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官员受贿落马案例不断见诸媒体或报端,受贿犯罪也逐渐踏出法律人的“私邸”而“走人寻常百姓家”,常常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受贿罪是腐败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职务犯罪。
本文简单讲述了受贿罪的主体的界定及立法演变,通过对受贿罪中疑难问题的分析,并,联系国际公约和国外有关国家及中有关贿赂的立法规定,从我国当前受贿犯罪的实际需要出发,笔者对受贿罪的一些争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及对我国受贿罪体系的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受贿;疑难问题;犯罪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fficial bribery case constantly appear in the media or in the newspapers, the crime of bribery has gradually stepped out of the legal person of "private" and "leave the homes of ordinary people", often become the talk of the town. Bribery is a main form of corruption, but also a typical post crim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finition and the legislative evolution of the subject of acceptance of brib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in the legislation, and contact th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bribery,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need of our country current bribery crime, the crime of accepting bribes of some controversy to put forward its own views and to the bribery crime system of our country has done a prospect.Keywords: bribery;The difficult problem;Crime目录序言---------------------------------------------------------1一、受贿罪基本类型-------------------------------------------2(一)违背职务受贿罪与不违背职务受贿罪------------------------------2(二)职前受贿罪与职后受贿罪----------------------------------------2(三)收受贿赂罪与索取贿赂罪----------------------------------------2(四)直接受贿罪与间接受贿罪----------------------------------------3二、受贿罪疑难问题的探讨研究---------------------------------3(一)受贿罪与取得合法报酬的正确界定--------------------------------3(二)受贿罪与接受正当馈赠的准确区分--------------------------------3(三)受贿罪与一般受贿行为的严格区分--------------------------------4(四)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正确界定------------------------------------5(1)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5(2)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范围--------------------------------5(五)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中“职务”特性的正确理解----------------------6(1)所利用的职务必须是具有现时性--------------------------------6(2)所利用的职务必须具有直接性。
--------------------------------6参考文献-----------------------------------------------------7序言受贿罪是实际生活中一种多发的犯罪,也是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的主要体现之一。
由于1997年刑法关于受贿罪成立要件具体内容规定的模糊性和实际生活的复杂性,受贿罪有关问题的司法认定时常成为司法实践经常遇到的难题,也成为关于受贿罪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受贿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一、受贿罪基本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受贿罪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违背职务受贿罪与不违背职务受贿罪根据受贿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是否违背职务,可以将受贿罪分为违背职务受贿罪与不违背职务受贿罪。
不违背职务之受贿,是指行为人利用职务上所要求实施的行为,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
违背职务之受贿,是相对不违背职务之受贿而言的,是指行为人因实施职务上不允许实施之行为或者不实施职务上要求实施之行为,而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即行为人收受贿赂,为行贿人谋取利益是其职务上的不正当行为,为行贿人谋取的利益是不正当利益。
(二)职前受贿罪与职后受贿罪根据收受贿赂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职前受贿罪与职后受贿罪。
职前受贿罪,是指将成为公务员或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就其就任后应担当的职务,受请托而收受他人贿赂,并且行为人以后就任为公务员或公职人员的情况。
职后受贿罪是与职前受贿罪相对应的受贿形式,是指曾为公务员或公务人员的人,于在职期间接受请托,实施违背职务之行为或未实施相当之行为,而在离任后收受、要求或期约贿赂的行为。
(三)收受贿赂罪与索取贿赂罪根据受贿人取得贿赂的方式,可将受贿罪分为收受贿赂罪与索取贿赂罪。
收受贿赂罪是指行贿人主动交付贿赂而受贿人予以收受的行为。
索取贿赂罪是指受贿人向他人主动索取贿赂的行为。
收受贿赂罪与索取贿赂罪相比,后者社会危害性大于前者,在量刑上也重于前者。
我国古代刑法就曾规定对于“挟势乞索”、“恐揭受赇”等方式索取财物的在量刑上重于一般受贿罪。
(四)直接受贿罪与间接受贿罪根据是否直接利用本人职务为他人谋取利益,可将受贿罪分为直接受贿罪与间接受贿罪。
直接受贿罪是指行为人直接利用自己的职务行为或职务身份,以一定的手段受贿的行为,是受贿罪的基本形式,各国刑法对直接受贿罪都作出规定。
间接受贿罪与直接受贿罪相对应,指行为人不是直接利用自己职务上的行为,而是利用自己职务上的影响力促使其他公务人员实施职务上的行为或违背职务的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而收受他人贿赂的行为。
二、受贿罪疑难问题的探讨研究(一)受贿罪与取得合法报酬的正确界定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行为人用自己的知识和劳动,为外单位或者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利用业余时间为他人承揽业务、提供咨询或者进行其他服务,从中获得劳动报酬的,是合法收入,不属于受贿。
但是在实践中,有一些行为在形式上是兼职或者以“兼职”为名,而实际上并没有付出劳动.而以“工资”、“劳务费”、“辛苦费”名义收受财物,并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
这种行为如果符合受贿罪的其他要件。
应以受贿罪论处。
因此,在实践中要注意考察行为人是否真的付出了劳动,其所取得的财物是否真的是劳动报酬,并且是否与其付出的劳动量相当。
所谓职务技术成果,按照于1999年10月1日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技术成果。
如果是经单位同意而将职务技术成果提供给兼职单位的,兼职收入应当在单位和个人之间协商分成,如果兼职人员隐瞒从兼职单位获得的报酬,侵吞应当属于单位的部分的,应以贪污论处。
(二)受贿罪与接受正当馈赠的准确区分受贿罪与接受正当馈赠在表面上往往十分相似,但两者的法律性质却截然不同。
前者是职务行为廉洁性的犯罪,后者则是与职务行为无关的公民间正常往来。
公民间正当馈赠完全是或主要是出于互相之间的情谊、关心和体贴,没有非法的目的。
并且公民间的正当馈赠大都采取公开的方式,大都也是单方面无条件的。
而受贿与行贿则是出于一时一事或长期的利害关系,双方互相勾结,以损害国家或公共利益为代价获取各自的私利甚至是不法利益。
且行贿往往采取秘密的方式,完全是有条件的权钱交易。
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因为行为人收受财物是否与职务行为有关不好判断,很容易混淆两者之间的界限。
特别是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犯罪分子在实施受贿犯罪的时候,手段越来越隐蔽,千方百计地以合法形式掩盖其犯罪事实。
而假借馈赠之名行受贿之实,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手段。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区分是否受贿。
一要看两者之间平时的感情、交往是否密切,是否经常有互相送礼的行为。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前因后果,馈赠的发生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一般以双方的感情和交往为前提。
二要看收受财物的数额是否明显不正常。
超出常规的“馈赠”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行贿、受贿的可能性。
三要看行为人是否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受贿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行为。
行贿人之所以要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总是希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其谋取利益,以此作为贿赂的“对价”。
四要看接受财物的方式。
在行贿受贿的情况下,实施的过程多具有相当的隐蔽性、秘密性,当事人不希望他人知道。
因此,受贿以隐秘的形式为主,馈赠以公开的形式为主,这是一般的规律。
五要看双方的地位、身份。
公民交往的范围是受制于自己的地位、身份、职业或自身其他情况的,通俗地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三)受贿罪与一般受贿行为的严格区分一般受贿行为,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但是社会危害性尚未达到犯罪的程度,而不以受贿罪论处的情形。
一般受贿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由党纪政纪调整,而不是刑法调整的范围。
根据法律规定,区分一般受贿行为与受贿罪的标准主要是受贿数额,其次还有受贿情节。
个人受贿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构成受贿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千元,情节较重的,也构成受贿罪。
这里,受贿情节包括许多因素。
情节严重,主要是指行为人多次受贿,或者因接受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其他犯罪的,或者因索取贿赂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