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精选范本

职业卫生培训教案精选范本

职业卫生与劳动保护知识讲座
第一章职业卫生概述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又称生产性有害因素,主要是在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环境因素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对健康有害的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发生职业病的直接原因。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的不合理
2、劳动中的精神过度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
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的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三)、与一般卫生条件和卫生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
1、缺乏必要的卫生工程技术设施,如缺乏通风换气或照明设备
2、缺乏防尘、防毒等措施,或设备不完好
3、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方面有缺陷
二、法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把职业病分为10大类115项病种。

10大类职业病包括有:尘肺、职业性放射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第二章粉尘与尘肺
一、粉尘是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存在的一种主要形态,它是尘肺的唯一病因,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并能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由于防尘措施不完善,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称为尘肺。

(一)、粉尘的分类
1、无机性粉尘
包括(1)非金属类无机粉尘,如石棉、滑石、煤等。

(2)金属类无机粉未粉尘,如铁、铝、铜等
(3)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陶瓷等。

2、有机性粉尘
包括(1)动物性粉尘,如毛等
(2)植物性粉尘,如棉、谷物、木、花等。

(3)人工有机粉尘,如合成树脂、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3、混合性粉尘包括上述各类粉尘。

在生产环境中最为多见。

(二)、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
1、化学条件和浓度:粉尘的化学成分及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决定粉尘对人体危害的程度。

一般含游离型二氧化硅越多的粉尘,其致纤维化作用超强。

粉尘的化学性质是决定粉尘危害性的主要内在条件。

同一种粉尘,其危害性大小与其在生产环境中的浓度高低有直接关系,空气中浓度超高,接触者吸入量可能越大,其尘肺的发生机会就越大。

2、粉尘分散度: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用空气中粉尘粒子直径组成的百分构成来表示。

较小微粒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分散度越高。

3、溶解度:粉尘的溶解度大小与其对人体的危害性有一定的关系,受粉尘的性质的影响。

如毒性粉尘,溶解度越大,其对人体的毒性越强,毒性较小的粉尘,溶解度越大越易吸收和排出,对人的危害越小,但石英、石棉等粉尘,在体内的溶解度均很小,但其对人体的危害性却较大。

4、形状和硬度:粉尘的形状与其生物学作用和粉尘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有关。

纤维状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较强,对于一般进入肺泡的微细尘粒来说,由于其质量很小,加之环境湿润,其造成的机械伤害不重要,但对于纤维状粉尘,越纤细硬度大,其生物学作用越强。

5、荷电性:物质在粉碎过程中,及在空气中可以吸附带电离子而带电,一般来说,荷电尘粒易阻留于体内。

6、爆炸性:某些高分散的粉尘,在一定条件下有爆炸性,可能发
生爆炸的粉尘最小量:煤尘为30-40g/m3,面粉为7 g/m3。

从以上各点看得出,粉尘的各种理化特性,都具有一定的卫生学意义或者安全意义,当某一生产条件的粉尘性质确定后,决定其危害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这对指导防止粉尘危害的工作重点甚为重要。

二、粉尘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一)、粉尘的沉积与削除。

机体通过呼吸道自上而下的层层阻留清除功能,使进入呼吸道的97-99%左右的尘粒被排出体外,而阻留于肺组织的粉尘只是吸入粉尘的1-3%。

根据粉尘能到达呼吸道的部位和引起的组织反应不同,将粉尘分为可吸入尘粒,指可经口、鼻而吸入的粒子,一般指小于15微米的粒子;胸部粒子指可进入喉部以下的粒子,一般小于10微米;呼吸性粒子,指能通过呼吸性细支气管而到达肺泡的粒子,一般小于5微米。

沉积于头部气道的粉尘,与木工、皮革工人的鼻癌有关;沉积在气管支气管区的粉尘,与引起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癌有关;沉积在气体交换区的粒子,与引起肺气肿及肺纤维化有关。

(二)、粉尘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粉尘进入人体后,根据其理化性质、进入的数量及到达沉积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致病作用。

1、尘肺粉尘所致疾病的主要疾病。

目前我国公布了12种职业性尘肺:与我们相关的有如下几种:煤工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电焊工尘肺等。

(1)、石棉肺石棉是由镁、铁以及部分钙、钠的含水硅酸盐组成。

具有纤维状结构的一类矿物的名称。

吸入这类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称为石棉肺,它是硅酸盐尘肺中危害性最大,其严重性仅次于矽肺的一种尘肺。

我公司接触石棉的作业主要集中在提取及合成岗位的过滤工序,及建筑业,以及少量的化验室使用。

石棉纤维中较长的纤维可被鼻毛阻留,部分可进入小支气管,进入肺泡。

石棉肺病人在X线胸片出现明显特征改变之前,就有咳嗽,气短,胸痛等症状,晚期石棉肺有肺气肿现象。

石棉是公认的致癌物,肺癌是接触石棉工人中的多见死因,多以接触石棉同时吸烟者肺癌死亡更为明显。

(2)、焊工尘肺焊药、焊蕊和焊接材料在电弧高温作用下,熔化蒸发逸散至空气中,经氧化、凝聚而形成焊接气溶胶,工人长期吸入这种气溶胶可发生焊工尘肺。

这种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以及氧化锰、氟化物、十氧化硅等所组成的混合性粉尘。

焊接时还同时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以及长、短波紫外线、红外线等辐射线。

其发病工龄一般在10-20年以上。

2、易过性间质肺炎等。

多为有机粉尘。

3、肿瘤有些粉尘已确定为致癌物,如放射性粉尘,石棉,镍、铬、砷等金属或非金属。

我国已将接触石棉、砷、铬所致有关肿瘤列为职业肿瘤。

4、中毒吸入铅、砷、锰等粉尘后,可引起职业性中毒,可诊断为金属中毒。

5、局部作用粉尘经皮肤、呼吸道接触,可引起局部刺激。

可引
起皮肤脂腺孔堵塞、皮肤干燥、皱裂,严重者可引起脓皮病。

金属粉尘可引起眼角膜损伤,混浊。

粉尘对呼吸道粘膜早期可引起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粘液分泌增加,但长期受粉尘作用,使机能过分亢进。

造成组织增生,肥大性改变,失去保护功能。

粉尘的刺激作用,虽然不是特异作用,但其作用普遍,严重时影响出勤。

三、粉尘的预防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为防止尘肺的发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防止尘肺的政策及法律法规。

1、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GBZ2-2002)-法律法规要求
说明:最高容许浓度是指工作地点、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是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浓度。

其他粉尘是指不含有石棉且游离SIO2含量低于10%,不含有毒物质,尚未制订专项卫生标准的粉尘。

总尘指用直径为40毫米滤膜,按标准粉尘测定方法采样所得到的粉尘。

呼尘指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

2、粉尘治理技术措施:
(1)、粉尘净化方式
――重力:气流中的尘粒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沉降并从气流中分离。

――离心力:含尘气流做圆周运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粒靠惯性从气流中分离。

――惯性碰撞:含尘气流在运动过程中遇到水滴、纤维等物体时,由于气流方向发生变化,尘粒与物体相碰撞。

――截留:含尘气流绕过水滴、纤维等物体表面时,尘粒与物体表面接触而被截留。

――扩散:微小粉尘粒子随气体分子一起做布朗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与物体表面相接触,从气流中分离。

――凝聚:尘粒通过超声波、加温凝聚作用,使微小的尘粒凝聚增大。

――静电力:带有电荷的尘粒,在静电力的作用下从气流中分离。

(2)、除尘器的类型
――机械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此类除尘器效率较低,常用作多极除尘系统的前端。

――过滤除尘器:包括袋式除尘器,纤维层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等其原理是利用惯性碰撞,截留和扩散等作用捕集粉尘。

此类除尘器效率高,但结构较复杂。

――湿式除尘器:包括泡沫除尘器、湿式旋风除尘器、湿式纤维除尘器和金属丝除尘器等。

此类除尘器主要以水为介质,结构简单,除尘效率高。

――静电除尘器:包括干式与湿式静电除尘器,是利用尘粒荷电后,在静电作用下分离的原理捕集粉尘。

此类除尘器效率高,但成本也高。

(3)、除尘器的效率:指除尘器所捕集下来的粉尘量占进入除尘器的总粉尘量的百分比。

(4)、粉尘采样时应注意:采样位置应在工人呼吸带,距地面1.5米处。

采样头入口迎向风流;采样时间在连续产尘作业20分钟后开始,一般不少于10分钟。

3、卫生保健措施
(1)、个体防护与卫生习惯:
对受到条件限制,粉尘浓度一时达不到容许浓度卫生标准的作业岗位,工人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从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