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香囊迎端午教学设计

做香囊迎端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香囊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流芳、彩笔等) 。 (教师)课件、香囊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1. 观察香囊,了解挂香囊的用途,激发自制香囊的兴趣. 讨论、探索制作香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1)研究制作香囊的方法步骤。 问题一:做香囊需要哪些材料? 问题二: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囊? 问题三:香囊有什么样的花纹? 代表吉祥的图案:莲花、如意、蝴蝶、一切美好的东西。 ( 2)讨论做香囊的注意事项。 做香囊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在音乐声中,尝试自制香囊。 4. 把做好的香囊挂在胸前,互相观赏,体验自制香囊的快乐。
( 4)插艾草(图片展示) 。 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古时,
五月初五又称为“恶月恶日”, 吃五黄、 挂五端于门庭, 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 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 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至邻近诸国, 如赛龙舟等, 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 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 欣赏名家表现端午的作品。
(春节、中秋、端午、重阳、清明等) 教师:我们马上要迎来端午节,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端午。 教师: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 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 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 是为了纪念 2000 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的故事) 2. 说说端午的习俗。
14. 做香囊,迎端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学习用纸质材料做香囊。 3.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用纸质材料制作香囊。 难点:对香囊进行有创意的装饰。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了解端午节的风俗;选购艾草和菖 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观看有关节日庆祝的报道。 (教师)图片、课件、端午节过节用品等。 教学过程: 1. 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教师: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咸 鸭蛋黄)、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佩香囊等习俗。 ( 1)吃粽子,吃五黄(什么是“五黄”) 。 ( 2)划龙舟(观看视频) 。学生可以分组来模拟一下。 ( 3)佩戴香囊(实物观赏) 。闻一闻,欣赏其精美的刺绣工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