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度的知识和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溶解度的知识和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溶解度的知识和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是建立溶解度概念
2. 难点是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和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 过滤和结晶
三. 具体内容
首先应掌握溶解度概念的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对于溶解度概念不应死记硬背,而应理解。

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分解为几个要素呢?
其次,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4g的含义是什么?
再次,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重点应落在什么地方?
第四,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是什么?
第五,固体溶解度曲线图能表达哪些含义?什么情况下物质的溶解度比较才有意义?曲线的交点代表的含义?曲线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第六,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
最后,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典型例题】
[例1] 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 3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46g硝酸钾,则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6g。

2. 10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0g。

3. 10℃时,100g水中溶解30g氯化钠,则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0g。

4.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5. 溶液甲为饱和溶液,蒸发5g水,析出2g晶体,则剩余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6. 20℃时,10g水中最多溶解0.8gA物质,则A物质为微溶于水的固体。

答案:1. × 2. × 3. × 4. × 5. × 6. ×
解析:对于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的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有机联系。

[例2] 下列各条件下的氢氧化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 10o C的饱和溶液
B. 20o C的饱和溶液
C. 50o C的不饱和溶液
D. 50o C的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掌握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化趋势的特殊性
[例3] 在20o 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将40g 氯化钠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
A. 140g
B. 136g
C. 40g
D. 36g
答案:B
解析:同时给出溶质和溶剂质量时,应考虑溶质是否全部溶解。

[例4] 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质的是()
A. 加一定量的水
B. 加少量硝酸钾晶体
C. 略降低温度
D. t℃时,蒸发少量的水
答案:A
解析:考虑问题时,要注意溶质是否溶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例5] A、B两种物质,其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10℃时,A物质溶解度为15g,
30℃时,B物质溶解度也为15g。

则在20℃时,A、B两物质溶解度的关系是()
A. A>B
B. A<B
C. A=B
D. 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注意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应在同一温度下比较
[例6] 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是()
A. 20%
B. 26.4%
C. 25%
D. 30%
答案:D
解析:注意运用极值法
[例7] 溶液从80℃降至20℃后,有晶体析出,则原溶液()
A. 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B. 一定是饱和溶液
C. 原溶液从80℃降至60℃,一定有晶体析出
D. 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A
解析:只要物质改变温度的过程中溶解度减小,都可能从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例8] A、B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烧杯中盛有A、B两种溶质的60℃的溶液,且
杯底尚有少量A、B固体,若冷却到20℃,则()
A. 溶液中A减少、B增多
B. 溶液中B减少、A增多
C. 溶液中A减少、杯底B增加
D. 溶液中A增加、杯底B减少
答案:A
解析:温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使物质溶解趋势的变化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
1. 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与众不同的是()
A. 食盐
B. 硝酸钾
C. 熟石灰
D. 氯化铵
2. 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其溶质的溶解度()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 一定温度下,向盛有氯化钠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晶体,则()
A. 晶体质量减少
B. 晶体质量不变
C. 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D. 氯化钠溶解度增大
4. 在较高温度下,某溶液所含的硝酸钾和氯化钠都已接近饱和,当其冷却至室温时,析出的晶体经检验几乎不含氯化钠,这是因为()
A.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小
B. 氯化钠的溶解度比硝酸钾的大
C.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
D. 氯化钠的溶解度在室温下更大
5. 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CO2气体的溶解度随
()
A. 压强增大而增大
B. 压强减小而减小
C. 温度升高而升高
D. 温度降低而减小
6. 25℃时M的溶解度为10g,60℃时N的溶解度为20g,则物质M和N的溶解度相比()
A. M=N
B. M>N
C. M<N
D. 无法比较
7. 在20℃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对该物质溶解性判断正确的是()
A. 易溶
B. 可溶
C. 微溶
D. 难溶
8.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溶质的多少②溶质的性质③溶剂的多少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⑥是否搅拌⑦温度
A. 全部
B. ②④⑦
C. ②④⑤⑦
D. ②③④⑤⑥
9. 熟石灰的溶解度80℃时为ag,20℃时为bg,20℃时熟石灰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c%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b<a,b<c
D. b>a,b>c
10. 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A. 食盐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 食盐水过滤后,若滤液浑浊,再过滤一次
C. 滤液蒸发时,将烧杯中的滤液垫上石棉网加热。

D. 蒸发滤液时,等出现大量固体时,不等滤液完全蒸干,就停止加热。

11. 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 氯酸钾和氯化钾
B. 食盐和碳酸钙
C. 木炭粉和氧化铜
D. 酒精和水
12. 下列混合物可用结晶方法分离的是()
A. 氯酸钾中混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B.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
C. 水中混有少量的酒精
D. 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试题答案】
1. C
2. D
3. B
4. C
5. B
6. D
7. A
8. B
9. D 10. C
11. B 12. B
【试题解析】
1. 其他物质都是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 像硝酸钾这种物质,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题中没有指明哪种物质。

3. 溶液已经饱和,所以再加氯化钠没有任何变化。

4. 析出的质量少是因为变化的少,所以说明了温度的影响小。

5. 注意溶质是气体物质,而打开汽水瓶时压强变小。

6. M和N物质不同,温度也不同,所以比较没有意义。

8. 溶解度与溶质和溶剂的多少无关,因为溶解度必须是100g水的前提下。

9. 熟石灰的溶解度在温度低时大,所以b>a;而c%表示每100g溶液中有cg溶质,溶剂就为(100-c)g,而20℃溶解度是100g水,水多,当然溶质就多,所以b>c。

10. 蒸发溶液应在蒸发皿中进行。

11. 适用于一种可溶,一种不溶。

12. 结晶法指降温结晶,适用于一种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混合物分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