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传》介绍王维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洁。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
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佛--王维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表示了归隐之意。
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曾说:“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服药佯为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买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年轻时不仅文才出众,而且仪表堂堂。
因此,许多名门望族、达官显贵,都希望王维能成为自己的乘龙快婿,有的托媒前去说合,有的亲自登门求亲,但都被王维一一婉言谢绝了。
那年刚入冬,忽然下起雨来,天气骤然变冷,王维受了风寒,感到有些发烧,身上难受,便去找郎中诊治,郎中给王维开了几味草药,让王维拿上药方速去药店买药。
且说药店的掌柜有个独女,名叫紫云,芳龄二九,长得貌若仙女,精通诗词联谜,是镇上有名的才女。
那天正巧掌柜的有事外出,紫云代父打理药店。
王维来到药店,见紫云虽非大家闺秀,却别有一番风姿,一时竟看呆了。
而紫云却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地问王维道:“公子有何贵干?” 王维这才回过神来,连忙答道:“昨日偶染风寒,特买几味草药疗疾,不知贵店有无?”姑娘微微一笑,又问:“有药方吗?”王维素闻紫云颇有才华,决定试她一试,灵机一动,说:“来得慌张,药方忘带了。
”紫云道:“还记得药名吗?”王维说:“记得,头一味是——酒阑宴毕客何为?”紫云不由一怔,但马上明白过来:此人借口买药,实为前来考试姑娘我的才学。
便将身子一扭,背对着王维,面对着药橱,道:“酒阑宴毕客当归,当归当然有了。
”王维一惊,暗暗钦佩紫云果然才思敏捷,又说道:“夜深月黑路不迷。
”姑娘又马上猜中,仍然背对着王维,以问作答:“…熟地‟要多少?”“再要百年美貂裘。
”“…陈皮‟也有。
”“还要夫妇偕白头。
”“…百合‟是新进的。
”……王维被紫云姑娘的才思折服了,一种爱慕之情油然而生。
买药回去之后,心里久久平静不下,觉得紫云正是自己所希望的未来伉俪。
但他不知道人家意下如何,又不便直接去问,决定重新试探姑娘一回,便提笔在纸上写了一首诗,然后折叠几下,唤来书童,吩咐他道:“我方才前去买药,买得少了,你拿上这个药方,速去再买两服来。
”书童来到药店,言称王公子派他前来买药,说罢将药方递给了紫云。
紫云展开一看——哪是什么药方?原来是一首谜诗:二者缺一真可叹,书房偏又无石砚,金童身边少玉女,晴天无日烦心添。
紫云斟字酌句,原来是个四字成语:一见钟(钟)情。
不禁两腮飞红,连忙假装取药转过脸去,问书童道:“那位王公子叫什么呢?”书童忙答道:“就是大名鼎鼎的诗人王维呀!”啊?原来他就是王维!其实,紫云姑娘也对那个英俊潇洒、才华不凡的买药书生产生了爱意,一听那人就是王维,心中更加欢喜,低头一想,便对书童谎称王维所买之药本店已经不全,让他明日再来。
说罢也给王维回了首谜诗,然后叠好,让书童带了回去。
王维接到紫云的回信,急忙展开看去——一月一日喜相逢,二人结缘去问僧,竹林深处见古寺,伊刚张口人无踪。
王维乍一看,顿时凉了半截,再一琢磨,不由会心地笑了。
不仅唐代诗人受道教影响深刻,一些皇室成员也受其影响。
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就曾在青城山修炼;李白自叙“与逸人东严于隐于岷山之阳(即青城山)”,“东严子”就是与他“弱龄”订交、结为“异姓天伦”的道友元丹丘;他们三人在青城山结识,故后来李、元二人均由玉真公主推荐入朝。
《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就是李白在开元十七年时,和玉真公主见面时所作。
“鸣天鼓”、“腾双龙”、“弄电行云”之类的,把玉真公主写得像九天玄女一般浪漫,比起王维那篇《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
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
此地回鸾驾,绿溪转翠华。
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
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
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
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
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
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
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要浪漫得多。
太白本性桀骜不驯,生来就是个飞扬跳脱、风流多情的人物,不像王维那样腼腆。
不知后来玉真公主冷落王维也有着这方面的因素。
当时,元丹丘和玉真公主之间有相当牢固的信赖关系,蔡玮《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天宝二载:“西京大昭成观威仪臣元丹丘奉敕修建”。
元丹丘到天宝二载仍然担任昭成观威仪。
昭成观在长安皇城的西边,旁边是长安最大的道观——玉真观。
元丹丘为了玉真公主修建纪念碑。
而李白通过元丹丘的介绍得到玉真公主的支持。
魏颢的《李翰林集序》云:“(李)白久居峨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
白亦因之入翰林。
”这里的持盈法师指的就是玉真公主。
李白和玉真公主之间,除了有元丹丘作用和才华因素之外,道教也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
玉真公主和李白之间对道教,尤其是上清道的知识上有不少的共鸣。
因此,当李白和玉真公主相遇后,如同风筝遇上风,肯定会发生一些故事。
只是事不凑巧,开元十七年时,王维正好也回到了长安,而且很可能就正是他回心转意,和玉真公主生活在一起的时候。
王维有才,有貌,精书画,擅琵琶,少年得意,21岁高中状元。
据说开元八年(720年),诗佛王维尚未进仕,但王维善于奏乐,因音乐而结识了歧王,他常在宁王、歧王府中出入,王爷对他相当好——“待之如师友“。
歧王把王维介绍给皇妹玉真公主,王维替玉真公主弹琴,玉真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后,让宫婢将王维带入室内,换上华丽无比的锦锈衣衫。
然后置办酒宴,安排王维入宴,坐在宾客的上首。
席间,众人谈笑之际,公主觉得座中王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不禁一再瞩目。
于是第二年,王维就顺顺当当地进士及第。
王维进士及第后,被封为太乐丞(八品)。
品级虽然不高,但是这却是个为皇室宫廷宴乐培养乐队伶人的官。
玉真公主这样安排,肯定是为了让他方便进出宫禁及皇家苑观之类的。
但王维几个月后就因“伶人舞黄狮子”一案,被贬出京,远去山东济州做个看粮仓的九品小官——司库参军。
“伶人舞黄狮子”据说依唐代律令,舞黄狮子节目,是专门为皇帝而演的,不得私自娱演,否则当以犯律处置。
王维一下子被贬到济州,这一去就是四年半的时间。
这事在当时也算不上什么大罪,难以得此重罚?答案很明显,正是王维不再愿意到床上侍侯公主,又“私自”(未经公主同意)娶了妻子,于是玉真公主动怒,就找借口贬他到穷乡僻壤“劳动改造”一番。
在济州熬了四年多后,王维终于熬不住,辞去了在济州的官职,潜回了长安。
但他在长安闲居了七八年,根本没有实授什么官职。
于是有了开元十七年的另一个故事。
当时孟浩然到长安来求官找差事,他和王维意气相投。
孟浩然和王维正在聊天儿,突然唐玄宗就驾到了,吓得孟浩然钻到床底下去了。
后来唐玄宗也没有生气,还让孟浩然吟诗。
按理说,孟浩然和王维是朋友,一起谈谈诗文,为何要往床底下钻?皇帝有那么可怕吗?人家还削尖了脑袋找机会拜见呢,你大大方方地让王维引见一下不正中下怀?再者,皇帝为何突然到王维家去串门?而且皇帝还像是学生公寓里查宿舍卫生的似的,来个突然袭击,因此有人断定,王维此时定是住在玉真公主居处,或成了玉真公主的“外宅”。
可能这天正好公主不在,王维就私自请了他来,所以皇帝一来,他才吓得朝床底下钻。
李白和王维同岁,文才相当,又同是孟浩然的好友,但历史文献中找不到一星半点有关他们之间友谊的记载,答案就在这里,——王维和李白都是玉真公主的情人,既有这层关系,不争风吃醋可能有些不容易。
不过李白有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嗜酒如命。
李白曾在《赠内诗》里对妻子表示歉疚:“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太常妻说的是东汉有个叫周泽的官封太常,可能性功能有些问题,经常借口要洁身敬祖睡在斋宫里。
他老婆跑去看望他,他怒骂妻子冒犯斋禁,把妻子关到牢里监禁起来。
时人讥曰:“生世不谐,为太常妻”。
李白可能因嗜酒如命,在这方面也亏待了妻子。
故赋诗道歉。
在玉真公主那儿,必定也是美酒不缺,猫改不了偷腥的德行,李白必定做不到有酒不喝,时常烂醉如泥的李白,在玉真公主眼里,肯定渐渐不如和她花间弹曲、镜前写真、黄昏联句、清晨画眉的王维好。
于是,玉真公主渐渐把感觉超好青莲居士李白晾在终南山下的“玉真公主别馆”里不管不问了。
玉真公主贵为公主,住处自然不只一处,玉真观、安国观、山居、别馆等等都是她的。
玉真公主不愿意嫁人,自愿出家为女道士。
但却没有“缁衣顿改昔年妆”,过青灯黄卷下的日子。
她的宫观之华丽一点不逊于皇宫,甚至尚有过之。
当时就有大臣上书嫌太过奢糜。
被冷落的李白,后来发了一通牢骚后写诗云:《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秋坐金张馆,繁阴昼不开。
空烟迷雨色,萧飒望中来。
翳翳昏垫苦,沉沉忧恨催。
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
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
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
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不知是诗起了作用,还是玉真公主对李白仍忘旧情。
到了天宝年间,玉真公主又对王维渐渐疏远。
王维一生情境清寂自苦,在妻子死后,孤居三十年不再续娶,实在罕见。
有人说王维学佛,这学佛未必就完全像出家人一样完全四大皆空,白居易不也是一边诵经拜佛,一边左手搂着“杨柳腰”小蛮,右手抱着“樱桃口”樊素,其中的种种原因,不便揣测。
我们只知道王维的心中一直是存在着一种苦闷的。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不知王维是不是因为这难以启齿的羞辱之事,他的内心才一直处在忏悔中,寻求着解脱。
反正,这时候李维是去了蓝田辋川别墅和裴迪吟诗钓鱼去了,后来又被打发到榆林等边塞之地作侍御史,这才有了我们千古传唱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