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9届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人民版)
2019届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人民版)
A.春秋时期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5、(2010·重庆文综·13) 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
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C B.两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D.隋唐时期
6、(2010·江苏单科·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
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三、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 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③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④有着长期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精湛的工艺。
A.经济生产
B.政治活动
C.艺术审美
D.日常交往
2、(2011·浙江文综·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
D 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3、(2011·山东基能·22)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
部 门
时间
成就
商朝 已有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西周 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备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 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西汉
东西织室; 素纱襌衣;
中国丝绸远销亚洲、 欧洲, “丝国”
纺
织
唐朝
轻盈精湛;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 格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宋元
织锦吸收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元 代黄道婆,新式纺车
明清 棉布成为百姓主要衣料
D 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4、(2009·江苏历史·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
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
C 之 ,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
生产部门;
宋朝 (宋)五大名窑;(元)青花瓷
唐宋以来,外销
明清
清代专门烧制西
明)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烧制有阿拉伯和 餐用具和鱼
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粉彩瓷器工艺、缸 ; 从 17 世 纪 开
珐琅彩;(
始,欧洲国家生产
瓷器
1、(2013·上海单科·3)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
B 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
(宋)棉花种植和棉 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 地区
苏州、杭州和南京是 著名丝织业中心
1、(2013·四川文综·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 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 断的是( )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C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 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 放市场
3、(2013·福建文综·15)《唐六典》记:“工巧业作
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
矟(shuò)(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的 真人画像(见下图)。某同学想从下列四方
C 面考证画像真伪,最关键的应该是确认画像的( )
A.人物年龄
B.尺寸大小
C.创作时间
D.色彩浓淡
部门 时间 原始 社会
成就 掌握冶铜技术
备注 西周晚期,中国 已有铁器
商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冶金
青铜铸造进入繁 荣时期 16 世 纪 以 前 , 中
2、(2013·天津文综·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
纺织原料 ……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
B 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3、(2007·上海文综·8)据报道,上海发现了一张可能是元朝
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
该墓葬出土的是( )
C
A
B
C
D
10、(2015·福建文综·14) 《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
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
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
D 因名”。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两汉 铁业官营制度;煤作燃料;水力鼓风冶铁工 国 钢 铁 冶 炼 技 术
时期 具水排;
领先世界。北宋:
有用煤冶铁的明
南北朝 发明灌钢法
确记载
商朝 烧制出原始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 乡
东汉 烧出成熟的白瓷
北朝 烧出成熟的青瓷
唐朝 制瓷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越青邢白、景 制 瓷 业 成 为 独 立
德镇和大邑白瓷;釉下彩绘
军用品和奢侈品
流通 生产不计成本,产品 方式 大多精美,不流通。
民间私人经 营
农户的副业
民间消费
用来交纳赋税 和家庭消费 一小部分出卖
流通
剩余部分出售
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后来居上,占据主导地位; 清时期,使用花楼机;民营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 萌芽。
京师长安:东织室、西织室,专为皇室服务。 齐国临淄:三服官,为皇室织造冬、夏春秋三季服装。 陈留襄邑:服官,为皇帝、贵族、大臣制作礼服。
这表明唐代工匠( )
①频繁更换工种 B
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
③职业是世袭的
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2012·山东文综卷·11)《登州府志》记载,“纺
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
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
乡市,复有布 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1、(2009·海南历史·7)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
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
为( )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D
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商业经济的发展
2、(2009·广东历史·3)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
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
A 的是( )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9、(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
古代中国的经济
二、手工业
2018年江苏历史考纲要求: 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2、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官营手工业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方式
经营 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管理 政府直接经营,进行 方式 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产品 用途
A
7、(2018·江苏·5)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
赖焉”。 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
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 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
二、、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A.灌溉 C.耕种
B.制瓷 D.冶铁
D
7、(2010·上海文综·28)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
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
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D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2008·山东基能·59)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
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 分工
B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2012·江苏单科·1)《周礼·考工记》载: “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 五,刮摩之工五,抟埴(tuaázhí)之工二。”材 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C
6、(2018 ·全国Ⅰ卷· 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
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
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
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