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癌症2015年1月18日,熊江应邀做客北京市抗癌乐园石景山分园五周年庆生会暨新春联欢会。
园长姚桂芳阿姨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给大家伙儿普及宣传科学防癌抗癌常识。
作为主讲嘉宾与现场近400位观众零距离分享“珍爱生命·远离癌症”话题:现在,我们同处一个“谈癌色变”的敏感年代。
人人谈癌症,天天有人患癌症,癌症能不能预防?得了癌症该如何治疗?癌症为什么越来越年轻化?大多数癌症为什么一发现就是晚期……带着不同疑惑和恐惧,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三个内容:一、国际国内癌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二、增强自我预防意识,重视防癌体检和健康体检;三、改变不良习惯,生活中学会防癌。
众所周知,20世纪心血管、脑血管、癌症及糖尿病四大疾病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
进入21世纪,在四大疾病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精神病。
社会在飞速前进,工作节奏在不断提速,生活压力在与日俱增,人类遭遇疾病的概率越来越多。
过去的北京,精神类医疗机构只有一个安定医院,床位根本住不满,现在实现了大逆转,成立了好几个分院还是不够住。
国内甚至出现了某专科精神病医疗集团挂牌上市的"悲剧"。
根据国家疾控中心2006年、2007年调查发现,癌症作为慢病之一已稳居死亡排列的第一位。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向人类发出严重预警,全世界每年新发癌症病人大约1000万人,死于癌症的病人大约有780万至800万,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其中乳腺癌全世界每年发病120万,死于乳腺癌的病人就达50万,这几年中国的乳腺癌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中国癌症的发病率,上世纪70年代每年的死亡率才70万人,到了80年代每年死亡率才90万,到了90年代每年死亡率是130万,截止2007年底,我们国家现在每年癌症死亡率达到了180万,而且每年新发癌症病人已经上升到220万左右。
通过这些数字想告诉大家什么呢?癌症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常见病和多发病。
尤其是35岁到59岁的人群已成为慢性疾病发生的高危年龄。
报刊杂志、电视网络上经常看到,今天这个教练给学生代教时突然死亡了;明天某个出租司机出现胸闷气短,自己把车开到药店买药,钱也交了,服务员把药也递到他手里了,可是药还没放到嘴里就死在柜台下面了;究其原因?过度劳累!大家似乎觉得为了挣钱就必须要拼命,我拼命就是为了多挣钱,实际这个观念很不利于健康。
关于癌症到底能不能预防?怎么预防?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早”原则,癌症完全可以实现带瘤生存。
著名艺术家于蓝先生,30年前就患了乳腺癌,90岁高龄仍可以做客“艺术人生”栏目;相声演员李文华22年前跟姜昆同台演出时突然感觉声音有点嘶哑,立即到医院检查发现声带上长了一个绿豆大小的息肉,手术后化验确诊为喉癌;女指挥家郑小樱,29年前罹患结肠癌……现在仍旧活跃在文艺战线,事实告诉我们带瘤生存一点没有问题。
所以说,得了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做到“三早”,癌症完全可防可治。
我要讲的第二个内容:增强自我预防意识,重视防癌体检和健康体检。
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告诉大家一个理念,健康管理完全靠自己!你管理的好,经济损失就小,管理不好,经济损失就惨重。
我们每个人身体内都有癌症基因,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患癌症,当你的机体免疫功能发现异常的时候,就可以在你的体内某一个脏器发生癌变。
经过半个世纪研究发现,人体内有肿瘤近百种,有人患甲状腺癌,有人患乳腺癌,有人患肺癌,有人患肝癌等等,人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它决定人体健康与不健康。
告诉大家三个90%,90%的早期癌没症状,90%的早期癌症靠专业普查可以发现,一旦有了症状再检治90%都是中晚期。
银幕上给我们留下太多经典与回忆的赵丽蓉老师、文兴宇老师、《骆驼祥子》里演仁义的李翔老师、傅彪、李媛媛、梅艳芳等,都是有了症状再到医院就诊时基本上都是中晚期了。
我们作为首都北京的市民,可以说是全国最幸福的市民之一,大家应该知道最好的医院在北京,最好的设备也在北京,最好的医生都汇聚在北京,可是我们很多市民没有自我健康意识,或者说预防疾病的意识很薄弱。
小病扛,大病拖,实在不行再往医院跑!就出现了“农村救护车一响,一年猪白养;城里救护车一响,一辈子全白忙!”的窘境。
在此,我想提示大家:不生病,少得病,少花钱,不看病,这就是预防。
大家知道吗?我们生活当中最大的支出就是看病。
很多人说不对,最大的支出应该是买房,其次是买车……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李媛媛在医科院治疗花费了将近200万,傅彪换两次肝脏花了100多万;大家算一算啊,如果这100万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和防癌体检,一次花1000块钱,你们说100万要查多少年?所以这个理念大家得搞清楚,一天吃饭花100块钱,一年365天也不过3万多;买一件名牌服装,老年人可能花几百块钱,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花大几千元;买一个名牌包动不动就是上万元;这都舍得花、愿意买,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给自己的身体主动花钱呢?欧洲发达国家健康预防保健意识特别强,尤其美国近三十年,每年的癌症发病率每年呈0.5%下降。
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一辈子拼命买车、买房,车子5000公里定期保养不会忘,房子住上三五年装修粉刷不会忘,我们又有多少人舍得给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件做个定期检修呢?没有,少,不能说没有。
请大家务必转变观念,你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不是房,不是车,而是你的健康。
健康才是你最大的财富。
建议大家每年做一次健康体检,同时还要做一次防癌体检,因为健康体检和防癌体检是有本质区别的。
健康体检是常见病的体检,例如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眼部疾病、口腔疾病等。
防癌体检主要针对癌症的早期筛查,假如真有癌症的早期预警,可以提前治疗,提高生存率,实现带瘤生活。
顺便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看病技巧,什么事情别扎堆。
很多人一听“专家”、“教授”眼睛就发亮,听说哪个教授看病好,就都去找那个教授没商量;教授再权威,他也只能是看某一种病的权威,他不可能什么病都能看得好;专家一专一能,一专多能他就不精了,是不是?什么是癌症?引用程书钧院士关于癌症三个定义来回答大家:癌症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人衰老过程中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与人生命过程中免疫为主导的宿主因素从盛到衰的结果;答案很抽象又富有想象力。
那么癌症发生到底是什么原因?目前全世界也没有搞清楚,但从客观上我们发现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家庭遗传都与癌症有关。
谈到环境污染,2008年北京召开奥运会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绿化跟奥运会之前相比就美丽了许多。
很多人都认为治理环境是国家的事,其实每个公民自觉维护环境更重要!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每个人随地吐一口痰,你们想想13亿中国人都这么做会是什么样子?有一天我步行到医院上班,不足3000米的距离居然出现了825个烟蒂。
我特别想跟抽烟的朋友们讲,你扔一个烟蒂的事小,但污染环境事关重大,你扔他扔我也扔,地球恐怕难以承受之重,最终殃及我们的子孙后代。
癌症的发生,环境污染因素占20%到30%,不良生活习惯占50%到60%,家族遗产占30%。
目前全世界也没有研究出家族肿瘤预防药,怎么办?定期健康体检。
尤其有肿瘤家族史的属于高危人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一年做两次体检,不允许的情况下至少每年也要做一次健康体验。
我讲的第三个内容:改变不良习惯,生活中学会防癌。
重点讲生活中两大不良嗜好:吸烟和饮酒。
全世界有烟民11亿,我们国家就占3.5亿,而且我们国家现在年轻的女孩吸烟呈上升趋势。
吸烟容易诱发肺癌。
过去肺癌在所有癌症排行是第三位的,现在癌症的死亡排行榜中肺癌的死亡率占第一位。
很多吸烟的朋友不以为然,认为不可能,我不信,我就抽,我不怕,抽烟的朋友都是这样。
一支香烟从您的手上叼到嘴上,日积月累有可能形成唇癌、牙龈癌、舌癌、扁桃体癌、鼻咽癌、喉癌、肺癌……甚至发现直肠癌和乳腺癌都跟这有关。
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研究者发现吸烟不仅仅可以得肺癌,当然不是说抽烟人就必须得肺癌,不是这概念,就是说吸烟是诱发各种癌症的一个因素。
同时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都跟吸烟有关。
吸烟对我们身体有害无益。
近年来,公共场所戒烟已经立法了。
2015年6月1日开始,单位公共场所发现吸烟行为罚款最高上限20万,个人处罚200元。
虽然立法、监督、执法很重要,但自觉禁烟更重要。
一支香烟的毒性很少,但对人体的危害相当漫长。
北京“生活面对面”节目主持人高燕做过一次吸烟模拟试验,将一只小老鼠放进点燃一支香烟的玻璃罩内,等这支香烟燃尽后小老鼠也牺牲了,你还能说这个香烟没有毒吗?我们不难发现,不抽烟人的肤色是原色,经常吸烟的人嘴唇是黑色的、牙龈是紫色的、牙齿是黄色的、面色是土灰色的。
对女孩子来说吸烟会影响生育,胎儿有可能出现唇裂、腭裂、先天畸形等。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巨大,我们有一些演员拍戏比较劳累,认为抽烟可以解乏、消除疲劳,错误!赵丽蓉老先生吸烟——肺癌,文兴宇老先生一天三包烟——肺癌,李文华老先生吸烟——喉癌,这都是事实!还有就是二手烟,被动吸烟同样会诱发癌症。
最近美国又发表了一个调查,三手烟,抽烟人在房间抽完以后的烟雾,沉积下来的颗粒同样对幼儿身体健康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致癌物。
不抽烟的人身上没有烟土味;经常吸烟的人只要他往你身旁一坐,你就会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对不对?这种烟味长期沉积在身体上、家具上、衣物上,长期接触就容易生病。
再一次奉劝吸烟的朋友:为了您的健康,请远离烟草!喝酒,微量的饮酒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不会喝酒的人我提示您千万不要学喝酒。
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欧洲发现一个小镇,这个小镇百岁老人特别多,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少,癌症发病率也低,结果就对这个小镇进行一个全方位监测,发现这个小镇家家都种葡萄、酿葡萄酒,男女老少都习惯性每天喝一点点,居然成为了长寿的一个因素。
我们看外国大片里主人公也喝酒,非常坤士和讲究科学性,多大的杯子不倒满,不像我们中国人,酒要满,心要诚,喝倒算。
所以咱们这个喝酒的方式是不对的,是不利于健康的。
结果,世界卫生组织就把这个地区的干红葡萄酒拿回来做监测,发现它有三大好处,一是扩张血管;二是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第三是长寿;第四是我添加的,男人女人都有更年期,失眠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失眠的时候来上这么一小杯,喝完就睡觉,代替吃安眠药也挺好。
所以,微量饮酒是有好处的,但一定要适度有限量。
尤其逢年过节,中国讲究无酒不成席;成天大鱼大肉胡吃海喝,不生病才是怪事。
温馨提示患过乙肝、丙肝、戊肝的同志,请一生中远离烟酒!喝酒,微量的饮酒对身体有好处,但是不会喝酒的人我提示您千万不要学喝酒。
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在欧洲发现一个小镇,这个小镇百岁老人特别多,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少,癌症发病率也低,结果就对这个小镇进行一个全方位监测,发现这个小镇家家都种葡萄、酿葡萄酒,男女老少都习惯性每天喝一点点,居然成为了长寿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