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其对金价的影响分析

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其对金价的影响分析

投资学实践教学论文(二○一四至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论文题目: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其对金价的影响分析学生姓名:师永祥学生学号: 20121714310030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年级专业: 2012级金融学一班任课教师:孙容老师完成日期: 2015年 6月17 日2008年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其对金价的影响分析【摘要】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包括: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的一种经济现象。

2008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这次金融危机产生对美国及世界其他关联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银行倒闭、证券公司破产、保险公司、储蓄机构等金融机构都被此次经济危机辐射到了,损失惨重。

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国际金价的变化呈现反方向的变动。

即随着危机的加重,黄金价格逐渐走高。

本文主要从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对国际金价的影响方面展开说明。

【关键词】金融危机起因金价一、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爆发2007年4月,随着在美国具有代表性和标志性的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美国的房地产次级按揭贷款危机随即爆发。

到2008年9月的时候,此次由房地产泡沫引发的金融危机愈发严重。

9月上旬,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额大约50%的两家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面临破产,美国政府以少有的方式对其进行接管并采取了救助行动。

9月中旬,华尔街的两大投资银行巨头雷曼兄弟公司和美林证券公司没有承受住此次危机先后倒下。

至此,美国的投行巨头美林证券、雷曼兄弟、贝尔斯登分别宣告破产或被其它金融机构收购。

9月下旬,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这让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银行倒闭案。

再接着,金融危机的浪潮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面对一个个接连倒下的金融行业巨头,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把此次危机称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一)以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直接引发了此次金融危机美国长期以来盛行超前消费,鼓励人民买房子、买汽车、买高档消费品。

同时,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向居民发放各种各样的信用卡,鼓励超前消费。

其消费理念是“用明天的钱来享受今天”。

“让美梦提前到来,让美梦成真”。

这些理念确实对美国人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并且他们也乐于其中。

虽然这种“寅吃卯粮”超前消费理念,在一定时期也许曾带来暂时的繁荣。

但这种预支未来购买力的行径,毕竟是“寅吃卯粮”,存在泡沫,并不会长久。

但是这时的美国人民对次级贷款似乎情有独钟,或者说是长期的消费习惯使然,他们疯狂的投入到这场超前的消费行动中去,因为次级贷款的贷出对信用条件的要求较低,因此风险更大,这时的贷款利率通常也相对较高,比优惠级抵押贷款高2%~3%。

对于银行来说通常情况次贷并没有特别大的风险,而且在房地产市场兴隆时利润率也比较可观。

从这个角度看,贷出者和消费者似乎达到了双赢的局面。

但是美国次级按揭客户的偿付保障不是建立在客户本身自有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

在房市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即使贷款人违约无法按期偿还贷款,银行也可以通过收回抵押的房屋将其拍卖来获得应收的本金和利息;但如果房市低迷,利率上升,客户们的负担将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必然有一部分次级贷款人无法按期还款,随着利率的上升,通常也会造成大宗物品价格的下跌,房产也不例外,此时银行要想继续通过拍卖抵押房产方式收回次贷会变的逐渐艰难,而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无人接手房产,银行坏账将会无限激增。

这个时候,次贷危机就产生了。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此次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为4 600 亿美元,但是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甚至还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最终损失达到1.2 万亿美元或者更多,其损失和危害显露无疑。

(二)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后,美国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以摆脱其低迷的经济状态采取了降低利率的措施在2006年5月之前的几年中,美国为了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地降低利率和税率,从2001年初到2003年6月份,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得利率从6.5%降至1%,达到了过去几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一系列宽松货币政策、积极减税政策的推动下,美国的住房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大量的流动性被短时期快速释放,使得房价不断的攀升,大多数的住房购买者因看到眼前的低利率和比较宽松的贷款环境吸引,再加上担心房价在后期继续高增长,于是大量资金不断地涌入房地产市场,继续助长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许多商业银行为了获取更高利息同时扩张业务,也介入了次级房贷业务。

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和“零文件”的贷款方式。

贷款人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只要证明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这就加大了贷款机构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住房次贷快速发展。

2006年,美国次贷总规模已高达6 400亿美元,是2001年的5.3倍,泡沫已经膨胀到很严重的程度。

我们都知道是泡沫终有破灭的一天,美国政府担忧房地产市场过热带来的后果,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从2004年6月起,美联储开始执行紧缩性货币政策,逐步回调利率,至2006年8月,又连续13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5.25%。

利率的大幅上调,使得房地产企业得借贷成本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房地产企业的货币需求,也进一步减少了房屋的市场供给。

对于欠有房贷的美国居民而言增加了其还款支出。

房地产开始降温,“泡沫”开始破裂,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 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50-60 万美元左右,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

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并没有料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房价下跌到即使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还款危机日渐显现,银行的风险也逐步的扩大,此刻破坏力极大的次贷危机最终还是浮出了水面。

(三)次贷被大量的证券化以及衍生化,这使得危机不断的被放大,使得其影响范围扩展到全球由于次贷发行之后,大量的风险集中在商业银行,为了转移其自身的风险,银行银行委托一些具有“金融创新”工具的金融机构来消化这部分贷款,将手中的次贷分类打包,形成了不同风险等级的金融产品,给出相当高的固定收益,再卖出去,于是“次级债券”就产生了。

很多的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金融机构投资于这些次级债券。

抵押贷款银行有了源源不断的融资渠道,制造出快速增长的新的次贷,投资机构获得较高的收益。

到此并没有终止,金融创新机构完成资产证券化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又不断的推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把次级债券的金额无限制扩大,表面上扩大了收益的可能性,同样也无限的扩大了风险。

美国就通过资产证券化变成次级债,将高风险加载在高回报中,分散及部分转嫁到了全世界。

到危机爆发前,次级债市场的规模已达6.5万亿美元,日交易量超过2500亿美元,甚至比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还大。

市场疯狂到一定程度时,风险似乎也被人们淡忘。

大量的资金在追逐次级债券的高收益时,似乎大部分人都忘记了,次级债券高收益是以房地产的不断膨胀为前提的,一旦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没有太多人去在意结果,依然狂热的追逐这看似收益很高的次级债券。

然而,金融创新制度带来风险分散机制的同时,也会产生风险放大效应。

至2006年8月,连续13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5.25%。

泡沫充斥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终于难以承受高利息的重压不断下挫,价格猛跌,很多中低产阶级依靠次贷购入的房屋,其价格已经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地步。

于是大量的违约发生了。

随着违约率的上升次级债券的信用评级下降和价格下跌,那些买了次级债券及衍生品的投资者,也因债券市场价格下跌,失去了高额回报,同样卷入了流动性短缺和亏损的困境。

自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金融机构开始报告大额损失,反映了抵押贷款和其他资产的价值大幅下跌。

在泡沫破灭的同时,由于衍生品对风险的放大功能,仅仅6400亿美元的次级债,被无限度的放大,并扩散到世界各国。

(四)跨国经济活动频繁及全球性流动性过剩,使得金融资产在全世界频繁流动,这也为危机的爆发创造了条件资本具有逐利性这是永远不会改变,而资本的自由流动为国际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跨国投资也日益频繁。

此次经济危机影响极其严重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全球流动性过剩。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最近十几年期间,经济高度稳定,经济高度增长,失业率很低,经济情况很好,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源源不断的投资于美国的金融市场,大量资金涌入美国不断推高美国金融市场的商品价格,在获得大量收益的同时,也积攒了大量风险。

资本在国际市场上追逐收益,美国的高增长谁都看在眼里,国际间金融机构不断地对美投资。

但是,我们知道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作为外国的投资者,信息来源和接收信息的速度,似乎很难比美国自己的银行更迅速快捷,出现还款危机时他们总是能够先于外国投资者作出决策,信息上存在的不对称性,使得大量国际投资机构和基金深陷其中,造成国际投资上的大的亏损,金融市场对国际信息上反映的敏锐性,继而引发外国投资者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引起了从美国到其他国家的连锁反应。

据相关统计,自2007年4月至12月,日木瑞穗证券公司的亏损额高达1967亿日元。

法国最大银行法国巴黎百富勤银行也宣布,由于在信贷资产上冲减了5.89亿欧元,2007年四季度盈利下降42 %。

到2007年11月份,德意志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的损失约为36亿美元,英国汇丰集团第二季度在美国的次贷相关业务损失达34亿美元,英国巴克莱银行第二季度损失约为27亿美元。

(五)美国国内经济的危机很容易传播到其他关联贸易国,从而引发连锁反应美国经济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GDP 总量不断地攀升,占世界GDP比重虽然最近几年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达到25%左右的水平,如此高的GDP占比,一旦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发生危机,必然会造成全球经济震动。

因为其他国家目前尚不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二、经济危机的发生对金价的影响分析经济危机爆发初期,作为一种替代货币,人们一般会先买入黄金进行避险。

但在危机后期到复苏期,投资者一般会选择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的国家的货币和资产投资,黄金避险作用降低,黄金相对于强势货币就会开始调整。

2008年经济危机对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一些投资者为了在危机期获取保值甚至是增值,他们的第一选择必定是黄金,因为黄金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佳的避险工具,可以为拥有资本的投资者实现保值增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