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真空熔炼技术

真空熔炼技术


电弧熔炼是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来熔炼金属,并在真空条件下, 实现熔体的脱氧、杂质挥发和夹杂分解等熔体净化过程。 (1)电弧:
1 -阴极区; 2 -弧柱区; 3 -阳极区; 4 -温度曲线; 5 -聚弧; 6 -边弧; 7 -爬弧; 8 -阴极斑点; 9 -自耗电极; 10-铸锭。
电弧分区
1 -阴极区= 阴极斑点+负刷+暗区; 2 -弧柱区= 弧柱+负弧焰; 3 -阳极区= 阳极斑点+正刷。
真空熔炼
Melting & casting
本章内容要点: 真空熔炼技术简介 真空熔炼的相关理论 真空熔炼设备介绍
第七章,真空熔炼
Melting & casting


本课程内容目录:
7.1真空熔炼技术简介 7.1.1真空熔炼的特点 7.1.2稀有金属熔炼的特点 7.1.3真空熔炼对稀有金属的适应性 7.2真空熔炼的理论基础 7.2.1分解 7.2.2脱氧 7.2.3金属及非金属成分的挥发 7.2.4坩锅与金属间的反应
Melting & casting
1 -电缆; 2 -水冷电杆; 3 -炉壳; 4 -夹头; 5 -过渡极; 6 -真空管道; 7 -自耗电极; 8 -结晶器; 9 -稳弧线圈; 10-电弧; 11-熔池; 12-铸锭; 13-冷却水; 14-冷却水口。 真空电弧分为:自耗和非自耗型 电弧的工作电压:20~28VDC 电流:几千到几万安培


7.3真空感应炉熔炼 7.4真空电弧炉熔炼 7.4.1真空电弧炉工作原理 7.4.2真空电弧炉 7.4.3真空自耗电弧熔炼过程
Melting & casting


7.5电子束炉熔炼
7.6等离子炉熔炼

7.1真空熔炼技术的发展
7.1.1真空熔炼的特点 根据熔体中H的溶解度与其分压的平方根关系:
缺点是: (1)熔炼时金属容易挥发,成分控制困难; (2)熔炼炉结构复杂,造价和运行费用高; (3)电子束的高压(2万伏特~3万伏特)加速电子流,产生X射线,对 人体有伤害。
7.6等离子炉熔炼 7.6.1等离子炉熔炼的工作原理:
Melting & casting
1 -等离子枪; 2 -棒料; 3 -搅拌线圈; 4 -结晶器; 5 -铸锭; 6 -料槽; 7 - 振动器; 8 -料仓; 9 -电源; 10-溶池; 11-等离子体; 12-钨电极; 13-非转移弧; 14-转移弧; 15-高频电源。 等离子炉的结构原理图
Melting & casting
等离子炉的工作原理: 用直流电加热非自耗电极或中空阴极以产生电子束,将通过阴极附 近的惰性气体离解,再以高度稳定的等离子弧从枪口喷到阳极炉料上使 之熔化。
7.6.2等离子炉熔炼的特点:
(1)温度高,能量集中,熔化速度快; (2)功率调节方便,工艺适应性好; (3)不完全依靠真空条件,可使炉内充填所需气体; (4)具有良好的脱气净化作用; (5)合金元素的烧损比较小; (6)电压低绝缘性好。
7.1.3真空熔炼对稀有金属的适应性
(1)真空熔炼,能防止稀有金属受大气和耐火材料的污染; (2)真空熔炼,可以获得气体与夹杂含量低,机械性能高,加工性好 的金属铸锭; (3)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可以获得2000°C以上的高温,保证了稀有金属熔 炼所需的高温条件。
7.2真空熔炼的理论基础
Melting & casting源自7.3.2真空感应熔炼的特点:
(1)净化效果好,是熔炼金属或合金的含气量低; (2)合金元素的氧化损失小,氧化夹杂少; (3)可以不用覆盖剂,熔体不易被氧化; (4)能提高金属或合金的机械性能和塑性成形能力。
7.4真空电弧炉熔炼 7.4.1真空电弧熔炼的工作原理:
Melting & casting
Melting & casting
按合金元素与氧的亲和力的大小,由大到小 依次排列为:
Be—Li—Mg—Na—Ca—Al—Ti—Si—Mn —Cr—Zn—Fe—Ni—Cu Al以上的与氧亲和力大,是表面活性元素
7.2.3 真空使金属及非金属挥发的特点 真空熔炼不仅使易挥发(蒸汽压大)的金属挥发,而且使蒸气压较 小的杂质及某些氧化物也能挥发。因此,真空熔炼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 何控制挥发速率及其损失,可以利用此种特性,去除杂质元素,净化金 属熔体,同时,为了控制合金元素的含量不受损失,通常在真空熔炼后 期加入易挥发的合金元素,也可以在添加合金元素时,向炉内充入一定 压力的惰性气体。 7.2.3 真空条件下坩锅与金属熔体的反应情况 真空条件下,促进了坩锅与熔体的反应,而使耐火材料损坏和金属熔 体污染-增氧。 例如,熔炼含Ti的金属熔体时,与SiO2及Al2O3耐火材料反应: SiO2+[Ti ]→2SiO↑+TiO2 真空条件下, SiO不断溢出,从而促进 了反应的进行。 同样, Al2O3+[Ti] →4/3[Al]+TiO2 Al2O3+3[C] →3CO↑ +2 [Al]……
真空感应电炉结构图
Melting & casting
7.3.1真空感应熔炼的工作原理:
(1)加热采用无铁芯的感应熔炼炉(两吨以下的真空熔炼炉,通常采用 500~4000Hz的中频电源,大型电炉多采用三倍工频或工频电源); (2)熔炼炉装在一个真空室中,炉料在真空或惰行气体中熔炼,真空系 统采用初级真空泵和增压泵抽取真空,并由真空阀门和检测仪表 组 成,对于采用油增压泵和罗茨泵并联的真空系统,其真空度可达 0.06Pa; (3)在水冷条件下,对感应加热器及结晶器进行冷却处理; (4)并在真空条件下,熔炼和浇铸金属熔体。
Melting & casting
阴极斑点为:阴极表面发射的电子是在局部区域发射的,并在该区域显示出 光亮的轮廓,成为阴极斑点或发射辉点,具有游动的特点(发射电子逸出功 最小的区域移动)。
典型的螺旋型电弧图片
Melting & casting
弧柱:弧柱是电弧的主体,它是电弧中温度最高的区域,比阴极斑点和阳极斑点的温度还 高, 其温度的高低与气体的导电性和电离势有关,同时,压力对电弧的温度和稳定性影响非常 大,压力增加,弧柱断面积减小,电流密度增大,其温度增加,当压力在 10KPa~4KPa时, 电弧的稳定性较好,当压力低于4KPa时,电流密度降低,弧柱分散,出现爬弧现象(电弧 出现在电极侧面和坩锅之间),使电弧热量分散,不足以使熔池内的金属熔化,使电弧稳 定的临界压力为13KPa~66KPa之间,此压力下的电弧成为“真空电弧”此时,弧区完全由 金属蒸汽代替原来的气体来支持电弧。 阳极斑点:位于阳极表面,其外观与阴极斑点有些相似,是接收电子和负离子的地方,阳 极斑点是电子和离子的轰击区域,其温度高于阴极斑点,
真空电弧炉结构图
7.4.3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的过程:
Melting & casting 熔炼的全过程分为:引弧阶段、正常熔炼阶段、头部补缩阶段。 (1)引弧阶段:使电弧引燃并形成一定深度的熔池; (2)正常熔炼阶段:熔炼并去除气体、金属夹杂物及有害杂质,使成分均匀化 改善结晶组织; (3)头部补缩阶段:尽量减少铸锭头部的缩孔和疏松现象,通常采用多级补缩 和低电流保温的工艺操作。
总结:
Melting & casting
7.1真空熔炼技术简介
7.2真空熔炼的理论基础
7.3真空感应炉熔炼 7.4真空电弧炉熔炼 7.5电子束炉熔炼 7.6等离子炉熔炼
思考题: 真空熔炼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
Melting & casting
Melting & casting
7.3真空感应炉熔炼
Melting & casting
1 -绞盘; 2 -炉料; 3 -闸门; 4 -熔炼室; 5 -加料斗; 6 -感应器; 7 -弹簧; 8 -卸锭门; 9 -锭模; 10-闸门; 11-升降机构; 12-旋转门; 13-机械泵; 14-扩散泵。
7.1.2稀有金属熔炼的特点 (1)具有较高的熔点,其中,钨、钼、钽、铌被称为四大难熔金
Melting & casting
属(3380℃, 2620℃, 3410 ℃, 2468℃) ,在熔炼时需要较高的加热温度, 增加了氧化、吸气、造渣的危险; (2)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特别是与氧、氮和氢等间隙元素的亲 和力大,具有很强的氧化和吸气倾向; (3)间隙元素对稀有金属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的影响极其敏感, 氧、氮和氢三大元素的含量大于0.035~0.045%时,则难以加 工变形。
电子枪的结构
Melting & casting
Melting & casting
7.5.2电子束炉的基本特点:
电子束炉是电子束发射、真空熔炼和水冷坩锅铸锭三个主要技术的 结合,其基本优点是: (1)高的真空度(0.027Pa~0.00027Pa),对于难熔的金属(钨、钼、钽、 铌)中的蒸汽压较高的杂质(碳、钒、铁和硅等金属)挥发并去 除; (2)熔炼速度和加热速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调节,有利于液态金属中碳 和氧反应及扩散能力低的杂质,迅速扩散到金属表面; (3)功率密度高,溶池温度高,同时电子束的扫描,对金属溶池有搅拌 作用;
还包括: 7.2.1 真空对化合物分解特点 当气体和夹杂以金属化合物形式存在时,是难以去除的,然而,在 真空和高温条件下,它们容易分解形成气体,从而比较好去除。 (见图7-1,氧化物生成自由能与温度关系曲线)
7.2.2 真空的脱氧特点
Melting & casting
与氮化物、氢化物相比,氧化物的分解压很低,通常是1.33×105Pa,远低于真空设备所能达到的真空条件,因此,只能靠加入脱氧剂 (还原剂)脱氧。 脱氧剂包括:碳脱氧剂、氢脱氧剂和金属脱氧剂。 (1)碳脱氧剂-在真空条件下,其脱氧能力是常压下的100倍,是一 种真空强脱氧剂,其脱氧反应简式为: [C]+[O]→CO↑由于真空条件下,生成的气体被逐渐的抽走, 所以,使反应顺利进行。 (2)氢脱氧剂-用氢还原金属氧化物的氧,其反应简式为: H2+[O]→H2O↑ 当采用碳脱氧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的情况,适 合采用氢脱氧法,但有一定的危险。 (3)金属脱氧剂-加入一种高活性的金属,它与氧的亲合力大,从而 使氧化物还原,并形成低熔解度的稳定氧化物,达到脱氧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