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工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毕业生能够在大型液化天然气站、空分与低温设备公司、制冷与空调设备公司、大型石油天然气企业、城市燃气公司、市政企业及管理部门、燃气利用技术公司、热能动力公司、节能技术公司、能源利用与节能行业与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计划、规划、开发、管理及设计工作。

也可在高等学校、科研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可以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通过系统地学习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学与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工程材料基础、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领域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液化天然气技术、
天然气利用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
—1—
识和应用技能。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译的基础,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和应用能力。

5、对本专业教学计划设置的必修课及选修课程,必须取得规定的学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好各门选修课。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创新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五、专业核心课程:按培养要求列出专业课程10门左右。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流体机械与管网、热质交换设备。

六、专业特色课程:如“双语教学课程”、“精品课程”等。

工程热力学(2)为双语课程。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八、辅修、双专业、双学位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二)
—2—
附表一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1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2包含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活动2个学分。

3包括技能18天,理论36学时。

4B类课程为专业限定性必修课程。

—3—
—5—
—6—
—7—
附表二
—8—
—9—
①辅修本专业的学生,可在必修课中任意选修25学分。

—10—
②凡跨学科(工学)门类第二专业的学生,要求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足必修课
的26学分外,另在选修课中选修任意一方向34学分以上,并必须完成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

③凡在同一学科(工学)门类中,跨一级学科(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修第二专业的,
要求选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足必修课中课程26学分外,另修足任意一方向选修课中的24学分。

并必须完成第二专业的毕业论文。

④凡选修双学位的学生,必须修足必修课的26学分,并在选修课中选修任意一方向
49学分以上,且必须完成双学位专业毕业论文。

⑤以上标准所规定的学分数,不含重复课程的学分。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