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事合同中的免责制度:试辨析合同落空、情事变更及不可抗力_

国际商事合同中的免责制度:试辨析合同落空、情事变更及不可抗力_


42
注释: — ① 朱广东 . 情事变更原则国际法渊源辨析——兼论 《联合国国际销售合同公约》 第 79 条的性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2003 ( 5) . 第 22 页 . — ② 王青松 . 制度与合同落空规则比较研究——兼论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相关条款 . 新疆大学学报 . 2006. 34 ( 5) . 第 52 页 . — ③ 施米托夫 . 国际货物买卖法合同的落空——英国法与比较法 / / 国际贸易法文选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1993 年版 . 第 289 页 . — ④ 车丕照 . 合同落空、情势变更与不可抗力——兼论我国相应立法的模式选择 . 兰 州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6 ( 2) . 第 51 页 . ⑤⑥ 潘 志 国 . 引 入 情 势 变 更 原 则 之 研 究 . http: / / www. law - lib. com / lw / lw _ view. asp? no = 5832&page = 3. 2005 年 9 月 2 日 . ⑦ 崔建远 . 合同法 ( 第三版) . 法律出版社 . 2004 年版 . 第 237 页 . ⑧ 李双元,温世扬 . 比较民法学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1998 年版 . 第 759 页 .
一、引言 — 施米托夫在其 《国际货物买卖法合同的落空——英国法与 比较法》 一文中比较详尽地论述了 “合同落空” 该一作为合 同免责原因之一的制度的产生、学说发展、理论基础及相关效 力问题。合同落空是英美法系上的概念,类比于大陆法系相应 之合同免责问题的概念中,最为学者们认同的便是 “情事变 ,这一部被国内相关 更” 原则。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法学学者认为中国立法上最能与国际法律制度相接轨的部门法 之一,我们却发现其仅做出了有关 “不可抗力” 的相关规定。 除此之外,与合同免责相关的处理原则规定在 “给付不能” 的 专题之下。这样,在比较 “合同落空” 与 “情事变更” 之时 。 又加入了第三个概念,即 “不可抗力” 当两大法系解决同一问题的相关类似概念及制度产生碰撞 之时,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一问题如今在国际法上被如何加以规 定,该规定是否得到了各大法系的统一认可或谅解。1980 年的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 以下简称 《公约》 第 79 ) 条长期以来被理论界多数人以为是情事变更原则的国际贸易法 《公约》 第 79 条的性质理应属于不可 渊源,然而有学者认为 “ ” 抗力违约免责制度,并不是情事变更原 则 的 依 据。 1969 年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 第 62 条以及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 第 6. 2. 1 至 6. 2. 3 条分别是情事变更原则在公法和私法领域内的 , 国际法渊源。至于不可抗力 “ 《通则》 在第六章中规定了 “艰难情形” ( hardship) 的问题,而将与之有一定联系的不可 抗力 ( forcemajeure ) 问 题 置 于 第 七 章 第 一 节 七 条 ( 7. 1. 7
◆法制园地
国际商事合同中的免责制度
— — 试辨析 “合同落空” — 、“情事变更 ” 及 “不可抗力 ”
倪培佳
— 摘 要 本文从施米托夫 《国际货物买卖法合同的落空——英国法与比较法》 一文中有关 “合同落空” 规则的理 ” 论出发,观察两大法系对于合同免责制度理论的异同,即重点分析与比较了 “合同落空 、“情事变更” 与 “不可 抗力” 三大理论,从而把握三者的不同,以达到更为准确地适用而解决相关问题。 关键词 合同免责 合同落空 情事变更 不可抗力 作者简介: 倪培佳,宁波大学法学院 2009 级民商法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 民法。 中图分类号: D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0592 ( 2011) 01 - 041 - 02
② ” 条) 。 ①
法律制度当中。该原则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自 19 世纪中叶 起,英国合同法中首先确立了一项 “履约不可能” 原则 ( Im④ possibility of Performance) , 其后又以著名的 1903 年克雷尔诉亨
利案确立了 “目的落空” 原则 ( Frustration of Purpose) ,在现 ,可称 代英国法中,很少再将二者进行区分而统称为 “落空” 为广义的落空原则。 美国法接受并继承了英国法上的该两项原则,仅是把其中 的 “履约不可能” 用 “履约不可行 ( Impraticability of Performance) ” 予以代替。这一更改进一步明确了合同落空中还应包 括义务人在情况变更时并非绝对不能履约但强行履约后却与原 有合同目的不相称的情形。施米托夫在介绍 “合同落空” 规则 时首先提出的问题是: 承认以合同落空为依据而免除不履行合 同的责任应使用什么原则也就是要讨论合同落空规则所依以存 。 在的基础原理。施形象得称该基础为 “合同法上的落空地点” 从历史上看,英国法十分重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那么当出 现意外事件后使得双方当事人很难在调整合同效力的一般条款 寻求帮助时,两者之间依据其自由意志所订立的合同便成了 “神圣不可侵犯” 的造法渊源。由此可知,合同落空学说正是 “合约必须信守” 的例外,而它的存在基础则是私法领域最为 。 推崇的 “公平原则” ( 二) 情事变更原则 情事变 更 原 则 起 源 于 12、13 世 纪 的 《优 帝 法 学 阶 梯 注 ,16、17 世纪由于自然法思想的盛行,情事变更原则受到 释》 广泛的使用及至 18 世纪中叶,该理论同时在自然法和普通法 上被更为详细地定式化,在 《普鲁士一般州法典》 以及 《奥地 利一般民法典》 中均有规定。然而好景不长,18 世纪后期开 始该原则的滥用使得法学家及立法者们将其摒弃,而 19 世纪 兴起的历史法学派加上转而继起的重视形式正义的分析法学派 都给与了情事变更原则以低调评价,这一时期的情事变更原则 可以说是命运不佳,整个法学环境更重视契约严守及法律秩序 的安定。紧接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政局动荡、物价飞涨等问题,此时的 “情事 变更” 原则成为了唯一的救世良方。而拉伦茨的行为基础丧失
版. 参考文献: [1 林诚二 . 情事变更原则之再探讨 . 民法问题与实例解析 . 法律出版社 . 2008 年 ]
⑦ ⑧ ⑥ ⑤
其次,由于以上讨论到的两者适用范围的不一致,相 应 的,适用合同落空规则是完全免除义务人的履约义务的; 而适 用情势变更原则的后果则经常是在确认原合同效力的前提下, 对合同关系的内容予以变更或予以解除。 相较于前两者而言,对于第三个概念不可抗力制度的理解 需要分情形来进行。本文试着将 “不可抗力” 分成广义和狭义 两种概念。广义的 “不可抗力” 仅指当事人无法预见的且不能 控制与克服的事件,而不要求明确该事件会使得当事人履约不 能还是会产生履约花费过巨 ( 并非绝对不能履行) 的状况。在 实践中的广义 “不可抗力” 或者说不可抗力事件的出现可以说 是适用情势变更原则或合同落空原则的经常性的原因,而合同 中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则是当事人对情势变更原则或合同落空 原则的一种主动适用。所以说,广义上的 “不可抗力” 与情势 变更及合同落空既非同一原则,也不是并列关系。如果以法律 的方式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履约不能时,得免除债务人的履 约义务,则可称之为法定不可抗力。而此处的 “不可抗力” 才 是我们之前所论述的不可抗力制度。通过以上对于不可抗力制 度的理论背景及制度价值的介绍,我们似乎可以得出法定不可 抗力 ( 不可抗力制度) 其实即为英美法中的履约不可能。 三、结语 对于这三个相关概念的确定有助于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 当事人进行商事交易时的沟通,当然还有各国司法制度选择上 的尽可能的统一,真正发挥到国际经济法的作用。但是,这一 确定的过程当中还包括许多问题的统一,比如一场意外事件是 否能够构成 “合同落空” 或者 “情事变更” 的发生原因所要 达到的标准为何? 还有某些事件在发生的当下可能并不导致 “合同落空” ,而是逐渐发展成为落空事件,那么这一造成 “合 同落空” 的延误时间又该要如何确定? 再有就是,法院对于当 事人之间的合同事实上只有解释的作用,那么在落空事件发生 时,法院对合同作出调整的限度为何? 这需要国际经济法领域 》 作出像 《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 、 《国际商事合同通 ,甚至比它们更进一步的努力,按照共同商业意识的精神 则》 予以调整。

行为基础丧失的典型事例加以类型化,成为了 具有代表性的见解,同时法国创设 “不可预见” 理论并出台了 一系列关于变更租金或者租赁期间的法律、变更转让营业财产 价格的法律、增加定期金的法律等。 不但大陆法系继续运用这 一原则,英美法系 也 接 受 了 该 一 理 论。以 英 国 法 为 例,其 以 1863 年泰勒诉考德威尔判例为标志接受了 “根本的情势变迁” 作为 “合同落空” 的定性标准。 情事变更原则发展至此已成功打破了固守 “契约必须信 守” 这一绝对性的原则的习惯,成为了倡导公平至上的最为著 名的理论之一,也是契约神圣原则的例外。 ( 三) 不可抗力制度 不可抗力是发生在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客观事件,该事件 超出单个主体的想象范围且事件的发生不受当事人能力所能控 制。不可抗力制度并不是一味强调人类知识及经验对某事物的 绝对不可抗拒性,而是一个关于责任问题的概念设计,此制度 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中的不可抗力是作为受领责任制度的例外 发展而来的。 罗马法之规定对大陆法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 而受到罗马法最大影响的大陆法系的立法规定中通常会将由当 事人外部第三人的行为等排除在不可抗力之外,严格区分 “不 ,即从狭义层面上规定不可抗力制度。 可抗力” 和 “通常事变” 英美法系并无不可抗力用语,但在其 “合同目的落空” 原则中 包含了不可抗力的内容,该内容会在以下论述中作出说明。 对于不可抗力制度的理解同样有着不同的学说见解,一种 学说将重点放在当事人的主观意识,其强调当事件发生时当事 人在尽到最大注意尚不能避免的情况下才能免责; 第二种学说 则坚持将不可抗力的存在与当事人有无过错相分离,应该纯粹 从客观角度来考虑责任的有无; 最后一种就是折中前两种学说 的观点,持此学说者认为应该把是否为不可抗力的质的要件, 须为当事人以外的原因发生的事故,而当考虑关于不可抗力量 的要件时,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当事人有无过错。 ( 四) 合同落空规则、情事变更原则、不可抗力制度之间 的关系 在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首先来比较下合同落空规则和情 事变更原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从之前所述的关于 “情事变更” 的概念中,可以发 现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情形是合同仍可被履行,只是在发生某 情势变化时使得义务人再行履行会花费过巨甚至对其人身安全 产生影响,即要求义务人依约履行会产生显失公平的后果; 而 合同落空的情形包括两类: 一种是与 “情事变更” 相类似的情 形,就是在 “目的落空” 的场合和 “履约不可行” 的某些场 合使得合同履行产生很大的困难,但却仍能得到履行: 第二种 在 “履约不可能” 的情况下,合同于当时不可能再得到履行。 也就是说,大陆法系上的情事变更原则并没有英美法系上的合 同落空规则来得全面,前者只是后者规则当中的一种情形,即 。 情事变更原则更像是合同落空规则当中的 “目的落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