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基本操作
数控系统近五十年来经历了两个阶段六代的发展,只是发展到了第五代以后, 数控系统近五十年来经历了两个阶段六代的发展,只是发展到了第五代以后,才 从根本上解决了可靠性低,价格极为昂贵,应用很不方便等极为关键的问题。 从根本上解决了可靠性低,价格极为昂贵,应用很不方便等极为关键的问题。因 即使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数控系统大规模地得到应用和普及, 此,即使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数控系统大规模地得到应用和普及,是在七十年代 末八十年代初以后的事情, 末八十年代初以后的事情,也即数控技术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才走向普及应用 国外早己改称为计算机数控( CNC),而我国仍习称数控(NC) (NC)。 的。国外早己改称为计算机数控(即CNC),而我国仍习称数控(NC)。所以我们日 常讲的“数控”实质上已是指“计算机数控” 常讲的“数控”实质上已是指“计算机数控”了。
当前正在或将要加工的程序段
(9)当前加工方式、系统运行状态及当前时间 )
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系统工作方式根据机床控制面板上相应 按键的状态可在自动运行、单段运行、手动运行、 按键的状态可在自动运行、单段运行、手动运行、增量运 回零、急停、复位等之间切换。 行、回零、急停、复位等之间切换。 运行状态:系统工作状态在“运行正常” 出错” 运行状态:系统工作状态在“运行正常”和“出错”间 系统时钟: 切换 系统时钟:当前系统时间
(5)工件坐标零点 工件坐标零点
工件坐标系零点在机床坐标系下的坐标
(6)倍率修调 )
主轴修调: 主轴修调:当前主轴修调倍率 进给修调:当前进给修调倍率 进给修调: 快速修调: 快速修调:当前快进修调倍率 自动加工中的M 自动加工中的M 、S、 T 代码
(7)辅助机能 ) (8)当前加工程序行 )
四、基本操作
1、上电 上电
(1) 确定 控制柜门已经关闭,检查机床状态是 确定NC控制柜门已经关闭 控制柜门已经关闭, 否正常 (2)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接线是否正确 检查电源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3) 急停按钮是否按下 (4) 打开电器柜侧面的主电源开关 (5) 按下机床控制面板上的“NC开”(NC电源 按下机床控制面板上的“ 开 电源 开)按钮 (6) 检查风扇电机运转是否正常 (7) 检查面板上的指示灯是否正常 接通数控装置电源后HNC-21T 自动运行系统软 接通数控装置电源后 此时液晶显示器显示工作方式为“急停” 件,此时液晶显示器显示工作方式为“急停”。
二、数控车床的组成与布局
1、基本组成 基本组成: 基本组成
数控车床一般由数控装置、床身、主轴箱、 数控车床一般由数控装置、床身、主轴箱、刀 架进给系统、尾座、液压系统、冷却系统、 架进给系统、尾座、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 排屑器等部分组成。 统、排屑器等部分组成。 主要由数控介质、机床本体、数控装置及伺服 主要由数控介质、机床本体、 数控介质 组成。 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
三、数控车床面板介绍
控制面板:防静电薄膜标准机床控制面板 控制面板:防静电薄膜标准机床控制面板。 NC 键盘:包括精简型MDI 键盘以及F1~F10 十个 键盘:包括精简型 键盘以及 功能键 显示器:操作台的左上部为 寸彩色液晶显示器, 显示器:操作台的左上部为7.5 寸彩色液晶显示器, 分辨率为640X480 用于汉字菜单、系统状态、 用于汉字菜单、系统状态、 分辨率为 故障报警的显示和加工轨迹的图形仿真。 故障报警的显示和加工轨迹的图形仿真。
立式车床结构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主轴竖直布置,一个( 立式车床结构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主轴竖直布置,一个( A )较大的圆形工 作台呈水平布置,供装夹工件用。 、 作台呈水平布置,供装夹工件用。A、直径 B、长度 C置、( 驱动系统、辅助装置组成。 数控车床的结构有机械部分、数控装置、( D )驱动系统、辅助装置组成。 A、电机 B、进给 C、主轴 D、伺服 、 、 、 、 立式车床用于加工径向尺寸较大,轴向尺寸相对较小,且形状比较( 立式车床用于加工径向尺寸较大,轴向尺寸相对较小,且形状比较( A )的大型和重型零 如各种盘、轮和壳体类零件。 件,如各种盘、轮和壳体类零件。 A、复杂 B、简单 C、单一 D、规则 、 、 、 、 CA6140型车床尾座锁紧装置有( C )和位置紧固装置。 型车床尾座锁紧装置有( 和位置紧固装置。 型车床尾座锁紧装置有 A、压板锁紧装置 B、偏心锁紧装置 C、套筒锁紧装置 D、螺纹锁紧装置 、 、 、 、 数控车床具有自动( 功能,根据报警信息可迅速查找机床事故。 数控车床具有自动(A )功能,根据报警信息可迅速查找机床事故。而普通车床则不具备 上述功能。 上述功能。 A、报警 B、控制 C、加工 D、定位 、 、 、 、 单柱立式车床加工直径较小,一般不超过( 单柱立式车床加工直径较小,一般不超过( D )mm。 。 A、700 B、1000 C、800 D、1600 、 、 、 、 单柱立式车床由于工件及工作台的重力由机床( 或推力轴承承担, 单柱立式车床由于工件及工作台的重力由机床( B )或推力轴承承担,大大减小了立柱及 主轴轴承的负载,因而能长期保证机床精度。 主轴轴承的负载,因而能长期保证机床精度。 A、主轴 B、导轨 C、夹具 D、附件 、 、 、 、 车床主轴的工作性能有( 刚度,热变性 热变性, 车床主轴的工作性能有( A ) 刚度 热变性 抗震性等 A 回转精度 B 硬度 C 强度 D 塑性 数控车采用( 以控制刀具实现纵向(Z向 和横向 和横向(x向 数控车采用 B ) 电动机经滑珠杠传带滑板和刀架 .以控制刀具实现纵向 向)和横向 向) 以控制刀具实现纵向 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 A、交流 B、伺服 C、异步 D、同步 、 、 、 、 数控车床以( 轴线方向为Z轴方向 刀具远离工件的方向为Z轴的正方向 轴方向, 轴的正方向。 数控车床以( D )轴线方向为 轴方向,刀具远离工件的方向为 轴的正方向。 A、滑板 B、床身 C、光杆 D、主轴 、 、 、 、
立式车床在结构布局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在立柱上装有( 刀架, 立式车床在结构布局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仅在立柱上装有( 侧 )刀架,而且在横梁 上还装有立刀架。 上还装有立刀架。 ( X )车床主轴的生产类型为单件生产 数控车床结果大为简化,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 ( √ )数控车床结果大为简化,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 数控车床脱离了普通车床的结果形式,有床身、主轴箱、刀架、冷却、 ( X )数控车床脱离了普通车床的结果形式,有床身、主轴箱、刀架、冷却、润滑系统等 部分组成。 部分组成。 车床的主运动是车刀的移动。 ( X )车床的主运动是车刀的移动。 闷车即在车削过程中,背吃刀量较大时造成主轴停转。 ( √ )闷车即在车削过程中,背吃刀量较大时造成主轴停转。 造成主轴间隙过大的原因之一是主轴调整后未锁紧,在切削热的影响下, ( X )造成主轴间隙过大的原因之一是主轴调整后未锁紧,在切削热的影响下,使主轴轴 承松动而造成主轴间隙过大。 承松动而造成主轴间隙过大。 车床的主轴运动是车床的移动。 ( X )车床的主轴运动是车床的移动。 车床辅具包括刀架和法兰盘等。 ( X )CA6140车床辅具包括刀架和法兰盘等。 车床辅具包括刀架和法兰盘等 操作立式车床时,想在低速状态时, ( X )操作立式车床时,想在低速状态时,应有防护罩 ( X )车床主轴材料为A2。 车床主轴材料为 。 ( √ )CA6140型车床尾座位置紧固装置需将尾座固定在床身上 型车床尾座位置紧固装置需将尾座固定在床身上 车床的主运动是车刀的移动。 ( X )车床的主运动是车刀的移动。 数控车床在编制加工程序的时候,有直径编程与半径编程法两种方式。 ( √ )数控车床在编制加工程序的时候,有直径编程与半径编程法两种方式。
如图
1、软件操作界面 、
(1)图形显示窗口 图形显示窗口 (2)菜单命令条 菜单命令条
(如图) 如图)
可以根据需要用功能键F9 设置窗口的显示内容 可以根据需要用功能键 通过菜单命令条中的功能键F1~F10 来完成系统功能的 通过菜单命令条中的功能键 操作
(3)运行程序索引 运行程序索引
自动加工中的程序名和当前程序段行号
(4)选定坐标系下的坐标值 选定坐标系下的坐标值
坐标系可在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系 相对坐标系之间切 坐标系可在机床坐标系 工件坐标系/相对坐标系之间切 工件坐标系
换; 显示值可在指令位置/实际位置 剩余进给/跟踪误差 实际位置/剩余进给 跟踪误差/负 显示值可在指令位置 实际位置 剩余进给 跟踪误差 负 载电流/补偿值之间切换 负载电流只对11 型伺服有效)。 补偿值之间切换(负载电流只对 载电流 补偿值之间切换 负载电流只对 型伺服有效 。
1).数控 ) 数控 数控(NC)阶段 阶段(1952-1970年) 阶段 年 1952年第一代 电子管 年第一代— 年第一代 电子管; 1959年第二代 晶体管 年第二代— 年第二代 晶体管; 1965年第三代 小规模集成电路。 年第三代— 年第三代 小规模集成电路。 2).计算机数控 计算机数控(CNC)阶段 阶段(1970-现在 现在) ) 计算机数控 阶段 现在 1970年第四代一一小型计算机 年第四代一一小型计算机; 年第四代一一小型计算机 1974年第五代 微处理器 年第五代— 年第五代 微处理器; 1990年第六代 基于 年第六代— 国外称为PC--BASED). 年第六代 基于PC(国外称为 国外称为
数控车中级培训
数控车介绍与基本操作
主要内容
一、数控机床概述 二、数控车床基本组成与布局 三、数控车床控制面板介绍 四、基本操作 五、数控车床常用刀具
一、数控机床概述
1、世界数控系统的发展简史
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这表明人类创造了可增强 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六年后,即在1952年,计算机技术应用到 和部分代替脑力劳动的工具。六年后,即在 年 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 了机床上。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数控机床。计算机及控制技术在机械制 造设备中的应用是世纪内制造业发展的最重大的技术进步。从此, 造设备中的应用是世纪内制造业发展的最重大的技术进步。从此,传统 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 机床产生了质的变化。近半个世纪以来,数控机床经历了两个阶段和六 代的发展。 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