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摘要: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注重英语学科拔尖人才,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面对部分学生困惑,即时给予帮助。
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英语氛围。
关键词: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在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35中听课并作了重要讲话,给老师们诚恳提出四点要求,其中笫三点就是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
他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
英语新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既要让学生学会,又引导学生会学,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了解学生,承认差异,关注学生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学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一个班级五六十个学生,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异的。
如果教师上课一刀切,随着课堂知识深度的增加,必然会扔掉一部分学生,选成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的局面。
因此,教学中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他们学有所得,使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评诸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给予成功表现的机会。
在教学单词时,不仅教发音,还让学得好的学生造句子,让中等的学生翻译,让差的学生重复。
这样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提出不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二、注重英语学科拔尖人才,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位好的教师不是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教会了学生什么。
要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发散创造。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说:“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如:学习句型“What’s your name ?”首先老师提问“your”是什么词,可能有学生答:“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老师会给予肯定回答,并让学生总结“name”前应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接下老师会在黑板上写:“What’s your sister name ?”反问所有学生并要求周边四人一组,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位好学生参与讨论,然后抽查几组,由于有好学生参与,最终结果出来了,那就是
“sister”后面应加’s,叫做名词所有格。
通过这样讨论培养好学生的创新和思维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特长,带动身边同伴共同进步
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学习更是如此。
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会开口说英语。
为此,我不惜花费时间让学生到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短剧,每次课前表演,剧情可依照学过的课文,也可自创,但台词必须是运用已学过的句型。
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要求成员必须有一位口语和表演能力都是强项,因为本学生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坚持让能力强的学生做引领,他本人能力得到大家的肯定,有了成功感,能力不强学生在他的感染下,也一天天口语大增,同时也让学生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避免了让学生紧张得窒息的提问复习法复习旧课,也加深了对新内容的理解。
四、面对部分学生困惑,即时给予帮助
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更何况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就开设英语,他们在学汉语拼音时还有很大困难,再来个英语,不是更分不清楚了吗?因此,当学生满怀喜悦地向父母讲述对学习英语的好奇时,在取得进步向父母邀功时,父母们缺少鼓励,没有从正面积极地进行引导教育,因此有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而家庭教育得当的学生一开始就重视英语学习,到高年级英语很捧,所以出现两极分化。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先找学生谈心,再找家长
并给他们系统谈谈英语的重要性及如何配合自己学生把英语这门课学好。
五、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英语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老师流利的口语,但中学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三到四次,每次仅半小时左右,其他任课老师则都是用汉语教学,并且有些学生甚至在英语教师上课说英语时,起哄或吵闹,这又影响了其他学生英语的习得。
而且,课下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为得到教学效果,老师应尽量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英语习得氛围。
如:在校红领巾广播站放一些英语儿歌、小故事、校园英语等磁带。
这些学习氛围的创设,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感观,促使他们更进一步地学好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