考验期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人的,可以适用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
(√)91、打击报复证人罪所侵犯的对象包括刑事案件的证人和行政案件的证人。
(√)92、犯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又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应数罪并罚。
(√)93、王某与李某有仇。
一日,王某趁李某不注意,将一包砒霜投入李某的水杯中,李某饭后死亡。
王某的行为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94、离婚的老年人再婚后即和原子女脱离父母子女关系,因此原子女不再负有赡养义务。
(×)95、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96、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迫使未成年人结婚,只允许为其订立婚约。
(×)97、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律归夫妻共同所有。
(×)98、公民享有继承遗产或接受遗赠的权利,也必须承担所有的义务。
(×)99、在我国,男女不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不是非法同居关系,也不受法律调控,属于道德调整范畴。
(×)100、当事人的离婚协议或者人民法院的离婚判决书或离婚调解书对夫妻财产分割问题做出的处理不得对抗夫妻的债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