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术后GVHD诊断
• 皮疹多从头颈部向全身扩展,融合成片,严重者出现大疱性皮疹;
• 消化道症状轻者为恶心呕吐、水样腹泻,严重者出现黏膜溃疡甚至呕血便血; • 骨髓抑制发生较迟.早期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后期可为全血细胞减少。
症状体征
• 慢性GVHD多发生在移植3个月后; • 表现为皮肤皱缩、口眼干燥,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
Hale Waihona Puke 辅助• 确定供体白细胞嵌合现象在肝移植后发生的GVHD的早期诊断和 治疗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 Lehner等报道原位肝移植术后24小时内患者外周血中的单核粒细 胞0.1%~10%是供体来源的,术后48小时内供体白细胞计数在外 周血中PBMCs达到20%,这个水平的嵌合现象在肝移植后早期是 常见的;
肝移植术后GVHD诊断
GVHD
• 是由移植物中成熟T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抗原而致敏激活,进而增殖分化,攻击受体皮肤、消化道、骨髓 等靶器官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 肝移植术后发病率仅为0.1-2%; • 死亡率极高。
诊断
• Ttiulzi等将肝移植术后GVHD的诊断标准归纳为3项: • ①靶器官如皮肤、消化道、骨髓等受累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组织学检查
• 皮肤活检镜下可见表皮松解、大疱形成,表皮细胞嗜酸性坏死、 基底细胞空泡性变、棘细胞角化不良、真皮层内淋巴细胞浸润等。 • 骨髓活检常提示一系血细胞(常首先为粒细胞系)减少,骨髓表现 为轻微抑制。后期骨髓象示骨髓严重发育不良,各系血细胞减少, 严重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
嵌合体检测
• HLA配型: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行供体淋巴细胞嵌合体检测; • 微卫星表型/PCR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是一类高度多态 性的遗传标记.较HLA配型更为敏感特异; • 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以荧光标记取代同位素标记的一种新的 原位杂交方法。
• ②受累靶器官的组织学检查结果;
• ③受累靶器官或外周血中供体T淋巴细胞存在的HLA或DNA方面的 证据。 • 排除药物及感染因素的影响。
症状体征
• 急性GVHD多发生在移植后3个月内,通常为2—6周; • 早期症状为发热、皮疹、腹泻和全血细胞减少,因其表现与药疹、巨细胞病 毒感染等相似,早期诊断困难;
• 嵌合现象会在移植后16天快速降至0.1%以下,而且在3~4周后供 体自细胞通常只能间歇性地在很低水平的情况下被检测到。
辅助
• Jonsson等研究结果显示,受体外周血中供体来源单核细胞计数占 总单核细胞的比例为50%以上,则可以诊断为GVHD; • Hahn等研究表明白细胞的嵌合CD8+ T/NK上表现最清晰,通过在 不同时间段收集肝移植后受体的外周血,并检测其嵌合程度,可 提示GVHD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