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效沟通 关注孩子成长

有效沟通 关注孩子成长

有效沟通关注孩子成长
永庆乡中心学校刘强
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

与孩子的沟通,则是父母作为“老师”的最重要的教学手段,而与孩子沟通顺畅,父母必须明察秋毫,审时度势,懂得合理有效地与孩子沟通,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一、安静倾听是沟通的前提
要让沟通变得容易,首先要学会安静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要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思想上关注什么,精神世界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

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和她一起快乐,表示共鸣;孩子向你诉说不高兴的事,你应该让她尽情宣泄,表示同情;当孩子向你诉说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应该耐着性子,表示倾听认真……这样,孩子就会乐意向你倾诉,你也能了解她的内心世界,容易与孩子在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

家长们都希望能够对孩子有影响力。

但是,家长如何才能对孩子有影响力呢?一是要感受孩子。

家长要了解孩子思想、学习、身体等情况。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无法影响他。

二是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冷静、理智、客观是最好的倾听状态。

比如,你遇到了不开心的事,让你心情不好,结果回家孩子又跟你顶嘴,这时你能保持冷静、理智、客观的状态,你就会赢得更多的倾听的机会,你就能更多地了解孩子。

二、善于理解是沟通的桥梁
在倾听中你了解了孩子很多,这只能是沟通的前提。

但如何处理从倾听中得到的信息呢?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只是快乐高兴、只是表示同情是远远不够的。

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认识问题。

家长们跟孩子沟通经常犯一个毛病:还没表达理解,就急于提供真理。

比如,家长跟孩子反复强调要怎样做,孩子似乎也听得很仔细,结果发现孩子还是没明白家长的意图,家长往往就会埋怨、指责孩子。

其实,对同一句话,家长和孩子理解的方式和角度都是不同的,因此,孩子执行起来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家长对孩子误解自己的意思、或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要多想几个可能性,不要马上指责,不要马上给孩子下结论。

比如,不专心,不认真,不尊重家长等等。

家长要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孩子,而不要一味主观臆断。

例如,孩子作业拖拉,缺少紧迫感,有多方
面的原因:行为习惯不好、缺乏自觉意识、自控能力差、作业太多太难等等。

家长要认真分析孩子作业拖拉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如果家长武断地批评孩子,孩子就会反感,慢慢变得不愿与父母沟通。

但是,理解不等于同情,不等于无条件迁就,理解是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就是放下家长的架子,与孩子平等谈话。

在许多家庭中,孩子与大人之间的交谈,往往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叛逆心理,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与孩子交流最重要的前提是平等和信任。

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思想和见解。

孩子才会与你真心沟通。

三、鼓励成长是沟通的目标
与孩子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赞扬。

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犯下各种不同的错误,如撒谎、打架等。

当家长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时,通常是严厉批评孩子,更有甚者,会对孩子拳脚相加,这些做法其实并不合理,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语重心长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给予孩子更多鼓励的话语,那么孩子们一定会少了抵触情绪,多了一份改过的自信。

当孩子能与你像朋友一样交流的时候,你就掌握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导航权。

这时候,你的批评才会被孩子视为良药,你的劝告才会被孩子真正接受,你的鼓励才会被孩子当作航行的风帆。

这样,你才能地被称作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名副其实的第一任老师,才能对你的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与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

如果家长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倾听、多一些鼓励,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感恩父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