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教案范例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内涵
人际交往,简称交往,指主体之间借助一定的手段(符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达到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相互知觉的活动过程。
所谓人际关系可以说是指人们通过社会交往过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以情感为基础的个性关系,
交往与人际关系 :
首先,人是人际关系的主体。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4、情感的相悦性
5、人格的感召性:能力和才华的吸引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宁给智者背包袱,也不给愚者当军师”
6、仪表的吸引:“第一印象”
二、优化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1、平等、尊重原则:与人交往的第一个原则
因为人际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是人就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
2、真诚、信用原则:真诚是信任的基础,信任是真诚的体现。真诚待人,遵守诺言,兑现诺言。朋友之交,言而有信。首先要守信,即言行一致;其次要信任,不仅要相信别人,而且要争取赢得别人的信任;再次,不要轻易许偌,自己办不到的事情要讲清楚,以赢得对方的理解;最后要树立自信,自信是为了获取信用,相信自己能行,给别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
教学难点:
1、人际交往问题及调适方法。
2、人际交往的理念与方法。
教学过程、内容、办法及时间分配:
引入:
1、人能够承受多久孤独?
2、失去交往,你会怎样?
3、人类失去交往,世界将会怎样?
德兰修女获和平奖时讲了这样几句话:
1、 饥饿并不单指没有食物,——而是指爱心的渴求;
2、 赤身、寒冷并不单指没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严受到剥夺;
人际交往教案范例
附件:《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习材料
教案编号:NO.1
教学时间:第八周周四5、6节
教学班级:
授课类型:多媒体讲授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
2、掌握人际交往的作用;
3、理解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
4、学会增进人际交往,优化人际关系。
教学重点:
1、人际关系概述。
2、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
2、自负与害羞、自责:
3、嫉妒: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事、某物品的占有或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产生的情感。
4、没有界限:
太依赖:总是希望自己是小孩
控制欲强:把自己摆在父母的位置,指挥和控制别人。
不会拒绝,不会保护自己的权益。
5、面具:不敢表现真实的自己
补充材料:
材料1:林肯和政敌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由于他的相貌很丑陋,常常被政敌所讥笑。有一天,他的一位政敌遇到他,开口骂道:“你长得太丑陋了,简直让人不堪入目。”林肯微笑地对他说:“先生,你应该感到荣幸,你将因为骂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被人们所认识。”
3、 无家可归并不单指要一栖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遗弃。
感觉剥夺实验
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
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连续三四天后,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
在课堂上当众大声发言
3.睡前,对自己说:“加油,继续努力。”
4.回顾与体会
每天晚上自己的感受如何
一周或一月下来感受如何
第四节 人际交往的理念和方法
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1、空间邻近性
邻近性因素为人际关系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2、态度的相似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
3、需要的互补性
如果林肯只把眼光停留在自己丑陋的外貌上,不去发现自己的其他长处,他能成为美国的总统吗?
材料2:培养自信从每天做起
1.晨起,对着镜子,告诉自己想要说的话和想要做的事情,并把它大声说出来
2.生活中:对见到的每一个人微笑
和别人交谈时注视对方
上课挑前面的位置坐,不回避老师的目光
改变懒散的坐姿,使自己看起来精神
其次,交往是人际关系实现的途径。 其三,情感基础是人际关系的特殊本质
二、人际交往的作用
1、信息交流作用:获取信息,成就事业
2、心理保健作用:克服孤独,健康身心
3、人际协调作用:认识自我,不断完善
4、强化激励作用
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
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就其特点而言,它有着较一般的人际关系不同的独特的一面。
换位思考:
1.在街上碰到熟人,当你向他打招呼时他却视若无睹,这时你会怎么办
2.有急事需打电话,但是宿舍的电话老被一位同学占着,一直在和男友煲电话粥,这时你会怎么办
三、优化人际关系的艺术与方法
1.选择恰当的交往对象
(1)价值定向的趋同
(2)互动中的社会促进
(3)脾气相投
(4)寻找合作机会最多的人
2.优化自我形象
3、刻板效应:把交往对象机械地归入某一类群体中,并把自己对该类群体的习惯化概括加到交往对象身上。
4、投射效应: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质加到他人身上的心理倾向。
5、角色固着:个人言行举止过分拘泥于特定角色的心理倾向。
第三节 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自卑:
“无论我是什么样子,我都是可爱的”
“当男人忘掉自己长相的时候,就是成熟的开始”
优化自我形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道德修养,二是气质修养。
3.积极的心理暗示
“言语暗示——我是受欢迎的人!””形象暗示“
4.主动助人与热情待人
“主动”是互相帮助启动的“钥匙”。“热情”是最能打动人、最能吸引人的特质之一。
3、互助、互利原则:彼此都既有所“施”也有所“爱”,互助是以情感和理智为交流的起点的,通过互助,得到的是身心上的满足,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
4、相互沟通原则:
5、相容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谓广纳百川细流、不怕暴雨冰雹,所谓能屈能伸坚忍不拔。诸葛亮七擒七纵猛获,自信心越强的人,对他人相信度越高。有人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差异带来繁荣。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承认差异,悦纳他人。 做到求同存异。
1、平等性
2、纯洁性
3、独立性
4、开放性
讨论:
1.失去交往,你会怎样?
2.人类失去交往,世界将会怎样?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
第二节 常见的人际交往效应
1、晕轮效应:仅仅依据某人身上一种或几种特征来概括其它一些未曾了解的人格特征的心理倾向。
2、第一印象效应:一定条件下最先映入认知者视野中的信息在形成印象时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