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湘江水体污染-文档资料

简述湘江水体污染-文档资料


2、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 、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 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3、采样点位的确定
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 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 面宽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 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左、右近岸有 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湘江总体水质较差。27个水质监测断面中,二类 水质断面只有6个,三类水质断面只有5个,而四 类、五类水质断面有16个,占断面总数的59%;供 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低。
湘江水质监测断面
塑料污染
排污口污染,触目惊心已不能形容湘江现状,湘江 一如一个巨大的染缸,“色彩斑斓”
黑色的
绿色的
湘江干旱情况不容乐观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采样点设置原则 (1) 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 础上,根据水体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 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 化。 (2) 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 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 及受潮汐影响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出入口,湖 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 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 、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 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 监测断面位置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 尽量选择水流动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 。 (5) 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要求有 明显岸边标志。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 点;水深不足1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时, 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 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 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三)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无水何来生命
低水位船舶搁浅
湘江水质监测方案制定(江
河)
(一) 基础资料的收集 在制订监测方案之前,应尽可能完备地收集欲监测水体及所 在区域的有关资料,主要有: (1) 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如水位、水量、 流速及流向的变化;降雨量、蒸发量及历史上的水情;河流的 宽度、深度、河床结构及地质状况;湖泊沉积物的特性、间温 层分布、等深线等。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 、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 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历年水质监测资料。
精品
简述湘江水体污染
1575个排污口对准湘江
据调查统计,湘江流域共有1575个排污口,其主要 污染物有汞、铅、磷、氮、砷、镉、粪大肠菌群、 石油类及挥发酚等重金属和有机物,是导致湘江 水体有机污染突出、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 此次监测的31个入河排污口中,达标排放的只有10 个,达标率32.3%。
透明度
残渣
矿化度
电导率
氧化还原单位
2、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汞、铝、镉、铅、铜、锌、砷 、其他金属
测定方法
3、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酸度和碱度、PH、溶解氧(DO)、氰化物、氟化物、含 氮化合物、硫化物、磷(总磷、溶解性磷酸盐和溶解性总 磷)
测定方法
4.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a.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 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BOD) 、总有机碳(TOC)、 挥发酚、硝基苯类、石油类 b.特定有机污染物 苯系物 、挥发性卤代烃、氯苯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1、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 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 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 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 期采样监测一次。
2、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 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 测定。
3、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 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丰水期各1次 。有废(污)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
4、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
(四)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
1、物理指标检验
水温

异 色度 浊度
定 方 法
测定方法
5、底质监测
测定方法
6.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测定方法
附注: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聚氨酯泡沫塑料块)
具有独立地理环境的岛屿 物种迁入(群集) 生态平衡(群集速度=消失速度) 生态系统内部生物间作用(捕食 竞争等)
PFU(微型化的岛) 生物迁入 微生物生态 判定水体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