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因子(RF)测试:原理,步骤,解释和临床意义
类风湿因子(RF)是与个体自身免疫球蛋白反应的自身抗体。
这些抗体通常针对人IgG的Fc片段。
RF已与三种主要的免疫球蛋白类别相关:IgM,IgG和IgA。
在这些中,最常见的是IgM和IgG。
关节间隙中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导致补体的活化和破坏性炎症,从而引起类风湿关节炎(RA)
如其名称所示,RF特别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监测。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
在诊断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中,有60-80%的人检出了类风湿因子。
但是,有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中和某些非风湿性疾病中也可以检测到。
在正常的老年人口中也可以观察到升高的值。
测试原理
有许多方法可用于测试RF。
最常用的血清学方法是基于乳胶凝集试验。
由于RF是针对IgG分子Fc部分的IgM类抗体,因此可以通过其凝集涂有IgG分子的乳胶颗粒的能力来检测。
使用的试剂是聚苯乙烯胶乳颗粒在甘氨酸盐水溶液中的悬浮液,pH值为8.6±0.1,并涂有人丙种球蛋白。
定性方法
程序
1. 将所有试剂和标本置于室温。
2. 将一滴阳性对照和40ul患者血清分别放入幻灯片上的圆圈中。
3. 轻轻地在每个要测试和控制的样品圆上添加一滴RF乳胶试剂。
4. 使用单独的涂药棒/搅拌棒将反应混合物散布在特定区域的整个区域。
5. 在旋转摇床上将载玻片前后倾斜2分钟,使混合物缓慢旋转。
6. 2分钟后在明亮的人造光下观察凝集。
解释
胶乳颗粒的凝集被认为是阳性反应,表明类风湿因子的存在处于可检测的显着水平。
阳性结果:乳胶颗粒悬浮液会在两分钟内发生凝集,表明RF水平超过18 IU / ml。
阴性结果:乳胶颗粒悬浮液在两分钟内没有凝集。
半定量法
1. 使用等渗盐水以定性方法1:2、1:4、1:8、1:16、1:32、1:64、1:128等
方式制备阳性样品的系列稀释液,如下所示:
1. 对于每个要测试的样品,将100 µL的0.9%盐水加入1至5的试管中。
2. 将100 µL样品加到试管1上。
3. 混合混合物。
避免形成气泡。
4. 从管1到2转移100 µL混合样品。
5. 在试管3至4中重复此系列稀释步骤,然后进行5次。
混合后,从试管5中弃置
100 µL。
6.
2.
解释
滴度报告为最高稀释度的倒数,显示阳性测试结果。
在可见的凝集下,读取最后一个稀释步骤中的滴定度,类风湿因子的大致浓度可以如下确定:
RF单位为IU / mL =乳胶γ球蛋白试剂的灵敏度,单位为IU / mL×滴定度。
测试的局限性
1. 在所有诊断为RA的患者中未检测到RF。
2. 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核病或麻风病以及其他
急性或慢性免疫反应的患者中,RF的含量可能增加。
3. 积极结果的重要性应谨慎解释。
应进行定量测试以确诊RA。
4. 高度溶血和脂血的血清以及血浆会干扰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