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答题
1.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内)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新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保密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3.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
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4.保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5.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6.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已满的应自行解密。
7.机关、单位对承载国家秘密的纸介质、光介质、电磁介质等载体以及属于国家秘密的设备、产品,应当做出()。
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媒体,应按所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标明密级,并按相应密级的文件进行管理。
8.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所存储信息最高级)实行分级保护,应按(相应密级的文件)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
9.严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涉密信息)。
10.不得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11.禁止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禁止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12.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报(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13.举办会议或者其他活动涉及国家秘密的,主办单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并对参加人员进行(保密教育),提出(保密要求)。
14.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按照国家保密规定和标准配备、使用必要的技术防护设施、设备。
15.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按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
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
16.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17.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18.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
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知悉的国家秘密)。
19.从事国家秘密载体制作、复制、维修、销毁等业务的企事业单位,应经过(保密审查),机关、单位委托企事业单位从事此业务,应与其签订(保密协议),提出(保密要求),采取(保密措施)。
20.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机关、单位存在泄密隐患的,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责令停止使用);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的涉密人员。
应当建议有关机关、单位给予(处分)并调离涉密岗位;发现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督促、指导有关机关、单位进行调查处理。
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21.中油集团公司商业秘密是指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涉及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市场竞争)、(利益)和信誉等,根据管理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制(知悉人员)的信息。
22.集团公司保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各负其责)的体制。
23.所有员工都有(保密)的义务,不得(泄密)。
24.集团公司保密工作实行(领导干部保密责任制)。
各级主要领导为保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对所分管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分管领导责任)。
25.(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应签订(《保密工作责任书》),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26.集团公司建立员工(保密合同制度)。
所属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应当具有员工保密的内容。
与涉密人员签订的(保密协议),是劳动合同的组成部分。
机要、核心技术研发等重要涉密人员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实行(脱密期管理)。
27.所属单位临时或短期聘用人员,其工作内容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公司商业秘密),特殊情形确需涉密的,应签订(保密协议),并控制其知悉范围。
28.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全员逐级签订(《保密责任书》),涉密人员聘用应进行(资格审查),录用后报本单位保密管理机构备案。
29.集团公司商业秘密的密级按重要程度依次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
30.集团公司商业秘密具体范围和密级依据(《分级保护目录》确定)。
31.商业秘密应以(3号方正黑体字),将确定的密级及保密期限,标注在文件(首页右上角)。
三星级商业秘密文件,应在首页左上角标注(文件份数序号)。
32.涉密载体是指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形式记载(国家秘密信息)的计算机、(磁介质)以及纸介质等物品。
33.中国石油广域网及应用系统与互联网属(办公专网),(秘密信息)不得在此网上发布或处理。
34.处理秘密信息应在(物理隔绝)的专用涉密计算机上处理。
专网、专机不得(直接)或(间接)与互联网、专网以外设备连接。
与其他网络、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应采取(技术防护措施)。
35.未经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保密管理机构批准,不得擅自(卸载)或(更换)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和管理程序软件。
36.制作文件、资料等纸质涉密载体,应按规定标明(密级)、(保密期限)、(发送范围)和(印制数量),并在指定的印制单位制作。
37.纸质涉密载体传阅应(明确时间)要求,不得(横向传递)。
复印纸质涉密载体应履行(审批)、(登记)程序,复印件视同(原件)管理。
严禁复印(国家密级)文件。
38.严禁在(内网)或与互联网及中国石油广域网连接的计算机上处理、存储和传输(秘密信息)。
不得将(涉密载体)和(非涉密载体)交叉使用。
39.不得携带3G手机进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禁止在涉密会议和活动场所使用(3G移动终端)。
重要涉密会议和活动场所应采取符合国家保密标准要求的(屏蔽)或(干扰措施)。
40.未经批准,严禁(自销)涉密载体,严禁(携带)涉密载体出入公共场所或出国(境)。
41.涉密载体存放应有(专门场所)和(专用设备),设(专人)管理。
并定期(清查)、核对、归档。
42.涉密载体销毁前应由使用单位(登记造册),并经本单位(领导)批准,送具有(保密资质)的单位销毁,不得(自行销毁)出售或遗弃。
43.涉密会议原则上应在单位(内部)召开,确需到其他场所召开的,主办单位应采取(保密措施),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44.涉密国家涉密和二星级及以上的商业秘密的会议,不得采用(电话或视频)形式召开。
参会人员不得携带(手机)或具有(录像)、(录音)功能的物品进入会场。
45.会议和活动的主办单位应控制涉密文件资料的印制(数量)和(发放范围),会议或活动结束后应(全部收回),参加会议或活动人员不得擅自(带出或复制)。
46.涉密人员因公出国(境)前,派出单位应对其进行(保密教育),明确(保密纪律)和要求,并对其所携带的资料进行(保密审查)。
涉密人员应签订(保密承诺书)。
47.对外合作、交流、交易需要向对方提供信息的,一般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和(集团公司商业秘密),确需提供的,应由本部门、单位对范围和内容进行(审定),并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在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后提供。
48.外部人员到集团公司及所属单位参观或参与公务活动,接待单位应明确提示对方(保密事项),按照确定的内容和范围进行,不得允许外部人员进行记录、录音、拍照、录音和摄像。
接待单位原则上不得安排参观(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确需参观的,应报(上级保密管理机构)批准。
49.发生失泄密事件或保密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的,视情节对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追究领导责任、分管领导追究(直接领导责任)。
50.与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签订保密协议的员工、外部单位或人员,在协议期内违反(保密义务),给集团公司、所属单位造成损失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应(依法追究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