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河长制实施方案
(省堤防局)经湖北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签发,鄂版《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日前正式印发。
继中办、国办《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出台后,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意见。
湖北河长制实施方案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到20XX年年底前全面建成省市县乡四级河湖长制体系,并覆盖到全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232条河流和列入省政府保护名录的755个湖泊。
经过3至5年的努力,全省入河湖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
河湖水环境明显改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黑臭河、黑臭湖基本清除,确保河湖面积不萎缩、功能不退化,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建立河湖长效管护机制,有管护机构、有管护职责、有经费渠道、有管护标准、有考核制度。
《实施意见》中明确了统筹河湖管理和保护规划、确定河湖保护名录、落实河湖管护责任主体、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河湖水系生态空间、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加强执法监管等9项主要任务。
《实施意见》提出,省委书记任第一总河湖长,省长任总河湖长,分管副省长任副总河湖长。
跨市(州)重要河流、重要湖泊由省委和省政府负责同志分别担任河湖长。
各河湖所在市、县、乡分级分段设立河湖长,由同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担任。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县河长制联络员制度等。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湖北放眼全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水利改革创新,全面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奋力打造河长制的“湖北样板”。
县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河长制”的实施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为落实全县河流环境治理和保护责任,加强河流综合整治,改善河流水域环境、饮用水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建立“河长制”。
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河道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重点,以建立河道管护“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河道功能管理、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治理,着力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人水和谐的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0XX年底以前,全县完成河道管理“河长制”全覆盖,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道管理体系。
到20XX 年,全面实现“河长制”管理常态化,达到水域无污水直排、基本无杂物和违章设施,水质明显提高,河道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二、“河长”设置
根据河道水系及管理体系,实施按河道级别和河道所在地相结合的多级“河长制”,覆盖全县所有河道、溪沟。
长江秭归段由县长担任“河长”,流域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担任“河段长”;其它河道干、支流及其溪沟由流域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乡(镇)长担任“河长”,流域所在地村(居)委会主任担任“河段长”。
每个乡镇聘请1至2名河道管理员。
三、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实施“河长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秭归县实施“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水利、环保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水利局、环保局、住建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交运局(港航局)、卫计局、移民局(三峡水库管理局)、经信局、文旅局、发改局、公安局、财政局等部门和各乡镇长为成员,负责研究部署“河长制”工作计划,审定“河长制”管理标准、制度、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协调解决河道综合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县水利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全县”河长制”综合管理工作,拟订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监督各项任务落实,组织实施考核,建立“河长制”工作信息沟通和情况通报制度。
(二)“河长”职责。
“河长”是河道管护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牵头开展所负责河道的河流保护管理治理工作,了解掌握流域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及执行等情况,督促研究制定河道保护治理措施,推动实施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监督指导相关责任主体和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督促落实河道勘界立桩、建立河流巡查保洁管护队伍和管护制度,协调处理河流涉河涉水事务中的重大问题。
“河段长”牵头负责河段相关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河长。
组织推动辖区内河道调查建档、河道管养、水功能区监管、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监管与治理、水环境安全隐患整顿及应急处置、联合执法等工作。
河道管理员负责所管片区内河道日常巡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及时制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乱采乱挖、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倒渣土垃圾等行为,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擅自设置拦水坝、拦河渔具、建设妨碍行洪的建(构)筑物和围垦河道,保护和管理沿河设置的界桩、宣传牌、管理牌,配合查处违章违法行为,及时上报和反馈工作情况,保持河道行洪通畅、安全运行、环境清洁。
(三)成员职责。
县水利局负责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建议。
会同国土、规划部门划定河道管理保护范围。
从严审批涉河涉水建设项目。
开展河道疏浚清淤、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
查处涉河违法行为。
县环保局负责开展河流污染防治工作。
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监测和发布水环境质量信息。
负责水源地水质监测。
负责开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规划和建设工作。
依法开展水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监察执法。
县国土局负责沿河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不得审批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负责勘探、采矿、开采地下水等过程中的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
承担河岸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预治的监督管理责任。
县住建局负责建筑垃圾的监督管理。
做好已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和城镇污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工作。
在涉河城乡建设项目中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河岸。
县农业局负责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各乡镇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控制畜禽养殖污染。
依法管理渔药、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负责审核发放渔业许可证,监督渔业安全生产,依法查处渔业案件,调处渔业纠纷。
县林业局负责河道湿地、水源涵养林、防护林的建设管理以及生态修复,着力提高河岸绿化覆盖率。
县城管局负责城区垃圾处理监管责任,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和建
设工作,加大已建垃圾处理场的运行监管。
县交运局(县港航局)负责管辖区内支流水域的水上船舶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港口码头建设审批监管,依法查处港口码头违规建设。
县卫计局负责城镇集镇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管,参与饮用水水源污染突发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监督医疗机构废弃物和废水无害化处理。
县三峡水库管理局负责争取和组织实施库区生态环境与保护建设项目,履行三峡水库秭归水域管理综合协调职责。
县文旅局负责指导、监督旅游景区内河道洁化、绿化和美化工作。
统筹河道范围内的旅游规划工作。
县经信局负责督促工业、商贸企业污水达标排放。
县发改局负责执行国家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负责涉河建设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及时处理河道管理行政执法中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河道综合管理、日常巡查和保洁经费。
乡镇人民政府是辖区内河流综合保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本辖区内“河长制”实施方案和计划,组织开展辖区内河流保护和治理的具体工作。
村(社区)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河道管护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齐抓共管,务求实效。
“河长制”工作办公室要统筹协调好全县河流水系保护、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建立涉河涉水管理信息共享、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和违法行为联合查处机制。
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河长制”管理工作。
(二)严格考核,责任追究。
县政府将“河长制”管理工作纳入乡镇和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该项工作负总责。
县“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考核办法,报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县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县“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及时通报情况。
(三)落实经费,强化保障。
各级“河长”要督促落实河道管理机构和人员,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河道保护管理经费,实行“以奖代补”,保障河道巡查、保洁、联合执法等必要开支,建立长效、稳定的河道管护投入机制。
(四)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开展河道管理与保护宣传,引导社会公众积极支持、参与河道管理与保护,为促进“河长制”的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浙江省河长制实施方案
2.河南省河长制实施方案
3.水务局河长制实施方案
4.湖南河长制实施方案
5.广州市河长制实施方案
6.安徽河长制实施方案
7.全国河长制实施方案
8.镇河长制实施方案
9.北京河长制实施方案
10.海南省河长制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