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重大历史事件整理中国近代史1、起止时间与阶段划分: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

以1919年五四运动划分为旧新民主革命两大阶段。

旧民革以甲午战争划分为两个小阶段,新民革四个小阶段。

2、近代无论旧新民革,四个不变:社会性质(双半)→社会矛盾(两对)→革命对象→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中国近代史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

4、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近(现)代化的表现: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社会生活现代化。

5、重大事件整理(按民主革命框架顺序)第一阶段甲午战前(列强)鸦片战争:1840-1842。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双半社会,具体政经文。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影响:中国双半程度加深。

(农民)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爆发根本原因:清政府腐朽统治激化阶级矛盾。

失败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启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影响:揭开民主革命的序幕。

(地主)抵抗派:鸦片战争后。

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

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带有反侵略的含义。

洋务派:洋务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背景:内忧外患。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首要目的镇压农民起义,没有明确反侵略。

内容:军工、民工、海军、新式学堂。

破产标志:1895年甲午战败。

指导思想或失败根本原因:“中体西用”。

影响: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第二阶段甲午战后(列强)甲午战争:1894-1895。

影响:宣告洋务运动破产,中国社会双半程度大大加深。

以甲午战争划分两个小阶段的依据:(1)从列强侵略角度看:分别受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侵略国家由少到多,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从抗争角度看:由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反抗斗争由农民阶级变为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

(3)从探索角度看: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和思想层面转变。

(资维)戊戌变法:1898。

指导思想:维新思想(在19世纪6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就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但没有实践,到90年代维新思想成熟: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发展工商业,传播西方启蒙思想。

代表人物:康梁谭严)。

失败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双半社会行不通。

影响: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学习日本君主立宪制。

(农民)义和团运动:1899年。

口号“扶清灭洋”,盲目排外。

影响: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开始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以华制华。

(列强)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

影响:清政府完全变成列强在华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双半社会。

(地主)清末新政1901-1905、预备立宪1905。

仍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

(资革)辛亥革命:1911。

指导思想:民主共和思想,即三民主义( 1905年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阐发而来。

民族主义:纲领前两句,即民族革命,是前提。

指暴力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民权主义:纲领第三句,即政治革命,是核心。

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纲领第四句,即社会革命,是补充发展。

指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革命后上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结果:失败。

成果:成立中华民国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失败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不敢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和妥协性。

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双半社会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影响:多种史观去评价。

中华民国:1912-1949。

学习美国共和政体。

(1912-1927北洋政府时期,国民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27-1949国民党统治时期,1949横渡长江,南京解放,结束在大陆统治)(资激)新文化运动:1915-1919。

直接原因: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前期: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局限:全盘否定中国文化。

后期:1917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前期一些代表人物的阶级立场发生转变,五四运动后宣传马义成为主流。

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合作)五四运动:1919。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一大:1921。

中共成立,领导工人运动,实现共产主义。

没有认清国情。

中共二大:1922。

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中国。

符合当时国情。

中共三大:1923。

决定与国民党党内方式合作。

国民党一大:1924。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同时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提出反帝,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谋求改善工农生活),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目标:打倒列强除军阀。

失败根本原因: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教训:中共要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影响: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第二阶段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对抗)南昌起义:1927.8.1。

受挫。

中共创建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1927.8.7。

土地革命、武装起义、纠右滋左。

秋收起义:1927.9。

受挫。

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城市中心论→农村包围城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1927.10根据地的建设:经济—土地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1931(江西瑞金);军事—反围剿斗争(第五次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0-1936.10,途中召开遵义会议(1935.1),纠左、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党走向成熟)第三阶段抗日战争时期(再合作)九一八事变:1931。

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华北事变:1935。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西安事变:1936.12.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七七事变:1937.7.7。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八一三事变:1937.8.13。

进攻上海(正面战场)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是国共合作典范)、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武汉、广州失守,1938.10进入相持阶段。

八一三事变后国共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抗日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南京大屠杀:1937.12(敌后战场)洛川会议:1937.8。

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9。

首府延安,抗日根据地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百团大战:1940。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

中共七大:1945。

为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政治和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第四阶段解放战争时期(再对抗)重庆谈判:1945.8。

解放战争:1946.6。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反攻序幕,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七届二中全会:1949.3。

西柏坡召开。

党工作重心农村→城市。

渡江战役:1949.4。

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22年。

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大事整理一、过渡时期(1949.10-1956底)过渡时期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的任务:不仅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反封反侵略),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制定宪法,建立民主和法治;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进行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向公有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1949.10。

结束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双半社会的历史,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基石。

建国初期三大运动:抗美援朝、土改、镇压反革命。

抗美援朝(反帝):1950-1953。

土地改革(反封):1950-1952。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

在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据此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工业化:1953-1957。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忽视农业,手工业,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三大改造:1953-1956。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十年探索时期《论十大关系》:1956。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总结我国建设经验。

中共八大:1956。

分析国内形势及主要矛盾、制定主要任务和平衡总路线。

八大二次会议:1958。

制定左倾总路线,在其影响下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比合作社规模更大、公有化程度更高)。

八字方针:1960。

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济有所好转,但未彻底纠正。

1966-1976文化大革命就是左倾错误扩大化的表现。

五、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和城市国企改革(1984)。

开放次序:经济特区(1980)→沿海港口城市(1984)→经济开放区(1985)→上海浦东为龙头的沿江战略开发内地(1990)→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中共十二大:1982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三大:1987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改革开放新阶段:1992中共十四大。

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五大:1997年。

邓小平思想写入党章。

土改→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世界史1、世界史主线索: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成熟的历史。

所以世界古代史只讲了古希腊、古罗马,因为雅典民主、罗马法律和人文精神是西方近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源头。

2、世界近代史起止时间:14、15世纪地理大发现和人被发现——1917俄国十月革命,以第一次工业革命划分为两个阶段。

3、世界现代史: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至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划分为两个阶段。

14、15C ——工业革命——第一次大战——第二次大战——今近①近②1917现①现②4、世界史就是世界不断走向全球化的过程。

5、重大事件(按线索整理)雅典民主的特点:直接民主(城邦)、人民主权(公民)、法律之上、权力制约、轮番而治罗马法两原则:人文主义(起源)智者运动、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古希腊时期。

阐释人的价值。

(复兴)文艺复兴:14-17世纪。

意、英。

矛头:基督教神权。

旗帜:人文主义。

社会上层和知识阶层思想解放。

(发展)宗教改革:1517年,与文艺复兴后期重叠,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

普通民众思想的解放。

结果:王权高于教权。

(成熟)启蒙运动:17、18世纪。

英法德。

矛头:封建专制、等级特权。

旗帜:理性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雏形)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拓展)殖民扩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而开展(16C西、17C荷、18C英)(初步形成)一工革:18世纪60年代(最终形成)二工革:19世纪70年代(走向全球化)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代议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两种类型)<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代议制确立过程:政治前提1688光荣革命;法律基础:1689《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正式形成: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工业级产阶级政治权利);19C70S新时期新表现:内阁凌驾议会之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