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心理学新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新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考点材料题:1.假如你是一位新教师,今年开始教大二的一门课。

请结合你即将要上的具体课程:1、你准备什么样的开场白?2、如何说出你的课堂管理办法?请根据“教师成长与有效教师”的原理,写一个3分钟的发言稿。

提示:教师成长2.一位高校教师上课时经常评价新大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新大学生都很反感。

一次课堂上这位教师对同学们说:“你们90后不如80后大学生,更不如70年代的大学生”。

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你根据什么说我们的发展前途不如老大学生?”这位教师一时无言以对,非常尴尬。

请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这位教师错在哪?怎样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提示:人际交往、师生关系3.小张曾对大学抱有很好的憧憬,但进入大学学习后,发现所学的专业与自己原先设想有很大差距,大学学习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么有意思,面对苦涩的专业理论知识,他感到心中十分茫然,学习没有动力,上课打不起精神,虽也对自己提出过认真学习的要求,可就是找不到奋斗的目标与学习的动力。

如果你是小张的老师,请你对小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激发小张的学习动机提出你的建议。

提示:学习动机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他的实验也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经典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实验。

请结合教学活动实际分析罗森塔尔效应对教育有何启示?教师在发挥期待的积极影响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提示:教师角色作用5.1946年,陶行知先生在一次集会演讲中认为,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要进行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结合你的理解和当前高校实际,谈谈陶行知先生这六大解放对于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启示作用。

提示:创造力6.学生A、B是某名牌大学的学生,大学期间两人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两人同时参加出国考试并被美国大学录取,只因A申请的学校排名高于B申请的学校,B膨胀的嫉妒心使她无法面对A优于她的现实,于是,她以A的名义向A申请的学校写了一封信,拒绝去美读书,当A得知最终结果时,她无论如何不能相信事实,而B的理由只有一条:嫉妒。

试分析大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并给出嫉妒心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提示: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问题7.一位教师当着学生的面严厉地批评了一位上课玩手机的学生,以后这位学生每当这位教师上课不是逃课,就是迟到。

请您帮助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变这位学生行为的正确方法。

提示:学习动机激发正确使用批评,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8.一新大学生高中时成绩特别好,上大学后,几次考试下来,成绩没有排在班级前列,结果造成她往日的优越感消失,学习动力明显下降。

你作为她的大学老师,应当如何运用高教心理学的原理对她进行辅导?提示:学习动机9.大学课堂遭遇学生软抵抗张强在课堂上偷偷点了下人数,只有几个没到。

作为班长,他松了口气:人员还算齐整,老师多半不会点名。

他心里想着,转头望了望窗外的蓝天白云,感叹自己“还要坐在这里听无聊的课”。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当下高校抓逃课抓得紧,没特殊情况,谁也不会轻易当“逃学威龙”,现在流行的是“非暴力不合作”。

张强所在的教室就上演着这种“软暴力”: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前面,讲着课,内容是教科书上的原文。

听课位置最好的前三排,一个学生也没有。

两个女生一边织着围脖儿一边窃窃私语。

坐在她们后面的一个男生低着头看一本英语六级单词书,边念边写。

最后一排的几个同学打开手提带上耳机听娱乐节目……老师和学生同在教室里,是完全没有交集的两个圈儿。

请从学与教两方面来分析其中原因,并谈谈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示:学习动机10.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廉思领衔的30人研究团队对供职于包括985、211、普通高校、大专院校和成人/民办高校在内高校的5138名青年教师,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抽样问卷调查,于2012年完成了《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显示,作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高校青年教师也是高压人群。

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其中更有36.3%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

78.1%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用’,甚至‘很不够用’。

”另一项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对近9000名教师进行的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

请结合高等教育心理学相关原理,分析教师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提示:结合材料,再根据上面最后一章最后一题提供的参考资料来分析。

11.郑某,男,大学二年级学生,个性低调,自尊心极强,渴望被关注,自控能力较差。

郑某是一位复读生,2008年在通过第二次高考考入xx大学,初入大学时表现积极,并凭借积极肯干的态度在大一第一学期时进入了所在学院的院学生会,但是进入学生会后由于学生工作的日渐增多,对课程不感兴趣等因素,渐渐产生了较浓的厌学情绪,常常旷课,课堂作业也无法独立完成,在大一学年结束时学习成绩较差,但险些挂科的成绩并没有促使郑某产生转变,相反却使其变本加厉的厌恶学习甚至上课,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在成绩一路下滑的同时其在学生会的工作态度也越来越差,最终工作学习两方面都没有获得其所设想的成功.除此之外,由于其过于内向低调的个性导致其人际关系也不是很好,于是在现实中屡遭失败后,从大二上学期开始终日沉迷网络中以度日,甚至数日不离开宿舍。

请谈谈该生厌学的原因及教育对策.提示:学习动机12.某女大学生,进入学校三个月3000多元的存款被骗。

该生以前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保护,性格内向乖巧。

此事后她出现了失眠,无食欲,焦虑,反应减慢,不能集中注意力思考,情绪低落,愤怒,自责等症状。

她感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危险,感觉自己不幸。

这样的事会给家庭带来羞辱,目前及今后的生活不可控。

为了弥补经济损失她四处找工作,这影响了她的学习,这让她对今后能否继续上学很不确定。

请分析该生目前出了什么问题,她应该怎么办?提示:最后一章,大学生心理障碍13.小胡,男,大学一年级学生,他希望自己在班级中成为一个慷慨大方、乐于助人,比较受同学欢迎的人,进校几个月来,他一直都在朝这方面努力。

有一天,小胡刚走到教室门口,突然听见有人在说起他的名字,他躲在门后仔细地听,原来,班级几个同学在议论他,有人说他小气、抠门,有人说他没有爱心。

小胡一下子懵了,怎么会是这样,他很苦恼。

如果你是小胡的老师,你如何看待小胡的苦恼?试用所学心理学知识给出教育建议。

提示:自我意识14.四川南充学生张非,2003至2007年期间,参加过三次高考,先后考上北大、清华,被媒体称为“考霸”,以史上最牛高考钉子户自居。

2003年,考上北京大学。

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因迷恋上网误了学业,多门课程不合格,不能满足学籍规定而被北京大学劝退。

此后,张非到南充十一中学习,再备高考。

2005年,张非以703分的成绩并列南充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但张非却再次深陷网络,被清华大学退学。

2007年,张非到南充十中复习,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取得南充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绩。

再次进入到清华大学学习。

试分析张非为什么难以适应高校的学习与生活?并请根据所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给出教育建议。

提示:学习适应P26815.王强《高等数学》考试不及格,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考好,王强说:“老师出题太难了”,或“我都认真复习了,但老师出题太偏,我复习的都没考到”,又说:“没地方,图书馆位子太少,寝室太吵,教室晚上十点就熄灯”。

辅导员问其他同学为什么王强数学没考好,同学说:“他经常上网玩游戏,上课也经常不来。

”请结合动机理论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示:动机的归因理论16.杜老师是某高校的年轻女教师。

今天她穿了一套漂亮美丽的吊带裙和时髦的拖鞋。

她去教室,把随身带来的教具放在讲台上,这才发现有不少同学正在热烈地争论什么问题,连上课的铃声都未注意到,她和蔼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后便开始讲课。

她备课认真,讲得流畅而快速。

她偶尔注视一下学生,才发现有些后排的学生开小差了。

这是令她最不愉快的事,便当场要求收敛。

她讲到重点处,习惯地提高音量,竟然还有同学说没听清楚,要求重复。

她讲课的内容很丰富,直到下课铃响才结束课的内容,然后布置一次作业。

今天是她教学中很平常的一次,就这次教学活动而言,请你分析她在哪些方面来运用心理学规律,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提示:新老师与专家老师的差异17.钱学森之问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感慨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学森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钱学森之问的答案需要从教育的各个层面共同寻找答案,请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角度,谈谈你对钱学森之问的解答。

提示:创造力18.故事1::一位将军希望能够占领位于乡村中心的要塞,要塞外面有很多条向外延伸的路,所有的路上都埋置了地雷。

只有小队人马可安全通过这些道路,而当大队人马通过时,一种强大的力量就会引爆地面。

因此,大规模的直接进攻是不可能的。

将军的解决方案是把他的部队分成许多小队,把每一队派到不同的道路,并命令这些小队同时在要塞处会合。

故事2:你是一名医生,面对一位胃部患恶性肿瘤的病人,病人不能做手术,但如果肿瘤不除病人就会死。

有一种射线可用来摧毁肿瘤,如果所有的射线以足够高的强度同时到达肿瘤,肿瘤就能被破坏,但是其周围的组织也有可能遭到破坏。

较低强度的射线对身体的健康组织结构是无害的,但对肿瘤也没什么影响。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用射线可以既破坏肿瘤,同时又能避免伤害到健康组织?当把故事2中这个医学问题单独呈现给大学生时,很少有人能解决它。

然而,当他们明确地得知可以用故事1类似的方法时,由于这两个问题之间的高度相似性,90 %以上的人都可以从故事 1 的问题解决中获得启发,并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故事2 的问题解决中。

阅读上述材料,请应用教学迁移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的迁移是如何进行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