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详细】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详细】



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
曲 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套数(散套) 戏剧: 杂剧、传奇(已是供演出的剧本)
•上古 —— 歌谣
•先秦 —— 诗骚
时 •两汉 —— 乐府 间 •魏晋南北朝 —— 文人诗 段 •唐代 —— 唐诗
•宋代 —— 宋词
•元明清 —— 元曲、诗词
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
2020/6/3
中国古典诗歌的分类
四言古诗: 出现最早《诗经》
古体诗 五言古诗: 成熟于汉代 古体诗
七言诗: 成熟于唐代

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
中 国
“歌行”、“引”、“曲”、“吟”等名 称
古 典 诗
近体诗
绝句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形成于唐代) 律诗 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歌体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倚声”、“填词”):
东晋 (田园诗派) 咏怀诗.出仕与归隐的矛盾
刘宋 谢灵运
大力描写山水第一人
(山水诗派)
四、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汉末):
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 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
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 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人称“建安之 杰”。他的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主要内容: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一“使君” 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 坚贞的情操。“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 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 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古诗十九首》
因作者姓名不可考,晋代后就被称为“古 诗”,其中有十九首被南朝梁萧统编入《文 选》,代表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
• 《诗经》的地位: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 按内容分为哪几类? 风、雅、颂
• 按表现手法分为哪几类? 赋、比、兴
• 《诗经》的句式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复沓
• 《诗经》的语言特点:双声叠韵,韵律和谐
《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
色彩的民歌,主题为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
露现实。
赋——铺陈叙述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 比——比喻 兴——起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 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屈原和《楚辞》
屈原,名平,字原。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 浪漫主义诗人,开创楚辞新诗体,被列为世界 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离骚》《九歌》《天 问》《九章》等。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
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三曹——苍凉雄健
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
首。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代表作有《苦寒行》《龟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孔雀东南飞》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魏晋时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期 作家
风格
建安 三曹.建安七子 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正始 阮籍、嵇康 西晋 左思
五言咏怀组诗 咏史咏怀融为一体
陶渊明
田园诗.隐逸诗人或田园诗人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
焦仲卿妻作》)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河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
《天啊》
苍天啊,我要与你(君的译法依情况而定)相 知相恋,永远不变心。除非高山被夷为平地,江河 全部枯竭,严冬里出现隆隆的雷声,盛夏飘起白雪, 天地连在一起不复存在,那个时候,我才与他分离 诀别。
一、上古——口头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
先将竹竿截断,然后用弦将截断的竹竿连接两 头制成弹弓。一颗颗弹丸从弹弓中射出,击中 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
二、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头:战国后期《楚辞》 (代表作家:屈原)
• 《诗经》原名诗,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因而又称诗 三百。汉代被尊为经典,因有诗经之称。
《离骚》带有自述性质,我国古代最长的抒 情诗。
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 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楚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骚体”。开 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 骚”,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三、汉代 汉乐府
乐府民歌。“乐府”本来是汉武帝时建立的音乐机关, 为宫廷制作乐章和训练演员,同时也采集民间歌曲供宫廷 和贵族娱乐。后把乐府采集的民歌也叫做“乐府诗”或 “汉乐府”。后来也用以称魏晋到唐代可以配乐的诗歌和 后人效仿的乐府古题的作品。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 强。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 “曲”、“吟”等名称,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 《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
这些古诗表现了浓重的感伤情绪,从一个 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与黑暗。《古诗十 九首》在历代都受到了高度评价,南朝文论家 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其艺术成就确是文 人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如《行行重行 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 《西北有高楼》皆为传世经典。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