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万里长城桂林山水杭州西湖北京故宫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秦陵兵马俑风景区由自然或人文历史组成的名胜古迹,供人参观游览的场所。
城市风景区一般是指同城市毗连,或接近市区并和市区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可供游览观赏的地区。
例如,杭州西湖、无锡太湖风景区、昆明滇池风景区等都是中国著名的城市风景区。
城市风景区规划,既可以是单独的规划项目,也可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
风景名胜区也称风景区,海外的国家公园相当于国家级风景区。
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风景名胜区规划也称风景区规划。
是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风景区,并发挥其多种功能作用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经相应的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的风景区规划,具有法律权威,必须严格执行。
风景资源也称景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
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风景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是构成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
景物指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是风景区构景的基本单元。
景观指可以引起视觉感受的某种景象,或一定区域内具有特征的景象。
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景群由若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景点群落或群体。
景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包含有较多的景物和景点或若干景群,形成相对独立的分区特征。
风景线也称景线。
由一连串相关景点所构成的线性风景形态或系列。
功能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主要功能发展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形成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特征。
游人容量在保持景观稳定性,保障游人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
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过量集聚的警戒值。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1.根据地形特征、行政区划和保护要求,划定风景区规划范围,包括外围保护地带 2.确定风景区规划性质、发展目标、规模容量。
3.根据风景名胜区功能分区,确定土地利用规划,进行风景游赏组织。
4.确定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保护措施与要求。
5.确定风景名胜区天然植被抚育和绿化规划6.确定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设施规划7.确定风景名胜区基础工程规划,包括道路交通、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环保、环卫、能源、防灾等设施的发展要求与保障措施8.确定风景名胜区内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9.制定分期发展规划10.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提出措施建议二、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任务和主要内容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规定风景各区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在风景名胜区内,应根据景区开发的需要,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景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主要内容有:1.详细确定景区内各类用地的范围界线,明确用地性质和发展方向,提出保护和控制管理要求,以及开发利用强度指标等,制定土地使用和资源保护管理规定细则。
2.对景区内的人工建设项目,包括景点建筑、服务建筑,管理建筑等,明确位置、体量、色彩、风格。
3.确定各级道路的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风景名胜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是针对明确的建设项目而言,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截止2009年6月,中国已有38处世界遗产。
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5处,世界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5处)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2.长城(北京,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 世界文化遗产)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 世界文化遗产)10.丽江古城(云南,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2.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2 世界文化遗产)13.颐和园(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14.天坛(北京,1998.11 世界文化遗产)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世界文化遗产)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 ;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2004.7 世界文化遗产)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18.龙门石窟(河南,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 世界文化遗产)20.云冈石窟(山西,2001.12 世界文化遗产)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2004.7.1 世界文化遗产)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 世界文化遗产)23.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 世界文化遗产)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 世界文化遗产)25.福建土楼(福建,2008.7.7 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
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将109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保护。
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
这些名城,是我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
这109座历史文化名城按行政区域分布如下: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河北: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区(秦皇岛)山西: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黑龙江:哈尔滨市吉林:吉林市、集安市辽宁:沈阳市江苏: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浙江: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福建: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江西: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安徽:亳州市、歙县、寿县、绩溪、安庆山东: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淄博市、泰安河南: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湖北:武汉市、荆州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湖南: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广东: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雷州市广西:桂林市、柳州市海南:琼山市、海口四川: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云南: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遵义市、镇远县西藏: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陕西: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甘肃: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青海:同仁县宁夏:银川市新疆:喀什市、吐鲁番、特克斯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山东省1.济南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2.枣庄市、济宁市铁道游击队红色旅游景区(点)3.枣庄市台儿庄大战遗址4.临沂市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蒙阴县、沂南县沂蒙山孟良崮战役遗址,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5.莱芜市莱芜战役纪念馆6.青岛市海军博物馆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中心城市的城市性质以多职能综合性为主,除包括生产、服务、金融和流通等作用外,大多是政治和行政管理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信息与科技中心和人才密集之地。
按其影响范围大小,分为全国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等不同等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界通常把对国家或省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主要基地作用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称作中心城市,它们构成了全国经济活动网络的主要连接点,对全国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如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
西方国家的中心城市,通常指在一组相互接近、联系密切、不同规模的城镇群体中,一二个规模最大或位置适中的城市,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中心城市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经济辐射作用,它们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其主要途径为:①进行生产的分工、协作和扩散;②通过流通,互通有无,促进竞争,形成优势;③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手段和人才培训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为此,中心城市必须适当超前发展,同时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一定的城镇体系作保证,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各城镇有专业分工、各具特色的城镇体系。
中心城市也是形成开放式、多层次、网络型的经济区的核心与基础。
中国历朝历代首都西周镐京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洛阳前770年—前256年秦朝咸阳前221年—前206年西汉长安前206年—9年新朝长安8年—23年东汉洛阳25年—220年西晋洛阳265年—316年东晋建康317年—420年隋朝大兴581年—618年唐朝长安618年—907年北宋开封960年—1127年南宋临安1127年—1279年元朝大都1264年—1368年明朝南京1368年—1420年北京1420年—1644年清朝北京1644年—1911年**** 北京1912年—1928年广州1925年—1927年武汉1927年南京1927年—1937年武汉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重庆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南京1945年—1949年广州1949年重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1949年至今七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