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小说环境描写

高考复习小说环境描写


确定位置,理解熟记术语
(2007年宁夏、海南)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 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社会环境!
(2007年宁夏、海南)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 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人物 ①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林冲所处的社会环境。 ②为后文写差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情节做铺垫。 情节 ③形象的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主题
2010年辽宁卷 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景物,这样写有 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6分) 2008年浙江 (4分)
指出该段中景物描写所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 境 三 考:
特点
技巧
作用
2009浙江《魔盒》
审清题目要求!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
结合内容,两个形容词
2009浙江《魔盒》
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4分)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烘托“我” 孤独、烦闷的心情。
审题
2010安徽
1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 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6分)
描写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2、自然环境
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 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 物的描写。
高考中环境描写题型
2007年宁夏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 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010安徽 2011浙江 2013年山东 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6分) 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5分)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处方
一境三考:特点、技巧、作用
一、审清题目要求
二、结合文章内容答题,答“特点” 时注意两个形容词。 三、答“手法”时一定结合其目的作 用。 四、答 “作用”时 ,熟记理解术语, 分清位置以及两种不同环境。
●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卡耐基 ●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 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 什么。 ──爱因斯坦 ● 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雨果 ●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 越有益。──高尔基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 克思 ● 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是慢性自杀。 ──列宁 ●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达尔文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习之
环 境 描 写
假期春意融融,要上班了却开始降温, 又下起了 雨?
1.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2.暗示了人物的悲惨命运; 3.揭露了凄惨的社会环境; 4.为去单位做各种辛苦工作做铺垫; 5.与美好的假期形成鲜明的对比……
环境描写的定义
1、社会环境
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 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 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 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作用:烘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由悲哀低落到温暖 的转变,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2011年浙江
赏析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手法: 2008浙江 《乌米》 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 ①衬托(以动衬静,以景衬人) ②分层写景,远近 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 高低结合。
一定要结合这种手法的作用目的来答。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 境 人 物 情 节 主 题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和地点、人物活动 成长背景社环境,点明题目;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暗示人物性格、心理、命运;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者为某个情节做铺垫埋 伏笔 开头或者靠前 ⑤奠定全文情感基调;开头或者靠前 ⑥深化/揭示主题; 最后
作用: ①渲染出肃穆静谧的气氛;
②烘托乌米的孤独无助;
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环境描写手法技巧:
①表现手法,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描写等;白
描和细节;对比衬托; ②调动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面描绘;抓住特 征,进行形、声、色方面的描写;观察角度,分层写景 (上下远近高低) ③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
《车站上空的鹰》 位置! 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有景物描写, 请分析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漏点,不全面!
《车站上空的鹰》 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有景物描写,请分析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开头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分)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突出第五等火车站环境的恶劣,为下 文情节开展作铺垫,如只能给鹰喝碱水,女孩努力改善环境恶 劣的现状。 (环境、情节) ②衬托站长忠于职守、甘于寂寞的美好品质。 (人物) 结尾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3分) ①和文章开头所写的小站的荒凉景象构成对比,突出了女孩给 (手法、人物) 小站带来的巨大变化; ②烘托女孩善良美好的形象,赞美了女孩的奉献精神,升华了 (人物、主题) 主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