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原始宗教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发展的影响原始宗教与古代文明的关系问题,在西方不显得密切,然而,在古代中国,原始宗教不仅催化了文明的起源,还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此外,原始宗教还造就了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连续性特点,影响了史诗、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历法的繁荣,等等。
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需要全面展开的一个新课题。
宗教就是相信有一种超人力量的存在,这种超人力量就是神灵。
宗教时代的人们相信,是神灵控制了他们的福祸及周边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他们还把神灵人格化,弗雷泽指出:“宗教假定在大自然的可见的屏幕后面有一种超人的有意识的具有人格的神的存在。
”这人格化的神灵首先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神,后来又发展出部落成员共同信仰的祖先神。
对此,恩格斯有过很好的概括: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在历史的初期。
首先是自然力量获得了这样的反映,而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在不同的民族那里又经历了极为不同和极为复杂的人格化。
……但是除自然力量外,不久社会力量也起了作用,这种力量和自然力量本身一样,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最初也是不能解释的,它以同样的表面上的自然必然性支配着人。
最初仅仅反映自然界的神秘力量的幻象,现在又获得了社会的属性,成为历史力量的代表者。
在更进一步的发
展阶段上,许多神的全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转移到一个万能的神身上,而这个神本身又只是抽象的人的反映。
恩格斯的这段话不仅揭示了宗教的本质,而且还将宗教世界里的神灵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单纯的自然神;第二阶段是在自然神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神;第三阶段则是自然神与社会神的叠合为一。
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可知,恩格斯所划分的宗教神灵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符合中国宗教神灵的发展过程的。
在中国原始宗教里,自然神主要表现为天体神,社会神主要表现为祖先神,而自然神与社会神的叠合便是商周时期代表天体神来治理整个社会的君王,所谓“天子”,即上天之子。
原始宗教促进了中国古代文明多方面因素的发展
其一,原始宗教促成了中国文字的产生,而文字的发明是文明出现的重要标志。
其二,宗教促成了史诗、舞蹈、音乐等艺术的发展。
其三,宗教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繁荣。
其四,宗教促成了医学的发展和礼法的形成。
原始宗教与古代文明发生密切关系的大致时限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即五帝时代早期及其之前为巫术时代,五帝中期、晚期至夏、商、西周为宗教时代,汉魏以后为儒学时代。
而从社会发展史角度看,巫术时代是原始氏族社会,宗教时代是中国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时期,儒学时代是中国的成熟文明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在人文理性精神指导下对原始宗教进行改革,取得了突破性
的超越。
尤其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破除了原始宗教中天体人格神的独立性,所谓“不语怪力乱神”,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和内心修养,发展出如李泽厚先生所说的“实用理性”精神,从而开启了秦汉以后的成熟文明阶段。
儒学成为影响中国汉魏以后成熟文明发展的主体思想。
也就是说,原始宗教对中国文明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五帝至夏商周三代的文明起源及其早期发展阶段,而很少影响秦汉以后的成熟文明发展阶段,因为影响秦汉以后成熟文明的主要思想是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