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总论 (1)一、古代神话概论 (1)二、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2)1、创世神话 (2)2、始祖神话 (2)3、洪水神话 (3)4、发明神话 (4)5、各民族神话 (4)(1)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 (4)(2)生生不息的探索精神 (4)三、古代神话中民族精神对社会的影响 (5)结语 (5)参考文献 (5)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摘要】中华民族文化灿烂辉煌,古代文化可谓是文化的源头,上古时代的中国先民们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意愿和幻想虚化成意像集合体,从而孕育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舍己为人、仁爱善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民族精神总论神话从定义上讲是反映原始先民对人类生殖、万物起源、自然现象与社会生活的认识与探索的语言作品。
通俗来说,神话并不是对自然与生活的科学认识,而是当生产力低下导致人们无法用现有所知解释事物的时候,便仅此以思想为基础,纯粹性的借助于想象与幻想,不自觉的把自然现象与自然力量形象化、人格化。
中国古代神话也迎合着这个大定义,先民把最初的希冀与想法无限具体化,通过口口相传,代代传承,进而有了我们今天可以读到、想到以及可以介入思想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神话是先民智力发展的起点,也是文明燃烧的渊源,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与积淀的民族精神正是可以追本溯源到古代神话这个源头。
至今我们朗朗上口的神话故事里,都是在契合着一种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主旋律的民族精神。
一、古代神话概论中国古代神话主要开始记载于春秋到西汉这一时期,主要记录于《山海经》、《尚书》、《诗经》、《楚辞》、《淮南子》等名篇中。
但除了《山海经》是主要记录古代原始居民神话的发展之外,其余文献大多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记载杂乱无章,零零散散,有些甚至是互相冲突,缺少系统性的描述,而且这些神话大多以部落文化的部落神话为主,使得神话之间的联系具有地域性和部落性差异。
中国古代神话按照地域性可大致分为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神话和中原神话;从内容上分也可分为图腾神话、创世英雄神话、洪水神话和部落神话。
由于中国古代原始社会是由无数的小的氏族部落组成的,于是便出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版本的神话故事。
比如说,《山海经》中出现了如炎帝、黄帝、帝俊、帝梏等十多个帝号,从表面上形成了中国神话中的群帝,但其实却形成了一个明晰且悠久的历史系统,为以后的文献的帝王谱系提供了明确的参考。
二、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的形象展现的更多的是人类的保护者、捍卫者,是世间真善美的化身,通过中国古代神话中对于各个神话英雄的塑造。
民族神话是一个民族早期文化的象征性表现,是每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泉之一,其中蕴涵着民族的哲学、艺术、宗教、风格、习惯以至整个价值体系的起源。
但同时“真正的神话是对人类共同特点的记录,它和纯意识形态相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语言、精神、文化、传统以及宗教的联络媒介。
”1、创世神话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令,何本何化?圆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能作之?(屈原《天问》)混沌之初的天地,究竟是什么力量造就了人间?谁有如此巨大神通,开天辟地,使一个混沌不清的世界,变得如此具有生机,如此充满秩序。
二千多年前的伟大诗人屈原,面对茫茫苍天,企图探求终古宇宙的奥秘,发出了如此深刻的询问。
其实这表明着屈原时代,先民已经有了这般思考,从而流传起了有关天地起源的传说。
“天气蒙鸿,萌芽始兹,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天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绎史》卷—引《五运历年记》) 人们惊奇于大自然的奇妙,造物主的万能。
盘古开天辟天的神话解释了天地的由来。
由这段描述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始祖盘古是日月精华、万物之灵的化身,他开天辟地,创造并丰富了人类世界。
由后人对盘古死后化身的想象可以看出中国原始人民对于死亡并没有恐惧和颓废的心理。
而是将这些神话英雄看成是人类的奉献者和恩赐者,从对这些神话人物的态度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原始人民对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理解。
正是由于无知,正是由于知识的局限,使得生产力不断取得进步的先民对事物有了思考,进而思考成为了探索以及后来的实践。
探索精神代表着前进,代表着打破陈规,寻找新的、合理的事物的真正原因,虽然在过程中的付出与艰辛劈天盖地,但用今天的话来说,“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才能始终拥有昂扬的斗志,才能在未知的世界里寻找自我”。
民族精神中不可或缺的探索精神将经历代代传承,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探路引航。
2、始祖神话由于中国古代神话受图腾崇拜和母系氏族中女性崇拜的影响比较大。
野兽当时被视为神圣的宠物而受到尊敬,于是崇拜神灵与崇拜野兽成为一体,出现了神话中人兽合一的形象。
当时中国正处于母系氏族的统治之下,所以受女性崇拜的影响较大,又由于中国民族历史的延续性,这种意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没有中断,只是在后来的父权社会意识的压制下以潜意识形态蛰伏在中国人的无意识领域,但对神话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国古代神话大多是将人神化,中国古代神话的神都具有人兽同体的特征,大多是半人半兽形状。
《山海经》记载的数百个神灵中,人形神与非人形神约1∶4,中国神话并不刻意美化众神。
例如,伏羲女娲为蛇身人面,炎帝神农为人身牛首,颛顼人面豕喙麟身,西王母其状如人,却豹尾虎齿,蚩尤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
千百年来被奉为中国人始祖的黄帝,被《太平御览》卷97引先秦诸子轶书《尸子》中说是“黄帝四面”(四张脸),《山海经·海外西经》中记载的轩辕是人面蛇身,而轩辕为黄帝的子孙相聚而成。
可见,黄帝最初也是半人半动物,只不过后来的神话历史化,使黄帝等一批神灵进入了历史传说的古史系列。
但中国古代神话因为崇奉称颂神灵,就出现了对人的轻视和漠视,并培养了中华民族忠诚、服从、崇上、畏上等集体精神特征。
随着神话的历史化和专制主义的加强,畏上、畏惧权威的意识不断深化,使之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中缺乏挑战意识、批判精神和反传统的人格精神。
相对于西方的上帝创人,我们古代神话中,解释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当首推“女娲造人”。
女娲不仅补天,重整了宇宙,而且还抟黄土造人,成为了人类的始祖,因此人们对女娲的崇敬自古流传至今。
还有的说法是:相传伏羲女娲受梦河边泥土造九子,伏羲为九子定姓氏,然后将九子分发各方,生存繁衍。
自此开创了中国姓氏,而华族更是在中华大地繁荣昌盛,进而又有了华夏一族的概念。
中国人世世代代称为华夏子女,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和归宿,所以在中华的大地上均是一家同亲,而后更是在此基础上有了炎黄子孙一说。
这就是维系我们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根本,是民族实现团结统一的本位。
中国现今有五十六个民族,但究其根本,都可以找到共同的始祖,应征着很多年前我们流的是相同的血液。
当今的民族精神着重强调团结统一,所以大华族观念下应证的统一,会使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非同一般的归属感。
3、洪水神话中国古代神话中都流露出早期人类对自然的恐惧之心和敬畏之情。
远古先民对周围的一切知之甚少,生命体验中充满了恐惧。
中国古代的神话对自然畏惧感在洪水神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但也同样体现出了远古先民的顽强与自强不息。
《淮南子》里记载的鲧禹治水的故事以及《伏羲考》中阐释的洪水,都说明了中国先民们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对自然的畏惧。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洪水被视为天罚,是上天对人类罪过的惩处。
在人类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发达的时期,借助洪水的威慑作用可以起到规范人类行为的效用。
其次,虽然早期人类畏惧自然,他们却又有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因此,人们创造了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借以抒发他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如中国神话中的英雄羿,凭借非凡的努力,运用人类自身的发明———弓箭,除掉危害百姓的毒蛇猛兽。
《淮南子》中记载他创下了骄人的七件业绩。
集中体现了人民的勇敢、智慧和力量。
同样,征服自然、为民兴利的神性英雄在中国古代神话里也有突出的表现。
如中国神话中的天神鲧,为了制服泛滥的洪水,从天上偷取了阻塞洪水的神物“息壤”,却遭到天帝的杀害。
他治水未成,死不甘心,便孕育了新的生命———儿子禹。
禹长大后继承父志,终于成功,成为名垂史册的英雄。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鲧死后三年尸体都没有腐烂,又从肚子里化生出了儿子禹,“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期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治好了洪水,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鲧和禹父子俩为了治水,一个死一个历尽艰辛,为百姓为苍生的幸福勇于牺牲,福泽后世。
从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中华民族诞生起,人们就在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哪怕是为此牺牲流血。
而这些精神,先民们通过神话和神话里的英雄们表现了出来。
这些便是中华民族精神中自强不息的先驱。
中国历史上演绎了一段又一段自强不息的佳话,自始至终我们都由内而外的对具有压迫性的事物表现出无畏无惧的勇气,我们渴望挑战,我们在生生不息中延续辉煌。
4、发明神话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征服,都加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并以之为傲。
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比如神农氏、仓颉、后羿等等。
自此开启了人类想文明进发的脚步。
例如文字的起源,很早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周的始祖后稷则是教人稼穑。
“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
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
”其他如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展种植业的神农,发明丝织养蚕的嫘祖等等这些文化英雄,都在古代神话的宝库中熠熠生辉。
中国早期的人们就已经通过不断地创造与发明来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不断地开发智慧,运用于实践。
创新在现阶段已然成为了中国发展的助推力,我们的时代还会再次百花齐放。
5、各民族神话(1)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各民族神话中不仅塑造了大量为拯救人类而敢于牺牲的神袛,而且还有各种类型的文化英雄,比如,阿昌族《遮帕麻与遮米麻》中,天公遮帕麻为人类造日月后,左乳房变太阴山,右乳房变太阳山,地母遮米麻则是用喉头当梭,拔脸毛织大地。
满族神话《日月峰》中的小天女挖出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把大地照的一片通明等等。
这些牺牲精神换回了人类的进步,弘扬了民族的骄傲与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