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篇一:中班音乐活动《捉迷藏》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班音乐活动《捉迷藏》教学设计与反思我知道活动的选材对于整个活动以及孩子的年龄段学习特征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选择了这个活动内容,主要想表现这个游戏的趣味。

活动中有段简单又活泼的音乐,我赋予这段音乐更多的趣,从而引导孩子们在音乐中感受游戏的趣,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活动设计如下:活动内容:捉迷藏年龄段:中班重点领域:艺术设计意图: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

此次活动,为了结合这个有趣的游戏,特此选用活泼、轻快的音乐为载体,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编肢体动作,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目标:1.学习看图谱,能听好音乐,合拍地模仿小老鼠晒太阳的肢体动作,尝试捉迷藏的音乐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重、难点:重点:合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并快乐游戏。

难点:学习看图谱,听辨音乐做动作并游戏。

活动准备:1.音乐图谱、“樱桃小丸子”的音乐2.扮演大猫的一位老师、弹奏音乐的老师3.每张小椅子上贴上标记活动过程:一、律动入场师:老鼠宝宝们,来,跟我去草地上吧。

(在“樱桃小丸子”的音乐中,进行简单的律动入场)二、创编韵律的动作,依次练习1.来,找棵大树,坐下来吧。

(教师带领幼儿找座位)听着音乐休息一会儿。

(一位老师完整弹奏音乐,幼儿第一次欣赏音乐)2.音乐真好听,阳光也真好,我们晒晒太阳吧,你们说先晒哪里呢?(幼儿讨论音乐表演的肢体部位)3.那我们先来晒晒我们的手吧。

4.接下来晒晒我们的肚子吧。

晒小肚子可以怎么做动作呢?5.再来晒晒我们的小屁股吧。

6.最后来晒晒我们的小脚吧。

三、学看图谱,完整练习1.快快快,我们躲到大树后面。

(快速跑到椅子后面)2.大猫走了,我们继续晒太阳吧。

(回到凳子上)3.刚刚宝宝们躲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撞到一起)那应该怎么躲树后才能不撞到一起?4.看到椅子上的标记了吗?这个标记提醒我们什么?5.我们再来试一试,躲一躲,听好音乐,当我唱到“躲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躲哟。

四、游戏“捉迷藏”1.那我们完整地来玩这个游戏吧。

(将部分要求再提醒一下,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2.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如果幼儿游戏地好,教师可以扮演大猫,玩一玩:“这次我来扮演大猫,没有示范拉,你们是不是也能遵守游戏规则呢”。

如果幼儿游戏地不好,可请一位老师来扮演大猫。

最后也可以请一个幼儿做大猫,增加趣味性。

)六、小结,结束活动活动反思:这个活动从刚开始的设计到最后反复修改,体现我对这个活动的用心及努力。

我想借这个活动来激发我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从而将更多的心思放在音乐活动的创新上。

这个活动我试上了一次之后,感觉活动的环节很清晰,但是在细节上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引导。

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长时间开展音乐活动下来一直争持不下的难题。

怎么样的语言既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去完成这个动作或者是目标,也能让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呢”?【篇二:音乐活动反思】音乐活动反思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能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工作中我经常很困惑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价值在那里,应该如何开展音乐教育?通过观赏3月30 号的观摩活动,让我的印象特别的深刻。

南京的几位老师上课时,表情那么的自然,最吸引哦的是费颖老师的中班创造性地律动—洗衣机,本节课是以孩子的实际生活为前提的,让幼儿们初步的学习游戏并尝试与同伴合作,还会用各种动作来表现洗衣机洗衣服的程序,在整节课中,缓解特别的流畅,、让幼儿们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例如: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创造力,当老师说:“我们洗衣服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呢?谁会用动作来表示一下?”孩子们都能说出放入脏衣服,并且孩子们做出的动作也是形态万千,都特别的形象,有创意。

在本节课中,也让孩子们学会了认真的观察,如:甩干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说真的,连我都没太注意过,但是孩子们却能说出甩干后的衣服是缠在一起的,甩干的衣服是贴在洗衣机的桶壁上的,没有在桶中间的。

真不敢相信孩子们有那么敏锐的观察力,孩子们进一步学习了根据动作和语言的提示,在游戏中记忆动作的顺序,先放入衣服——在放水——然后衣服慢慢的飘起来——开始转动洗衣机按钮——甩干衣服——晾衣服,每一个步骤,孩子们都能清楚地记得费颖老师的一节音乐课,使各类智能都得到了好的发展:数理逻辑、语言逻辑、自然观察、人际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自我智能,特别是她课中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们当洗衣机拉成一个圆圈,刚开始圆圈特别的小,很挤,老师就问孩子们怎么办,孩子们说向内走,结果试验没有成功,让幼儿们明白了当圆圈小时要向外走,发展了孩子们的空间智能,再比如,中间的一个小游戏,三个人合作,两个人当洗衣机,一个人当脏衣服,孩子们彼此之间商量的很好,根本没有出现争吵的现象,他们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从而进一步的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借助音乐这一个载体,促进孩子们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而且我觉得音乐应该是孩子们表现自我,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孩子们的眼中到处都有音乐,音乐活动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特别是根据音乐的即兴表演也是他们展示自我的一个部分,更能表现出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识,音乐也是一种游戏,不应该有强制的目的性和社会使用价值,我们应重视孩子们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过程中所体现到快乐,而不能注重他们到底跳的是什么,一节音乐课他们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让幼儿们自由自主的去创造,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个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教学以来,我在实践中经常反思,通过反思渐渐的提高了自己对音乐教育目标的理解,实践、反思、观摩、在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收获、有困惑,我觉得音乐活动可以体现出孩子的心灵美和外在美。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依照新纲要,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幼儿的音乐,活动能力是在大胆的表现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所以教师最大的作用就是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是他们在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出健康、活泼,有活力的孩子!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随着二期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音乐教学也渐渐地在二期课改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

二期课改要求我们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但是随着对于课改的实践的深入,主题的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不知如何去把握。

在我们的生活周围,音乐的美妙声音时时刻刻萦绕在我们的耳边,音乐,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音乐,使人的心情更舒畅。

然而,二期课改的中心又是以生活为基本出发点的课程体系。

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如何找到他们的共同点?怀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不断地尝试开展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教学,在音乐活动的教学上运用以“趣、新、全、情”四字为特征的教学策略。

一、趣:以乐激趣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求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

由于幼儿年龄小,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

因此我们在主题背景下教材趣味化、设计趣味化上下功夫,以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使它们在音乐表现中也能反映出童趣。

(一)教材趣味化我在选择教材时,总是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等多方面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对中班的幼儿选择了一些谜语歌曲、游戏歌曲、,如《五指歌》、《猜猜我是谁》,情节1歌曲《森林小木屋》等。

这些教材充满童趣,孩子喜欢,学起来也就有积极性。

在主题活动:我爱妈妈中,我选择了活泼轻快的歌曲妈妈呀,妈妈让他们理解妈妈平时工作的操劳和辛苦,结合三八妇女节,我们邀请了妈妈们与他们一起来参与这个活动,着实增进了孩子与妈妈之间相互关爱的情感。

(二)设计趣味化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

如在关于秋的主题中,音乐活动《两只小鸟》的教学,教师简单的让幼儿学唱,孩子们的学唱枯燥而无味,感情也平淡。

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我们站在树下,抬头发现茂密的树上正停着两只小鸟。

一只叫丁丁的小鸟在说话:喳喳,你好,冬冬。

我们玩玩吧。

好呀,冬冬与丁丁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

他们玩的正开心呐。

突然,一阵北风吹过,丁丁飞走了,冬冬也飞走了。

我们看不到小鸟失望极了,一起叫丁丁、冬冬快快回来。

我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

孩子们被感染了,很好的唱出了歌曲的味道,感情也被激发了。

在同一主题下的音乐活动《小蝈蝈》教学中,我在教唱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在地上划个圈做笼子,让孩子们体验跳出笼子,获得自由的快感。

有趣的活动,让幼儿的学唱生动了。

二、新:以乐求新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教师对音乐本身的一些元素也要把握好,如节奏。

但这不可能以一本正经的面孔出现,而应该是生动、形象的,直接的经验方式,“润物细无声”地出现。

在春的主题活动下,有音乐活动《报春》,在教学以前,我先引导幼儿充分观察从冬到春的季节变化特征。

孩子们在唱歌曲时就有丰富的实感,会产生响应的形象思维。

他们脑海间会出现春天万物复苏,大树新叶,枝头发芽,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等多种景象。

只有歌曲和富有魅力的旋律能够把许多场景传递给孩子,这就是形象思维。

这种形象思维的次数越多,对孩子们智力发展的作用就越大。

他们还能按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象声词处理得有轻的有重的。

我尊重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鼓励孩子以多种方法表现歌曲的情感。

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我家有几口》的音乐活动中,我在教唱的基础上,先学习节奏,通过各种形式练习,然后让幼儿从色块的颜色认识“梭”和“米”,知道“梭”和“米”住在哪儿。

然后再学习敲铝板琴。

许多孩子兴致勃勃,学的又快又好。

三、全:以乐促全《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一项主要手段,它通过饱含情感的形象感染人,只有自己树立了全面观念、整体意识,才能充分发挥美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因此,我在音乐教育中非常注重活动的整合性。

在主题活动过新年中,选取了民族音乐《喜洋洋》的教学内容。

在教研组开展教研的基础上,我认为作为一种审美的音乐活动,其特性在于整体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首先要挖掘和体验作品所反映的情绪、情感,然后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幼儿,创设一种与作品相协调的,带有整体审美情景的教学“情绪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