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创新能力作文800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作文800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能力作文800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

那么 __达到这种境界呢,我觉得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丰富的知识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的。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

知识越多,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创造能力就越强。

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博物使人深沉。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学好课本的同时,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

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的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如:
(一)开设阅览信息课:每周一次让学生进阅览室进行自由阅读,要求做好读书卡片,写好读书笔记,并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信息交流;
(二)开辟班级剪报栏:重点剪帖报纸的社论、短评,各方面的重大成就,先进人物的重大事迹,优秀时文,热点话题等。

(三)开展社会调查:接合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向工厂、农村、商店等进行社会调查。

如有条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上网阅读。

第二、发展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它的灵活性,而思维的灵活主要是通过想象、联想来实现的。

想象和联想都是智力的重要内容。

也是写作的基础之一。

没有想象和联想,也就没有作文,两者是写作的翅膀。

我们的语交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想象因素,尤其是文学作品提供的材料,抓住文中的想象点,设计训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再造想象。

如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让学生在头脑中绘制文中描写的图画,并根据文中清新淡雅的色调。

去描绘当时朱自清的心情;教学《项链》可让学生根据情节续写路瓦栽夫人后来的发展命运。

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相似联想。

指两种不同的事物,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

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

《庖丁解牛》中梁惠王听了庖丁一席谈,悟出了养生之道。

这“养生”与“解牛”本是风马牛不根及的,
但梁惠王却明白了,这就是相似联想。

高考作文考题,不少都用得上这种联想去构思文章。

如xx年高考作文“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

有很多学生利用联想,把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李清照的词《如梦令》写进作文,邹忌的妻子与邹忌的关系近而认为他漂亮,李清照更关心海棠花而知道“应是绿肥红瘦”。

这就是对课文的再创造。

(二)对比联想。

见到一种事物,头脑中自然地浮现出与之相对立的另一种事物;见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头脑中浮现出与之相反的另一方面;见到事物的此时,头脑中浮现出该事物的彼时。

这种心理现象为对比联想,也叫反向联想。

这种相关的两性事之间的逆向联想。

可以是一正一反,鲜明对比,也可以此一彼一。

方向相反,是非清楚。

第三,打破思维定式
在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场合,并不需要创新,只要用思维的惯常定势来处理问题就可以了。

但是当需要创新的时候,惯常定势就成了“思维枷锁”,阻碍创新思维的产生。

因此,必须打破思维定式。

(一)敢于怀疑是创新思维的第一要素。

只有那些对世界有浓厚探知兴趣的人,敢于大胆提出疑问的人,才能出现独立思考的过程,得到新的发现。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桎梏,敢于对素有定评的东西问个“为什么”和“对不对”。

面对作家及现成观点不要迷信不要盲从,不要满足已有的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善于在有疑或无疑处质疑,大胆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

敢于否定现成的看法,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与名家探讨。

班门弄斧何尝不是一种创新。

(二)要具有抗压能力。

独立思考,难免超出众人,而众人以其“众”,权威以其“威”给人产生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压力。

独立思维必须抗制这股压力,即使权威都这么说,大家都这么说,该修正的就修正,该否定的就否定。

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善于感应时代的
脉搏,善于接受新事物,站在新的高度去审视、评定一些旧的观念,或向旧的观念注入新的内容,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积极活跃,不断更新。

总之,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丰富知识积累,发展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打破思维定势,从而消除他们在写作时无话可写而感到的恐惧心理,促使他们打开思维这个“黑箱”,进而放射出耀眼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