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教材PPT《燃烧和灭火》ppt公开课1
人教版教材PPT《燃烧和灭火》ppt公开课1
•
1.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 独特之 处,如 虚心、 有节、 清拔凌 云、不 畏霜雪 、随遇 而安等 等。这 些特点 ,很自 然地与 历史上 某些审 美趣味 、伦理 道德意 识发生 契合, 进而被 引入社 会伦理 美学范 畴,成 为君子 贤人等 理想人 格的化 身,并 对中国 传统文 化的发 展产生 深刻的 影响。
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燃烧条件的活动探究
现象
在铜片上 白磷出现燃烧
的白磷 现象
在铜片上 的红磷
红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在烧杯水 中的白磷
白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向烧杯水中的 白磷出现燃烧 白磷通入氧气 现象
结论
温度需要达 到着火点才 能燃烧
燃烧需要接触 氧气或空气
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 质白 红 木
清除可燃物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破坏哪一个燃烧条件有关?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请问以下救火方式与破坏哪一个燃烧条件有关?
灭火常识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 火警电话119,报 警时要讲情详细地 址、起火部位着火 物质、火势大小、 报警人姓名及电话 号码,并派人到路 口迎候消防车
灭火的方法:
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A
B
C
步骤: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
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 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 A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B蜡烛继续燃烧;
C蜡烛很快熄灭。
分析原因:A蜡烛将烧杯里的空气(氧气)燃烧后因缺氧而熄灭;
B烧杯中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而不会熄灭; C烧杯里的碳酸 钠和盐酸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4中、考《真三题国演演义练》: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
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 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条件 回答: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热量,使木船达到着火点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
(2)邻居由于吸烟,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 用水灭。主要是水变成水蒸气先带走一部分热量,使 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由于线路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 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未切断电源灭火,有漏 电危险
中考实战 1、火灾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1)如 果我们的住房着火,是否打开所有的门窗?为什么? (2)从火灾中逃生时,常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和嘴,其 主要作用是什么?
1、控制或移开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空气 隔绝; 3、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以下。
三者关系:只需其一。
让我用二氧 化碳灭火器 来扑灭
电视机着火了
快闪开, 让我用水
来扑灭
谁的灭火方法对?
不能用水,应 该用泡沫灭火 器
釜底抽薪
北齐魏收《为侯景判移梁朝闻》: “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热水,并放入用硬
纸圈圈住的一小块
白磷。在烧杯上盖
一片薄铜片,铜片
上一端放一小堆干
燥的红磷,另一端
放一小块已用滤纸 着火点参考信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达到
吸去表面上水的白 最低温度。
磷(如上图所示)
,观察现象。
白磷 40℃
红磷 240℃
讨论:
1.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 燃烧;若将铜片上不能燃烧的红磷放在酒精 灯上加热,,红磷则能燃烧,这一实验事实说 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在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 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将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白 磷燃烧了,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将石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石块能燃烧吗?
答案: 采用隔断可燃物的方法来灭火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答案: 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煽风点火
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
答案: 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
抱薪救火
出处《史记·魏世家》:“譬犹 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 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答案: 增加可燃物,使燃烧更加剧烈
(1)不需要。因为打开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 为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旺。
(2)防止燃烧产生的烟尘吸入人体内。
畅谈本节课的体会
知识来自生活, 又为生活服务
(七)课堂小结
1、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
烈 常见的一些消防标志: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中考真题演练:
1、入夏以来,消防官兵扑灭了黑龙江、内蒙古三 起特大森林火灾。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 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 主要目的是 ( B)
A. 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 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 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扇子 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 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 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的着火 面积小,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周围温度 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烛火用扇子一扇就灭.
8、室内着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 为什么?
•
4.历史上东西方香文化交流不可谓不 繁盛。 隋唐时 期,许 多波斯 商人以 贩卖香 药为职 业,收 售由西 域经海 上运来 的香药 ;同时 ,许多 朝鲜留 学生来 到中国 ,将中 国的香 文化传 入朝鲜 ,再由 朝鲜传 入日本 。
•
5.中国传统香道讲究香品的品质、器 物的精 美、程 序的考 究,直 至精神 境界的 提升; 西方自 从香水 出现以 后,人 们慢慢 习惯使 用香水 掩盖体 味,彰 显个性 和品味 ,直至 成为身 份地位 的象征 。
磷磷 材
木 乙醇(酒 无烟煤 炭 精)
着火点
40 240 250 320~
558
700~750
(0C)
~ 370
330
什么叫燃烧?
一般的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反应, 是一种发热发光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 需要的 最低温度(着火 点)
? 思考与实践
为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一根 火柴头朝下,观察哪根火柴梗更易烧尽?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答:火柴头向下的那根更易烧尽。
因为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散发,使 火柴梗的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火柴 梗的着因火为点因,为所蜂以窝火状柴不梗制更成易球烧状尽?。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即可灭火
•
2.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 来互相 吹捧或 以竹自 诩,那 些落泊 荒野的 书生和 隐居“ 南山” 、待价 而沽的 名士, 也普遍 寓情于 竹、引 竹自况 。
•
3.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 词歌赋 层出不 穷,画 竹成为 中国绘 画艺术 中的一 个重要 门类, 封建士 大夫在 私园、 庭院中 种竹养 竹以助 风雅, 亦成为 普遍风 气。
被烧的原因是__移_走__可_燃__物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
曹营,还为燃烧提充供足了的氧__气________,使火烧得更
5、用水可以熄灭着火的木材,这是因为 ( ) (DA)水蒸发吸热,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木材大 (C)水蒸发吸热,提高了木材的着火点 (D)大量水蒸发吸热,使温度降低到其着火
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飞着使可燃物 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6、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和自然 现象的相同点是 (A ) (A)都产生热 (B)都发光 (C)都很剧烈 (D)都需达到着火点 5、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措施是 (C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使火焰绝空气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温度
六、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一)
1、定义: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
2、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同时具备
燃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离空气(或氧气)
熄灭 三者任意满足其一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杯水车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答案: 不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
着火点以下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什么是爆炸?可燃物在什么情况下燃烧越剧烈?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 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 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化学变化
注意:有些爆炸仅仅是发生物理变化。
燃烧与灭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生活中燃烧、
灭火的现象和原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体
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
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 科学研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素养。激发学生自主 学习和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