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换填处理方案

地基换填处理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工程设计图纸
2、施工规、标准:
3、施工组织设计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5、地基验槽记录检查意见
二、概述
2.1工程概况
本工程基槽采用大开挖施工,当挖至垫层标高后,汇同地勘、设计、监理、建设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工作。

根据地基验槽记录的检查意见,4#、5#、6#楼的地基不同程度的围及深度需进行换填处理。

换填材料采用3:7灰土分层夯实,5#楼换填围边缘按照1:1外扩,要求压实不小于0.96。

土方作为一个单独的分项工程,其回填质量的好坏,对该建筑物今后的使用具有很大影响。

因此,要充分做好回填土施工的准备工作。

2.2施工准备
2.3.1 灰土拌制
土料:优先采用基槽挖出的粉质粘土,不得含有冻土、耕土、淤泥、有机杂质等杂物,其粒径不大于15mm,应适当控制含水量。

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素土或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

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石灰:应用新鲜的生石灰粉,粒径不得大于5mm,氧化钙的含量要大于80%。

2.3.2 土工击实试验:土方回填料确定后,项目部质检员、试验员邀请监理工程师共同在回填存土场地或供土场区进行取样,抽取的土样应具有代表性,各土层和各性状的土都应包括。

土样抽取后送实验室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优含水率下的最大干密度。

2.3.3项目技术部对项目有关部门及分包队伍进行方案、措施交底。

由分包队伍管理层向其操作人员开交底会,并由项目技术部和质
量部参加。

①管理人员安排
项目经理:迪
生产经理:振永技术负责人:高峰
土建工长: 贺春吉、王建土建质检员: 史国强
②机械准备
反铲挖掘机1台、灰土搅拌机1台、压路机1台、蛙式打夯机6台、手推车10辆、筛子、耙子、平锹、靠尺、钢尺、小线、人力若干。

③工程进度安排
工程计划于9月20日中至9月25日中完成回填。

三、施工方法与要求
3.1 施工工艺
3.1.1 灰土换填:挖出软弱土层→选土→筛土→拌3∶7灰土→基底清理→铺第一步灰土→夯实→取样→验收→铺第二步灰土→……→铺最后一步灰土→夯实→取样→验收
3.2 施工方法
根据地基验槽记录的检查意见,将软弱土层挖除后,应在槽边或存土点进行选土,灰土必须在槽上或灰土搅拌机拌制;灰土配合比为体积比(3∶7),拌制灰土时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

拌合时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原土含水率过小时,应适当洒水,过大
时应将原土摊开凉晒;拌合好的灰土颜色应一致。

回填土施工时,首先将基底的杂物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回填部位在基底上立好木橛,作为铺土厚度水平控制线。

素土或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

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素土或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

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铺土:每步铺土厚度为250mm,铺完土打夯前用木耙找平。

夯实:灰土换填夯实面积较大时采用压路机碾实,面积较小时采蛙式打夯机夯实,每步夯击不少于三遍,打夯时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机械打夯完成后,靠墙边及转角处需人工用木夯夯实,打夯要领为“夯高过膝,一夯压半夯,夯排三次”。

回填土施工缝的留设: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体转角处留接槎,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施工缝位置按每层500mm宽留出踏步槎。

找平与验收:回填灰土或素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或素土。

回填土每层夯(压)实后,根据相关的规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规定后,方可进行上层回填土的施工。

四、质量预控措施
1、回填前应抄平做好水平标志。

每夯实一层后,拉线检查标高并找平。

2、基槽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时要有防雨措施。

并将堆土或夯土临时苫盖。

五、成品保护
1、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防止铺填超厚。

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

2、施工时,对定为标准桩、轴线引桩、标准水准点等,填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定期复测和检查这些标准桩点是否正确。

回填土工程允许偏差(mm)
六、试验计划
回填完一层做一次环刀取样,每层厚度为250mm。

环刀取样部位应在每层厚度的2/3处。

以各楼为单位每步填完一层做一次环刀取样,每层厚度为250mm,每500平米取一点。

本工程要求换填的3∶7灰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6,一般灰土的
干密度不小于1.5t/m3,填土最佳含水量以土工击实试验为准。

取样测定夯实后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不合格干土质量密度的最低值与设计值的差,不应大于0.08g/cm3,且不应集中。

七、开挖软弱土层时安全保障措施及应急响应预案
7.1安全保证措施
由于5#楼基坑换填面积较大,深度较深,最深处达到90CM,因此我部制定以下措施,保证地基换填时边坡的安全稳定。

1、挖土期间派专人对坡顶沉降、基坑底面的隆起进行不间断监护。

2、当基坑产生坡顶沉降、基坑底面的隆起现象时,监护人员应立即上报项目部,必要时对边坡放坡系数进行调整,保证坑壁坡率满足要求。

3、基坑边缘有安全距离,严禁在坑边堆放建筑材料,防止动荷载对土体的震动造成原土层部颗粒结构发生变化。

7.2应急预案
为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土方工程一旦发生边坡坍塌事故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最大限度的控制事态的发展,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制定坍塌事故“紧急应急预案”如下:
施工现场应做好基坑稳定的监测工作,加强巡视。

人员的准备,项目部的紧急预案中有紧急应变组织机构和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经理、副经理、安全员、各工种工长、材料员及外包队管理人员等。

紧急应变组织领导机构及职权:
总指挥:迪
副总指挥:振永
一、抢救组组长:迪
成员:王树行、姬德全、曹钰、马友生、贺春吉
二、报警组组长:振永
成员:高峰、王建、月、旭、吴京国、武小梅
三、抢险组组长:高峰
成员:王宝丽、万龙、旭、黎明
四、调查组组长:万龙
成员:庞振忠、王建、贺春吉、吴京国
具体分工:
第一组:组织抢救受伤人员和各种材料、物资。

第二组:主要负责打报警。

第三组:负责控制和消除现场险情并保护好现场。

第四组:负责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财产损失情况。

总结经验教训,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上报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

项目部负责提供紧急事故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联系方式及应急准备工作。

具体操作程序:
报警组: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察看有无人员伤亡,如有人员伤亡应立即拨打急救120,拨打急救时要准确的讲清地址、姓名、联系,待急救人员听淸情况后方可放下,并立即派人到路口、通道外接应急救车辆。

并同时上报总指挥及集团,迅速通知其他抢险小组。

抢险组接到通知后:应立即疏散人员到安全地带,以防事故扩大,组织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参加抢险,抢险人员到达现场后应首先采取有效支撑措施以防止二次坍塌的发生,如有被埋人员应立即进行挖掘,尽快找到,争取抢救时间,采取果断措施立即组织抢险工作。

抢救组在等待急救车辆到来前马上采取如下措施:对事故中受伤人员立即进行现场应急抢救工作,包括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压等心肺复苏措施,待120急救人员赶到后,协助其抢救伤员或使用项目部车辆将伤员迅速送至就近医院(窦店卫生所)进行抢救。

调查组:在接到通知后,立即着手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第一时间、第一手资料调查,并保护好现场。

分析发生事故各种原因及现存隐患,提出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

写出调查报告,上报集团及相关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