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及要求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及要求
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监测
病原学检验对象 (《计划》中为病例定义)
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以腹泻症状为主的就诊病例。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或3次以上,且粪便性状异常,如稀 便、水样便、粘液便或脓血便等。
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监测
病原学检验内容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 诺如病毒(2015年新增)
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监测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内容:
工作内容
执行单位
病例信息采集
所有哨点医院
病原检验
州人民医院
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事件报告) 控中心
州和县(市)疾
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监测
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对象: 对疑似与食品有关的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性的感
染或中毒性病例、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进行监测。重点 (优先)监测对象包括: (1)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 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的病例。 (2)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 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 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 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详见 《2015 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附录2《常见食 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 (3)异常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无法做出明确诊断
病案讨论
事件概况
2015年4月8日,某村蒋某一家三人(两个老人及其儿子,俩老人分别 为73、74岁,儿子43岁)在餐后1~2小时内,相继出现不适。蒋某及 其老伴在稍感不适后上床休息,其老伴在餐后6小时(上床休息后5小 时)左右醒来,感觉四肢无力、睁眼困难、视物模糊。呼唤蒋某不应 ,后挣扎至其床前查看,对其呼唤、摇动已无知觉,遂挣扎、摸索出 门求救。邻居及亲属前来察看,方发现蒋某已“死亡”。后派人上山 寻其子,发现其子也距离其家2里处瘫痪在地。呼其尚能应,神志尚 清楚,言语不似以往清楚、灵便,遂背负其下山,将其及其父紧急送 往卫生院抢救。经之后对蒋某老伴及其儿子调查了解,三人均在餐后 1~2小时内,相继出现不适,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或四肢无力、视 物模糊、睁眼无力、张口困难、下肢肌肉震颤等症状,无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口唇发绀。
食源性疾病监测——病例监测
病原学检验实验室分工
州人民医院(哨点医院)承担生物标本采集并进行特定病 原体检验。
特定病原体: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诺如病毒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食源性疾病的定义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致病因素: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
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砷、甲胺磷、三聚氰胺
植物及其毒素:毒蘑菇、发芽马玲薯
动物及其毒素:河豚鱼
病因的概念
1984
图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轮状模型 资料来源:耿贯一,流行病学,第二版,第15页,
7、母猪肉:3天前,住其附近的好友买来母猪进行宰杀,赠送其9斤左 右,胡正昌将其放入冰箱,并未发现变质,这三日内,每餐拿出一点 进行炒或炖食,其好友也食用了母猪肉,并将其他母猪肉卖往他处, 周边村镇无类似病例报告。
8、豆豉:2周前,蒋佐云在平江乡市场购买了8块豆豉粑,食用豆豉粑 有两种方式(1、与蕨菜一起炖食 2、做辣蘸)。2周内间断食用豆豉, 昨日之前并无发生类似症状.。
2、由于2名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睁眼无力, 张口困难,下肢肌肉震颤,且有进食豆豉史(发酵食品),不能排除 肉毒毒素中毒。
3、由于植物性食物中毒神经系统症状较为常见,抢救不及时也可引起 中毒者死亡。此次事件中,患者有进食自采野菜史,而事件中三名中 毒者潜伏期均较短,较快发生死亡的严重后果,是否存在采集野菜过 程中误采其他有毒植物,由于采集者已经死亡,此情况无法核实。因 此,不能排除误采误食有毒植物中毒的可能。
4、水源:包括井水和村里面的自来水(井水集中后用水管分至各家) ,井水和自来水均有村中邻居饮用,村寨中无相似病例报告。
5、流调人员仔细检查家中并无农药、鼠药。
6、米酒:为去年底酿制200斤左右(专门容器存放),至今一直在饮 用,每次食用时用可乐瓶盛装(最近并无更换盛酒瓶子),胡正昌述 昨日米酒大概还剩余60斤左右。
流行病学所研究的病因是从群体观点着手,当其他因素固 定不变时,某种因素在人群中增加或减少,嗣后伴随某种 疾病频度增加或减少,就可认为此因素是该病的病因。
非传染病
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
传染病
食源性疾病监测
根据《2015年贵州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计划》,2015年食源性疾病监测 分
病例监测
食源性疾病监测
9、蕨菜在居住地周边山坡上采集,香芹和薄荷在自家菜地边采摘。
分析和初步结论
1、根据14938-1994,此次事件符合食物中毒特点:发病3人有共同的 就餐史,并且3人均在就餐后1-6小时内发病,除死亡病例情况不详, 其他2名患者临床表现相似(头晕乏力,视物模糊,睁眼无力,张口困 难,下肢肌肉震颤)。
可疑食物及餐次调查情况
1、4月7日早9时许,进食食物包括母猪肉、自种蔬菜
2、4月7日晚18时许,进食食物包括母猪肉、白豆腐(市场购买),其 他为自种蔬菜。
3、4月8日早9时许,进食食物包括母猪肉、豆鼓(市场购买,购进约2 周)、蕨菜(由蒋佐云7日在摆高湾摘采)、薄荷和香芹(自家种植)、自 酿米酒(每人喝4两左右)。榕江县疾控和黔东南州疾控调查人员在其进 食的食物中发测
其中,各县哨点医院“病例监测”主要是对病例信息采集和上报,且 对病例信息采集涉及有关病例进行了定义,即
(1)食源性疾病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的 就诊病例。《常见食源性疾病的诊断要点》详见《2015 年国家食源性 疾病监测工作手册》附录2(目前尚未下发或公布)。
(2)食源性异常病例:由食品或怀疑由食品引起,根据临床表现、实 验室和辅助检查等无法做出明确诊断的就诊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