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钧瓷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钧瓷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

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工商管理学校慧菊461000一、钧瓷文化的发源地钧瓷起源于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之传说。

“垕”字可以说是一个传奇,自它诞生之日起,就被禹州的千年古镇——神垕所独有。

《新华字典》这样解释:“垕,神垕,地名,在省。

”神垕镇位于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是具有典型区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因窑火千年不衰而被誉为中国唯一“活着的古镇”。

历史上,神垕曾因陶瓷而兴盛、钧瓷御用的同时,垕字也被古代帝王四次皇封。

小故事:神垕四次受皇封唐玄宗时期,有次出游路过肖岸,只见烟火冲天,尘雾弥漫,烟尘向北吹至一座神庙,神像也被薰黑了,于是问地方官:“烟火薰到神前,侵犯神灵,为何不把窑搬至神后呢?”皇上金口玉言,于是地方官就将窑迁到了肖岸,自此就有了“神后(垕)”地名。

这是“垕”字首次受皇封。

宋徽宗时期,有钧瓷贡品进朝,徽宗爱不释手,连夸“绝妙珍品”,当即提御笔在“后”字上加了一个“土”字,并称“神后出此珍宝,应以土为上”。

这是“垕”字第二次受皇封。

到了南宋高宗皇帝登基,又有钧瓷贡品进朝。

高宗皇帝看到“神后(上土下后)”两字,极为不悦,心说:“怎麽能把土压在头上呢?”于是提笔划去“后(上土下后)”上的土,又在后字下面添上一个土字,这就变成如今的“神垕”了。

这是“垕”字第三次受皇封。

到了清朝,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又有神垕钧瓷贡品进朝。

莲英为讨好主子,在一旁述说了历代关于“垕”字的演变。

太后评曰:“把土托在头上,以土压人不妥;能烧制如此珍宝的土踩在脚下也太可惜,还是象我这样,把它拿在手里为好。

”莲英拍手称妙,连忙照着慈禧手持宝瓷的姿势写出一个“垢”字,慈禧一见神会其意,喜笑颜开。

于是“神垢”也就成为第四次皇封懿旨了。

只是,光绪皇帝得知此事后,觉的无聊之至。

圬垢的“垢”字怎能应用于此呢?由于光绪皇帝的抵制,辞海上的“垕”字才没有修改。

神者,神灵也;垕者,后土也。

“神垕”即神灵佑护之地。

神垕是钧瓷的产地,钧瓷是神垕的符号。

钧瓷因神垕而神奇妙绝,神垕因钧瓷而享誉世界。

神垕自然资源蕴藏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之说。

生产实践证明,如果离开这些条件,钧瓷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真正烧制成功。

历史上,神垕就因钧陶瓷生产而兴盛了上千年。

明清时民谣曰:“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

”就是当时繁华盛景的真实写照。

二、钧瓷文化的发展史国之瑰宝——钧瓷,始于唐,盛于宋,因产于古之钧州(今禹州)而得名。

钧瓷是以典型的二液分相釉为基础,具有乳光效果的一类瓷器产品。

北宋中期,钧瓷产品从青瓷系当中脱颖而出,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工艺,在以禹州神垕为中心的周围窑场中逐步成熟,北宋晚期已作为新瓷种迸发出惊世魅力和强大生命力,取得了辉煌成就。

北宋钧瓷以小型器物为主,胎色灰白而胎质细腻,釉色淡雅匀净,玻璃质乳光感强,以天青、天蓝、月白、粉青为主。

另外,以氧化铜为呈色剂在钧瓷烧制中开始应用,并自然晕散,妙趣无穷,有了“钧瓷挂红,价值连城”之说。

徽宗时,在古钧台附近八卦洞设立御用窑场烧纸宫廷用瓷,后称作钧台窑,其产品主要以设器,花器和生活器具为主,代表了钧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在清末,随着收藏热兴起,钧瓷有了“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说法,就是指钧台窑的产品而言,也是史实。

南宋初期,钧瓷以雅静典致的风格在质量和造型上不断更新,主要生产日用器皿为主,影响不断扩大,此时铜红釉使用已成熟并广泛使用在钧瓷器物上,钧瓷开始呈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釉面效果。

同时,生产钧瓷的窑场围也逐步扩大,到了元代形成了庞大的钧窑系,不仅北方的、、、、、等地的窑场生产,南方的、、等地也仿烧钧瓷。

清代末年钧瓷在中断数百年后开始复烧,特别是禹州知州曹广权主政时,创办公私合营的“钧兴公司”,为现代钧瓷发展奠定了工艺基础。

建国后,神垕钧美一厂、钧美二厂、国营瓷厂等企业生产出了一大批精品钧瓷产品,同时培养了大批钧瓷人才。

宋金元钧瓷的主要差别:宋钧一般通体施满釉,胎体较薄,釉质细腻,精美异常。

金代钧瓷,施釉至足际,足底一般不施釉,釉较宋代略厚,棕眼较多,胎体比宋代稍厚。

元代钧瓷,施釉多至足际上几公分,釉厚而色胎体厚重。

(一)、宋代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钧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钧窑,官窑遗址在今省禹州市城的八卦洞,凭“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汝窑,窑址在今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

官窑,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今)建造,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哥窑,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

定窑为民窑,窑址在今省曲阳,在宋代属定州,故名。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二)、钧瓷工艺钧瓷是火的艺术,土的传奇。

钧瓷生产工序繁多,烧制不易,其间要经过数十道生产工序,主要是讲其生产工艺复杂、成品率低。

钧瓷胎骨釉药全部采用禹州特产的孔雀岩、虎皮玉、阴阳土、玛瑙石、豆腐石等矿物,经夏日暴晒,秋雨浸润,冬霜寒冻,春风软化,然后再用源出嵩山的颍河水,练泥制釉,历经制泥、拉坯、造型、成型、修坯、晾晒、素烧、施釉、釉烧等数十道工序,无论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错也会造成前功尽弃,故有“过手七十二、十窑九不成”之说。

(三)、钧瓷窑变钧瓷按照烧制燃料和窑炉的不同,主要有柴烧钧瓷、煤烧钧瓷、炭烧钧瓷、气烧钧瓷等类别。

不同燃料、不同窑炉烧制的钧瓷,艺术效果上各有千秋。

简而言之,柴烧钧瓷清新俊逸、秀丽典雅;煤烧钧瓷热烈奔放,画面宏伟;炭烧钧瓷质朴自然,恬淡无华;气烧钧瓷釉层鲜亮,明丽浅艳。

(四)、钧瓷的“神奇妙绝”钧瓷之神在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同施一种釉,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作品,是巧夺天工的自然形成,恰如“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

钧瓷之奇在开片:玉振金声,迸片行纹。

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优雅骇俗,寓动于静,伴以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透活欲滴,视如碎裂,好似“静卧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无鱼”。

钧瓷之妙在釉画:五彩渗化,浑然天成。

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发现,灵动透活,别具神韵,似“指纹”般独一无二的窑变,使其自身特色更是奇妙,所谓“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钧瓷之绝在意境:境随意变,天人合一。

因浑然天成的窑变和端庄典雅的造型而形成艳丽绝伦的别致景观,赞曰“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佳句难描”。

(五)、钧瓷名家名品目前,禹州拥有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志、国政),2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苗长强、晋晓瞳),4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志、孔相卿、任星航、苗长强),129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及陶瓷艺术大师。

(六)、钧瓷文化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瓷器能像钧瓷一样,能够如此完美承载、全面诠释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价值观,厚重与典雅、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主体,诸多难以兼容的特性在钧瓷身上不可思议的融为一体。

总结起来,钧瓷有诸多特有的象征意义:于器皿而言:钧无成对窑变无双珍藏首选礼品于个人而言:窑变人生大器天成励志首选礼品于文化而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鉴赏首选礼品于民族而言:和谐包容与时俱进国礼首选礼品近年来,钧瓷以古朴端庄的造型、神奇妙绝的窑变艺术被世人青睐,随着对钧瓷的宣传、研究和制作水平的提高,钧瓷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工艺品,已成为参与重要政治和社会活动、联谊交往的高端礼品。

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把钧瓷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班牙等各国首脑政要。

香港回归,钧瓷“豫象送宝”作为礼品赠给香港特区政府。

大宋官窑•荣昌钧瓷坊“天地人”系列作品——“祥瑞瓶”、“乾坤瓶”、“华夏瓶”,分别在2003—200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连续三年被指定为唯一国礼赠送给各国政要;孔家钧窑“丰尊”、“海晏鼎”、“象天鼎”、“珠联璧合”、“共赢尊”、“坤元鼎”、“乾元鼎”分别在2006—2012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连续七年作为唯一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谈到为何选择钧瓷作为博鳌亚洲论坛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时说:“我们之所以选择钧瓷作为国礼赠送给各国领导人,不仅因为它是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中国名瓷,更重要的是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瑰丽丰富的窑变神韵,从某种意义上传达了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多极化国际环境中,古老的中国所坚持的那种厚重质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这与博鳌亚洲论坛所要向世界传达的信息不谋而合。

”三、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一)、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禹州以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通过积极实施钧瓷品牌塑造、神垕古镇开发、钧瓷产业提升、旅游资源整合四大工程,使神垕古镇面貌得到大改善,钧瓷产业得到大提升,钧瓷文化得到大弘扬,旅游产业得到大发展。

截止2012年底,全市钧瓷生产厂家达到186家,从业人员2.8万人,年产值达7.86亿元,年实现利税1.3亿元。

全市拥有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3位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129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及陶瓷艺术大师,4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一)钧瓷品牌塑造工程近年来,禹州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大力宣传弘扬钧瓷文化,极大地提高了钧瓷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连续举办了七届钧瓷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了钧瓷文化行、香港行等一系列大型钧瓷文化宣传活动,录制了央视《欢乐中国行•魅力禹州》,拍摄了由喜剧演员郭达主演的钧瓷题材电影《钧瓷蛤蟆砚》,排演了钧瓷题材戏剧《神器》,编纂完成了钧瓷类专业书籍期刊,将“地理标志产品•钧瓷”由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积极开展钧瓷烧制技艺申报世界级文化遗产工作,目前已通过文化部专家组评审,成功列入2013年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备选。

钧瓷品牌战略的推进,使得钧瓷“名家、名窑、名品”的市场价值节节攀升。

在翰海2007秋季拍卖会上,大宋官窑创作的“天地人”系列钧瓷作品——“乾坤瓶”、“华夏瓶”、“祥瑞瓶”,拍出了35.3万元的高价;在纳高2011年春季拍卖会上,已故钧瓷大师富安作品“大红袍钧瓷•梅瓶”和“大红袍钧瓷•益寿瓶”,均以134万的价格成交;在德隆宝2012春季拍卖会上,富安钧瓷作品“一统尊”和“益寿瓶”均以以230万成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