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轮复习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轮复习
③加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更是 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 裕的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考点二
(4)手段
含义
内容
地位
经济 手段
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 计划,通过对经济利 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 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经济政策(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 经济计划(经济发展 规划、计划)等
近年来高频考点聚焦于市场秩序、市场调节及其弊端以 及宏观调控。 试题结合国家经济政策,通过体现类、措施类、意义类试 题,考查资源配置方式,其中图表类试题较多。
网络构建
考点一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为什么要配置资源?
资源有限性
人类需求无限性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人类必须对有限资源的利用作出合理的安排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计划 与市场 。
怎样做?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 场秩序的治本策。
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请修改教材p80
考点一
4、市场秩序
(4)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国家:①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以 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主要手段
法律 手段
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 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 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活动的手段
主要手段
行政 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 采取强制性措施来调 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强制性的行政命令、 指示、规定等
辅助手段
正确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比较
含义
区 别 内容
政策 制 定者 联系
财政政策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 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 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 的经济政策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 关政策,如调整税收、发行 国债等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请修改教材p79
考点一 3、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调节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
主要是通过 价、格 供、求 竞来实争现的。
考点一 买者之间竞争
供不应求 价格上涨
资源流入
获利增加 生产扩大
生产缩小 获利减少 价格下跌 供过于求
卖者之间竞争
资源流出
者不正当利益
自发追求经济
表
利益,不择手 段,甚至违反
现 法律
商品生产经营者不 市场调节是一种
可能完全掌握市场 事后调节,从价
各方面的信息,也 格形成、价格信
无法控制经济变化 号传递到商品生
的趋势,其决策带有 产的调整有一定
盲目性
的时间差
无法全面掌握市场 信息,一哄而上或 一哄而退
信息反映不迅速, 决策的调整落后 于经济形势的变 化。
考点一:记得住
1、市场配资资源: (1)市场如何配置资源? (2)市场调节的优点和局限性。
2、为什么要加强诚信建设? 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3、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考点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考点一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不能调节” 国防、消防、治安等公共物品的供给 “不让调节” 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
考点一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b. 市场调节存在 、
自发性
、 等固有的弊端。
盲目性
滞后性
商品生产者和 经营者在价值 规律的自发调
原 节下谋求自身 因 的眼前利益或
从根本说,是价值规律在调节着资源的优化配置。
“看不见的手”
考点一
(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a. 市场能够通过价格的涨落比较及时、灵活地反映供 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b. 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 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 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 源的有效利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个性 请修改教材p82
市场经济
共性
考点二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①公有制为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实现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考点二
2、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 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 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由银行系统发布并执行,如利率的调整、 纸币的发行等
国家制定,经全国人大或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央银行直接制定
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在一定条件下,二者 相互配合起作用
第第四四单单元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纲 展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示 考
1.从考查内容上看 情 分
2.从考查形式上看 析
(1)市场与计划;(2)市场调节及其弊端;(3)市场配置资 源;(4)市场秩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宏观调控。
(1)含义 ➢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宏观调控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 ➢稳定物价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二
2、宏观调控
(3)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 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②P8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 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 浪费、经济波动、收入差距拉大、甚至两极分化。
考点一 4、市场秩序
(1)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合理配置资源
(2)市场规则: 表现形式: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 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自愿、平等、公平、 诚实守信
考点一
4、市场秩序
(3)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为什么?
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经济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 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 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健全 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2)企业:要依法经营,坚持自愿、平等、公平和诚实守信 的交易原则;要诚信经营,遵守市场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3)消费者: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 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树立诚信 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考点一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a. 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b. 市场调节存在 、 、 等固有的弊端。 c. 后果: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过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易错点拨 市场缺陷是市场经济 本身固有的,是 不能根除的,只能预 防。
考点二:记得住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宏观调控:
(1)主要目标 (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 (3)怎样加强宏观调控?(手段)
网络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