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花儿与少年》教学目标: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不同版本,及其它青海民歌2、学生在欣赏、伴奏等音乐活动中,接触具有民间特色的代表性音乐作品,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一段歌曲大串联,大家听一听里面有几首歌曲?如果有熟悉的呆会能不能学唱两句或者说说个歌曲给你的感觉。
播放视频学生回答师:你听的真仔细,能不能学唱两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出歌曲的风格迥异总结加导入:其实老师刚刚播放的都是我们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歌,那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青海的民歌《花儿与少年》,请同学们听听歌曲的演唱形式和歌曲的情绪。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二重唱){视频为最后一段}1、请学生先说演唱形式2、再说情绪(快乐,活泼)(二)、介绍“花儿”过渡语师:快乐的歌曲在青海的草原和山间被那边纯朴的人们传唱,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也非常的纯朴:就是用自己喜爱的歌曲,很多情歌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这首《花儿与少年》就是一首情歌,那么花儿代表什么你们知道吗?(学生可能回答:美丽的姑娘)师笑着说:对了,花儿就是指如花似玉的姑娘,其实花儿不光是指姑娘,由于青海地域广阔,所以流传着许多风格的民歌,“花儿”也是民歌的一种,青海的花儿一般是在山里和田间歌唱的。
(边出示幻灯“花儿”介绍边说)(三)、欣赏器乐版《花儿与少年》(新筝独奏)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完整听赏乐曲,学生回答演奏形式(古筝)1、师:真棒,你听出了是筝的演奏,其他同学听出了吗?(表扬全体)它确实是筝,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乐器,它叫新筝,是在古筝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幻灯出示新郑古筝对比照片,及新筝的简单介绍)师接着说:你看,它有两排琴码,所以旋律音更丰富,音色也更饱满,如果说古筝是美丽的黑白照片,那么新筝就是色彩丰富的彩色照片。
“那乐曲的情绪是如何来变化的?”2、学生边回答,师边切出每部分的一小段旋律,学生说:一开始很慢师“是不是这一段?这是歌曲的开头是引子的部分还没有进入主旋律”a “这一段情绪非常的欢快是歌曲的第一段,A段”依次介绍出示ABA结构3、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回答,师表扬总结:A段是二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师范唱,接着说:所以节奏感很强很欢快B段呢是三四排,它的强弱规律是?(生:强弱弱)恩,它的节奏很平稳,师范唱,而且速度比A段慢,所以我们感觉这段曲调很柔美祥和,(过渡:)非常具有歌唱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我们先来唱五线谱,老师唱一句,你们唱一句”“仔细听”A 跟老师一句一句唱五线谱,个别难点句可以反复唱下,基本唱连贯B 用la连起来唱一唱,遇到唱得不好的,回过头来单独唱谱,纠错。
C完整唱,老师对声音作要求(注意换气位置声音扬出来等等),唱好。
4 过渡:大家唱的真好,让我觉得B段更优美了,那么非常欢快的A段大家换个方式来体验,让我们为歌曲来伴奏吧(大家身上带乐器了吗),没关系,我觉得大家的身体就是最好的乐器,我们可以通过踩地,拍腿拍手来伴奏,请同学们听着A段来创编你的节奏,呆会请同学来展示”听乐曲A段,生创编,展示。
师整合:大家的创作给老师带来了灵感,你们看这样怎样?(和学生一起打节奏)5、融入乐曲:A段声势表演,B段跟着哼唱。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1、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哪些不同(多媒体播放乐曲的A,B段)生感受回答老师可以在学生回答出乐器的时候,让学生模仿乐器的演奏,大家都来试一试,为后面表演铺垫在学生说到有人声的时候,老师可以说:你觉得他们唱的怎样,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学生不会说,老师可以说:我来模仿两句,你再说说师总结:说的真好,好像是在草原放声歌唱,这就是我们说的原生态,歌唱的是生动的真实画面,我可以面对大自然,面对好伙伴,面对我们自己,欢欣鼓舞的来唱,这也就是民歌的魅力学生说到动感的时候,或者说到鼓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们听听里面鼓的一段音乐:你听,在传统的民乐合奏里加进了流行的架子鼓,乐曲一下子就很很有现代感了。
1、师出示归纳好的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总结2、引出介绍女子十二乐坊,师简单介绍(幻灯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这个乐团将传统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
3、律动表演:师:“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跟着一起来表演吧,请大家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模仿一下他的演奏动作,比如二胡……(l老师可以稍微教一下)B段有歌词的旋律我们也来放声歌唱,最后加上我们的声势伴奏,好,一起来表演吧”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
(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提问出现的民族乐器)(五)、结束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是明珠一样镶嵌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如果大家能留心采集,它将成我们宝贵的财富。
第二课《我的祖家是歌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四分音符及知道四分音符的时值。
2、能够感受、体验台湾、高山族的风土人情与其相关的音乐艺术文化。
3、能够感受歌曲的音乐情感教学重难点:对四分音符的认识,时值概念较为抽象,学生较难理解。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欣赏《阿里山的姑娘》《我的祖家是歌乡》《天呜呜》台湾名歌。
请同学们分别说出播放的歌曲歌名是什么?这几首歌是我国那个地区的民歌?引入台湾,引入高山族,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二、你说我说大家说(1)请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想还听过哪些关于台湾的歌曲?(2)联系地理知识,说说台湾的居民主要以那个族为主?他们有什么样的民族习俗?(如:衣着,歌舞,节日….)(3)台湾民歌分类三、带着问题----再次聆听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1)感受情感,请同学把自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2)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流传在台湾高山族一带的民歌。
它属于舞歌类的“欢乐舞曲”。
歌曲通过赞美祖辈喜爱的风俗习惯来表现高山族人民憧憬美好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歌曲为c羽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情绪欢快、热烈,带有舞蹈性。
但是这首歌曲中很多一字多音是难点,并且要求气息悠长连贯,长音时值要唱足,声音用气息支撑。
四、四分音符的学习(1)对四分音符进行讲解,展示四分音符如:3 5 6 1 用节奏型可表示为:x 举例: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x的时值为1 请同学们通过你对四分音符的了解,请你用肢体语言或者是动作把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出来。
如:教师引导(拍手)通过上节课对歌曲的学唱,让学生尝试体验,边唱边打拍节奏,让学生在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2)我们你知道几首江西民歌?(3)分小组交流模仿伴奏型,用拍手.跺脚. 拍肩等肢体语言设计歌曲伴奏型。
板书设计:《我的祖家是歌乡》(1)对四分音符进行讲解,展示四分音符如:3 5 6 1 用节奏型可表示为:x 举例:2/4x x| x x| x x| x x| x x| x x||(2)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请同学们分别说出.播放的歌曲歌名是什么?.这几首歌是我国那个地区的民歌?教学反思:学生的音乐知识较为薄弱,在此之前未经过音乐知识的系统学习,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难度,同时我采用肢体语言和声音相互配合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四分音符的时值,同时通过乐曲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把握音乐的情感。
第三课《跳柴歌》一、教学目标:1、欣赏海南风情,对黎族歌舞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2、掌握“跳柴”的基本节奏,为下一环节学跳竹竿舞作铺垫。
3、学唱《跳柴歌》,用自信自然、有弹性的歌唱来表现歌曲轻快、欢悦的情绪。
二、教学重点: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
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竹竿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音准练习:1 3 6 1 3 6 1 3 6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歌,它的主旋律就是这三个音,是什么歌一起来读一遍。
(活泼)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遍。
师:那谁能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民歌?(海南民歌)海南岛的气候温湿、风景秀丽、四季常青、物产丰富,还有雄伟的五指山和秀丽的万泉河,现在那里也已经被开发成为旅游圣地了。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同学们知道了《跳柴歌》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欢快、活泼)这首歌曲的名字叫《跳柴歌》那你知道什么是跳柴吗?二、了解黎族风情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看,海南岛的风光秀丽,在海南岛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叫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黎族的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起举行射箭比赛,吟歌对唱来欢度他们的爱情节,其中,跳竹竿是黎族人民最具浓郁特色的民俗活动,所谓跳竹竿就是一组人蹲在地上双手拿着长长的竹竿通过竹竿的抨击敲出非常给节奏的XX声音,另一组人就在竹竿的空隙之间跳舞,变化出各种优美的舞姿。
3.节奏练习师:同学们,想不想参与到当中去?要想学会跳竹竿舞,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节奏,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敲竹竿的节奏。
(1)出示节奏谱并练习X X︱X X︱X X︱X X︱开开合合开开合合(2)指名个别同学拍(3)全体拍(4)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手里拿着竹竿在有节奏的做开合动作。
请全体同学一起做。
(5)下面请两位同学来亲身感受一下敲竹竿的乐趣。
其他同学一组徒手模仿,一组按节奏在原位跳一跳。
三,学习歌曲师:黎族人民爱跳也爱唱,我们来听听他们跳柴时怎么唱的。
1、师范唱。
听了这首歌曲,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2,再听歌曲3、学唱曲谱。
(1)师:同学们还记得刚上课是老师教的几个音吗?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唱一唱,(2)师生合作唱谱。
生唱旋律相同的前半部分,师唱后半部分。
句前两小节相同。
)(3)这首歌曲的旋律很简单,下面,我来弹,请同学们仔细听,其中哪些地方旋律是相同的?(一二句、三四(4)请同学们轻声跟琴完整地视唱曲谱,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八分附点处提醒唱好。
)4、学习歌词。
(1)师:这首歌不仅旋律好听,歌词也写的很美。
请同学们听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注意一字两音的地方。
(2)请个别同学读(3)师:黎族人民在跳柴时心情很愉悦的,请同学们也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有节奏地朗读来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