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学探究优秀教育研究论文5篇 (185)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生教学探究优秀教育研究论文5篇 (185)

创新,创出一片新天——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之我见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

”可见,经验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更应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下面谈几点体会供一线的同仁共勉。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创新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

牛顿的万有引力的发现离不开对苹果自由落地的好奇,陈景润的歌德巴赫猜想离不开1+2等于3的好奇。

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求源的精神,乐于探索事物的奥妙,发现其中的奇异。

课堂上因此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好奇问题。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我在引导学生探求体积公式时,有步骤地创设了如下的问题情况激发学生期盼获得新知的好奇感觉。

第一步,试求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

出示实物,提出问题后,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却又一时难以说出答案。

有几个学生试着说,能否“将圆柱体的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转化为求长方体容器中水的体积。

这一想法,得到大家认可。

第二步,我顺水椎舟,问如果将“圆柱体的水换成“圆柱体的橡皮泥”,又该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一问题激起孩子们更强的好奇感。

经过思考,有学生提出将它捏成长方体,体积就可以求出来了。

第三步,我又追问,如果换成“圆柱体木块”呢,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吗?木块不能倒,也不能捏,又遇到新的难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获得新知的感觉。

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将它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用测量排挤出同体积的水的办法来测知,正当学生思维活跃,为解决了难题而高兴时,我又展示问题的焦点:假若是电影剧院大门前的圆柱体水泥柱子,你能想办法计算吗?学生情趣更高涨了,这时我趁热打铁,组织他们讨论,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要解决这个焦点问题,必须从长方体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中寻找—‘‘个计算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最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在学生的探索中“横空出世”了。

由于老师注意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新能力提供突破口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

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

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

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

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

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

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

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

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学生敢创新的精神。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要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8米、宽6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2米、3米、6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说“买2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6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3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

在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

学生质疑问难,无拘无束的思考,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敢于创新的意识。

四、引导探究、合作学习,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荷兰文学家费赖登塔尔认为,通过自身活动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善于应用。

他还认为:发现是一种乐趣。

通过“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

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我让学生分组实验,把圆等分成8份、16份、32份、64份,分别拼成长方形的样子,并请学生注意观察,拼成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当学生看到原来的圆弧的弯曲程度愈来愈小之后,这时教师不急于下结论,而是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闭着眼睛,在脑子里想:将圆等分成128份,256份,512份……的情景。

学生想了2分钟后,一个学生说:“这样分下后,原来的圆弧就变成一个很小的点了。

另一位学生说:“那样拼的图形简直就是长方形了。

这样有限的切拼操作活动,无限的想像,达到了最终由曲转为直,化未知为已知的目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形象思维能力。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将大有可为。

只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就一定能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为素质教育改革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快乐学习数学“如果你感到快乐就拍拍手,如果你感到快乐就跺跺脚……”6月1日,我这个大龄儿童追随着这群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脚步,追忆我逝去的童年。

在这六一快乐的梦幻氛围中,使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一群快乐的儿童,我要给他们一个快乐的教学平台。

学生课堂效果是建立在学生兴趣基础上的。

因此,要提高学生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教学效果自然显而易见。

学生课堂教学质量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艺术。

要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那就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正确引导他们上好每一堂课,使他们自觉地去思考每一个问题。

这是我第一次担任一年级的数学科,翻开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以下是本人从教一年级数学科将近一年的一点点体会:1、营造轻松愉快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的最好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思维,使其以挥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坐在孩子们中间,改变以往教师在上、学生在下、教师在前、学生在后的课堂模式。

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尤其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更为重要。

在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传神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

教师保持积极的情感更加可以感染学生,呼唤起学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学生观察他们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保持着灿烂的微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来活跃气氛,在老师积极情感的带动下,学生很容易就进入了角色,开始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协调的动作都会创造出一种积极的课堂氛围,促使每个学生敢于说、乐于说,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趣味性、假想性、自由性和创造性于一体。

游戏是学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获得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

在学生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学生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学习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

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

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学习习惯。

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了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成长。

3、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

在我们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总会碰到那么几个胆怯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每次碰到这类学生,我都会给予他们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鼓舞他们勇敢大胆的话,如:“说下去”、“你真聪明”、“说得真好”等,他们会从我鼓励和表扬中得到自信,进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大家都知道本册数学教材的练习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

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勤思考。

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方法?”时,很多学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学生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都列算式为:2+6(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