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当前师德状况以及开展师德建设的一些看法或建议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当前师德状况以及开展师德建设的一些看法或建议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当前师德状况以及开展师德建设的一些看法或建议。

通过观看学习《全国师德论坛》,我觉得他(她)们确确实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是我们教师队伍中优秀的典型代表。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教师队伍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极少数教师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抬头,以教谋私,搞有偿家教;工作缺乏应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马虎了事;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也偶有发生。

如果任其蔓延,必将严重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对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献身教育的事业心。

个别教师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把教师执着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抛诸脑后,缺乏奉献精神和教育热情,不愿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他们不用心去教育学生,不认真钻研教材,不认真备课阅卷,打牌上网夜以继日,备课上课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教学效果差,家长和学生反响较大。

个别教师甚至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不安心教育工作,不潜心钻研业务;备课简单从网上下载,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备课,更谈不上钻研教材进行教研教改;批改作业方式简单,甚至不批改学生作业。

极个别的为追求个人利益,不经过学校批准擅自离岗离职。

2、攀比之风严重,不能廉洁从教。

部分教师拜金主义思想严重,羡慕经济效益好的部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对安排给自己的工作斤斤计较,讨价还价,怨声载道,消极应付。

不专心教书育人,却一门心思忙有偿补课,有的还利用职务之便来暗示、动员学生参加有偿补课。

有的教师为蝇头小利向学生组织购买或推荐教辅材料,有的接受家长宴请,向家长索要礼物、请托家长办事等;有的从事第二职业,把教学当副业;这些都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3、工作作风欠端正,缺乏职业使命感。

有些教师不讲政治、不讲原则,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热衷于散布各种流言蜚语和小道消息,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有些教师缺乏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工作急功近利,敷衍塞责,手头的书籍只是围绕教材的几本教参,知识面狭窄,教育观念落后;有的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期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票玩基金;有的学术道德修养不够,治学不严谨,抄袭套作,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有的整体协作精神不强,文人相轻,缺乏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的精神风貌,影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共同协作;还有个别教师在教育教学、考试测评、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审中弄虚作假,以不正当的手段破坏公平竞争,追求非分利益。

4、对学生缺乏爱心,师表意识淡薄。

部分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缺乏爱心,讽刺挖苦,随意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甚至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个别班主任工作
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将犯错的学生拒之门外,赶出学校,而不是做耐心细致的工作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在学生面前,个别女教师染彩发,涂指甲,画浓妆,着装不得体,个别男教师仪表不整,邋里邋遢、举止粗俗、不分场合讲粗鄙话,上课抽烟,打手机,不注意个人形象给学生造成的影响,自由主义思想泛滥,消极思想严重;有的教师对不文明的落后社会风气和社会现象,不仅不拒绝接纳,而且还在课堂上灌输;有个别教师生活作风不严谨,家庭关系、邻里同事关系紧张。

这些行为均不同程度地损坏了教师形象,影响较坏。

5、少数教师事业心不强,具有教师职业倦怠症。

针对当前师德状况如何开展师德建设,下面谈谈我的看法与建议:人文关怀+科学管理。

(一)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是师德建设的基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但是,社会各行各业的工程师中,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偏低。

低收入、低福利、低待遇的“三低”现象使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生活较为窘迫,特别是一部分配偶没有固定收入的教师,生活更艰难。

这一部分教师大多具有复杂的心态,一方面来自教书育人的压力,一方面来自维持生活的压力,加上农村较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们大部分进取心不强,勉强完成教学任务就算了事。

加强学习,实施素质教育对他们来说既无心也无力。

有资料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师德状况好一些,高中的比初中、小学要好一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比农村中小学教师高也是现实。

由此看来,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切实提高农村中小
学教师的待遇,应该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基础。

(二)科学民主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是师德建设的主题
目前,农村中小学已经有七年没有分配教师,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严重老化,严重超编,严重缺科。

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教师素质:一是经常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宣传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纠正模糊认识,提高教职工思想认识;二是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发扬民主,群策群力,强化教师的主人翁精神。

(三)校长的表率作用是师德建设的关键
我们在与教师的座谈之中,强烈的感受到师德建设好的学校,校长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求真务实,身先士卒,影响和带动教师。

校长可以发挥的作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自身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教师的表率。

二是严格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创设一个公平、公正的和谐环境,不因为眼前利益或小团体利益默许、放纵教师中任何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什么样的校长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师。

所以,选聘和考核校长,也是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一环。

(四)形式多样的活动是师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要让教师把师德规范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贯穿于全部实践,就必须抓活动。

我们调查后了解到,农村中小学可以
开展以下一些活动来加强师德建设。

开展“创新的教育、尊重的教育”观念大讨论,举行师德事迹报告会;开展文明年级组、教研组、红旗班级评比活动,评选师德标兵;开展争创“四个一流”(即敬业一流、师表一流、业务一流、合作一流)和“四个有”(即对学生有爱的感情、有爱的行为、有爱的语言、有爱的艺术)等活动,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生活中,经常地随时随地受到生动具体的教育,从而陶冶道德情感,锤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使师德规范成为教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五)典型引路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方法
学校可以把党员队伍、中层干部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突破口,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等方面入手,培养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以振兴学校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忧患意识和奉献意识。

一是要抓典型示范。

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性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

在宣传先进典型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

二是抓党员带动。

在师德建设中重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着眼多数、鼓励先进,循序渐进。

在党员中开展“争当岗位能手”活动,要求党员在做群众思想工作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四讲原则”:即讲理论、也讲实际,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讲希望机遇、也讲困难挑战,讲成绩、也讲问题;强化“五提倡五反
对”:即提倡高尚情操,反对低级趣味,提倡改革创新,反对满足现状,提倡遵纪守法,反对散漫随意,提倡团队精神,反对自行其是,提倡积极主动、热情服务,反对推诿、扯皮、应付;做到“五少五多”:即少一点磨擦,多一点融洽,少一点扯皮,多一点责任,少一些唯我独尊,多一些率先垂范,少一些猜忌嫉妒,多一些豁达洒脱,少一点权力欲望,多一点奉献意识。

(六)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保证
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做好评选表彰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的工作,在同等条件下,对优秀教职工在职务晋升、岗位聘任中优先考虑。

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认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决杜绝体罚学生、有偿家教等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和行为。

要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

为了强化过程监督,学校要建立行政值日督查制度、课堂开放制度等,强化监督与自律,把师德建设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管理和生活的每个环节。

要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坚持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为教师恪尽职守、履行义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七)、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基本上都转嫁到对教师的要求上来,不免会加重教师的负担,加之学校事务性工作繁多,学生难管理和教育、工作竞争和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原因,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职业倦怠心理。

从学校的发展来看,这部分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学校发展的希望。

因此,切实有
效地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追求,对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师精神面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之,师德建设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只有从物质上关怀人,从思想上凝聚人,从行为上引导人,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不断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水平,才能为农村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产生新的动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