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信息化基础知识一、信息化基础知识·信息:·信息化:·国家信息化体系要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二、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概念: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和优化,超越时间。
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电子政务的内容: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三、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行为规范和业务流程。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电子商务:B2B、B2C、C2C、G2B。
·商业智能:数据仓库。
第2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一、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内容:专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系统集成服务、技术支持服务。
·推进:资质管理制度、项目经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
二、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资质认证意义:有利于用户选择项目承建单位;有利于系统集成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按照等级条件,加强自身建设;有利于规范信息系统集成市场;有利于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
·管理办法:管理原则、管理体系、资质评定。
·资质等级评定条件: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
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意义:·概念与工作内容: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
监理内容:“四控、三管、一协调”四控: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信息系统工程投资控制;信息系统工程变更控制。
三管: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安全管理。
一协调:在信息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协调有关单位及人员间的工作关系。
·发展进程:·与信息系统进程:四、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设施库):·IT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ITSM):·信息系统审计:第3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知识一、信息系统集成简述·概念: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和保障。
·分类: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系统解决方案。
二、信息系统建设·生命周期:立项、开发(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验收)、运维、消亡。
·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
三、软件工程·开发模型:瀑布模型:适用与项目的需求在项目开始前很明确。
螺旋模型:迭代模型:V模型:原型开发:·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软件复用:·软件开发环境:·软件过程管理:四、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模式和复用。
·可视化建模与统一建模语言:·面向对象系统分析:模型:用例模型、类-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对象-行为模型。
方法:描述用户需求、建立创建软件设计的基础、定义软件完成后可被确认的一组需求。
步骤:·面向对象系统设计:用例设计、类设计、子系统设计。
五、软件架构·定义:为软件系统提供了一个结构、行为和属性的高级抽象,并由构成系统的元素的描述及元素的相互作用、元素集成的模式以及这些模式的约束组成。
软件架构不仅确定了系统的组织结构和拓扑结构,还显示了系统需求和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一些设计决策的基本原则。
·典型架构:管道/过滤器模式:面向对象模式:事件驱动模式:事件触发分层模式:知识库模式: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软件架构的设计方法:(目标:最大化复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灵话的扩展性)·软件架构分析与评估:关系数据库与对象数据库的选择问题、用户界面选择使用HTML、灵活性和性能的考虑、技术的选择、聘请经验丰富的架构设计师。
·软件中间件(Middleware):数据库访问中间件:例如ODBC,JDBC等;远程过程调用(Remote Procedure Call,RPC):面向消息中间件(Message-Oriented Middleware,MOM):例如IBM的MQSeries 等;分布式中间件:例如OMG的CORBA,SUN的RMI/EJB,微软的DCOM等。
事务中间件,也称事务处理监控器(Transaction Processing Monitor,TPM):例如BEA的Tuxedo等。
六、典型应用集成技术·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数据库:操作型处理(位特定应用服务),分析型处理(用于决策分析)。
数据仓库:是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
·Web Service 技术:主要目标是跨平台的互操作性。
跨越防火墙:用于程序集成:B2B集成:软件重用:·J2EE架构、.NET架构:J2EE架构:由SUN公司主导设计。
.NET架构:由微软主导设计。
支持VB、C++、C#、Jscript等语言开发。
·工作流(Workflow)技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
·构件及其在系统集成项目中的重要性:·常用构件标准:COM/DCOM/COM+;CORBA; EJB。
七、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微软的NETBEUI,NOVELL的IPX/SPX,跨平台TCP/IP。
·Internet技术及应用:·网络分类:按分布范围: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因特网。
按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
·网络管理:内容:网络设备的管理、服务器的管理、资源的管理、用户的管理。
功能: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计费管理、桌面管理。
·网络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Internet/Intranet服务器、应用服务器。
·网络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ATM技术、IP电话技术、软交换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网络存储模式: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
·网线网络技术、光网络技术:·网络接入技术:拨号接入、专线接入、宽带接入。
·综合布线、机房工程:综合布线:划分:建筑群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
范围:单幢建筑、建筑群体。
适用场合和范围对象:商业贸易、综合办公、交通运输、新闻结构、其他建筑。
机房工程:设计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安全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标准化、经济性、可管理性。
第4章项目管理一般知识一、什么是项目·项目的定义: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使用一定资源、在确定的期间内、为特定发起人而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
·项目目标:·项目的特点: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明细。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的特点:·项目与日常运营:共同点:需要有人来完成;受限于有限的资源;需要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等。
区别:运营具有连续性和重复性;项目则是临时性的和独特的。
·项目和战略:市场需求;业务需求;应某个客户要求开发的项目,或企业自身的技术改造项目、技术研发项目,或应法律要求或政府要求而开发的项目。
·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其知识范围:定义:是在项目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在一定的时间、成本、质量等要求下来实现项目的成果性目标。
项目成功的约束条件:范围、时间、成本、质量。
知识范围:核心知识域:包含整体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
保障域:包含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信息与配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等。
伴随域:包含变更管理和沟通管理等。
过程域:包含科研与立项、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
·项目管理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项目应用领域的知识、标准和规定;项目环境知识;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软技能或人际关系技能;经验、知识、工具和技术。
·项目管理学科的产生和发展:IPMA: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nter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Association,IPMA)。
PMI: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
·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足够的知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项目干系人:是指那些积极参与项目,或是其利益会受到项目执行的影响,或是其利益会受到项目结果影响的个人或组织,他们也可能会对项目及其结果施加影响。
·项目管理系统:是指用于管理项目的工具、技术、方法、资源和过程组的集合。
二、项目的组织方式·组织体系:·组织的文化和风格:·组织结构:职能型组织、项目型组织、矩阵型组织、复合型组织。
·PMO在组织结构中的作用:PMO---项目管理办公室。
三、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从技术分: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构建、系统运行。
从管理分:启动、计划、执行、收尾。
·项目阶段的特征:·项目生命周期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关系:四、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的生命周期模型·瀑布模型:·V模型:·原型化模型:·螺旋模型:·迭代模型:五、单个项目的管理过程·项目过程:·项目管理过程组:启动过程组:制定项目章程、制定初步的项目范围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