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网络培训-基础知识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说明
OSI上三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说明
OSI上三层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OSI下四层
上三层的作用
应用层
用户接口,提供具体的应 用方式
Examples:
Telnet、FTP等应用
• 对数据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 例如:加密等
建立、维持会话,并使会 话双方同步
Examples:
Telnet、FTP等应用
ASCII、Mp3、
JPEG等数据格式
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 的进程管理
上三层的作用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Transport Network Data-Link Physical
用户接口,提供具体的应 用方式
EIA/TIA-232 V.35
下四层的作用
Examples
网络层
提供路由器可以识别的逻辑地址,为其 寻找路径进行地址标示
• 将物理层比特流数据封装成数据
数据链路层
•
采用 MAC address来对媒介层访问进行控 制
•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或通知上层进行更改
物理层
• 承担着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 • 对电压、线路速度、线缆类型进行定义
•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或通知上层进行更改
物理层
• 承担着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 • 对电压、线路速度、线缆类型进行定义
Examples
TCP、UDP 、SPX
IP、IPX
802.3 / 802.2 HDLC
EIA/TIA-232 V.35
下四层的作用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 为上层应用提供可靠或者非可靠的传输 • 对数据链路层汇报的数据错误进行更正
IP、IPX
802.3 / 802.2 HDLC
EIA/TIA-232 V.35
物理层的介绍
Physical
Ethernet EIA/TIA-232
V.35
物理层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传输媒质类型 接口类型 信号类型
802.3
以太网协议——IEEE802.3
H网络层
提供路由器可以识别的逻辑地址,为其 寻找路径进行地址标示
• 将物理层比特流数据封装成数据
数据链路层
•
采用 MAC address来对媒介层访问进行控 制
•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或通知上层进行更改
物理层
• 承担着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 • 对电压、线路速度、线缆类型进行定义
Examples
TCP、UDP 、SPX
EIA/TIA-232 V.35
下四层的作用
Examples
• 将物理层比特流数据封装成数据
数据链路层
•
采用 MAC address来对媒介层访问进行控 制
•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或通知上层进行更改
物理层
• 承担着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 • 对电压、线路速度、线缆类型进行定义
802.3 / 802.2 HDLC
IP、IPX
802.3 / 802.2 HDLC
EIA/TIA-232 V.35
下四层的作用
传输层
• 为上层应用提供可靠或者非可靠的传输 • 对数据链路层汇报的数据错误进行更正
网络层
提供路由器可以识别的逻辑地址,为其 寻找路径进行地址标示
• 将物理层比特流数据封装成数据
数据链路层
•
采用 MAC address来对媒介层访问进行控 制
数据链路层的介绍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如下: 定义了发起端和接收端的物理 地址。 提供高层协议所能识别的数据 类型——帧 。 定义了网络拓扑结构 。 对帧的收发顺序进行控制。 数据流量控制。 为上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的两种传输方式。
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交换机和网桥介绍
Data-Link
1234
OR
• 对下层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 格式进行表示
• 对数据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 例如:加密等
建立、维持会话,并使会 话双方同步
Examples:
Telnet、FTP等应用
ASCII、Mp3、
JPEG等数据格式
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 的进程管理
下四层的作用
Examples
物理层
• 承担着设备之间的比特流的传输 • 对电压、线路速度、线缆类型进行定义
联想网络培训-基础知识
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培训
互联网(OSI)七层结构及相关设备介绍 网络的介绍 网络应用指南
互联网(OSI)七层结构及代表设备介绍
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说明
早期的互联网网络标准较多,各个厂商 的产品基于的网络协议各不相同,为了 使所有厂商的产品能够灵活、方便的进 行联网,1983年,ISO(国际标准化组 织)提出了OSI网络体系结构,给所有 的厂商和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善的网络产 品开发和应用的参考模型。
交换机分类
按照设计结构:机箱式、固定配置(独立式/堆叠式)、 按交换层次分:一层、二层、三层、多层 按端口速率分:十兆、百兆、千兆、万兆 按功能性能要求分:电信级、企业级 按网络层次:核心、边缘(汇聚)、工作组接入 按管理性分:Dump、Smart、Managed
Host
10/100BaseT(Twisted Pair)
物理层的设备:集线器介绍
Physical
A
B
C
D
其特点如下: 所有的数据转发工作在同一碰撞域内进行。 所有连接的设备处于同一广播域里。 所有链路共享同一带宽。
同一碰撞域里的集线器工作方式
更多的接入端,意味着更多碰撞产生的 几率。 采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技术来处理数据传输时所面临的碰撞和 重发问题。
其特点如下:
每一条链路都属于一个单独的碰撞域。
所有的连接的设备属于同一广播域。
12
交换机的工作方式
每一条链路都有属于自己的碰撞域。 任何一个广播都将发给所有的接入端。
交换机和网桥之间的区别
网桥
基于软件进行转发控制 一个网桥只能存在一个STP域 通常的端口数量少于16个
交换机
基于硬件(ASIC)的转发方式 一个交换机可以同时存在多个STP域 目前交换机可以支持成百上千个的端口
上三层的作用
应用层 表示层
用户接口,提供具体的应 用方式
• 对下层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 格式进行表示
• 对数据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 例如:加密等
Examples:
Telnet、FTP等应用
ASCII、Mp3、
JPEG等数据格式
上三层的作用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用户接口,提供具体的应 用方式
• 对下层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 格式进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