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的内涵与本质
【摘要】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的保障,它涉及众多领域,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它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安全的概念也从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国防军事安全上升为更广泛的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
国家安全;内涵;国防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经济安全
【正文】
“国家安全”的内涵是由国家安全所受的威胁和各国由此制定的安全目标所决定的。
传统国家安全, 指的是在政治上国家政权及社会制度如何防止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政治干预、压力、颠覆、渗透和破坏。
在军事上, 主权国如何应付外来的威胁和军事入侵。
其焦点主要集中于政治、军事内涵方面。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 社会结构的变动, 国家利益的实现与维护, 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实质内容, 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和政策范式的转变使国家安全概念和政策指向, 从过去主要对付外部威胁而延伸到关注国内的经济增长、政治发展、社会生活、本国的文化价值体系调整、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和应付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的国内动乱。
因此, 在新的国家安全观念中, 不仅仅是“政治安全”而且还包括有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等。
从历史上看,资源的争夺主要是以战争这种极端的竞争方式进行的。
战争造成国家灭亡,生灵涂炭,是世界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和长期威胁。
因而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疆土不受侵犯,就成为各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和追求目标。
由此,在一定意义上讲,军事安全似乎就等同于国家安全。
不管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国家,都以加强军备作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措施。
一个组织良好的民族,只要骁勇善战,不仅对内可以自保,对外也可以进攻。
纵观几千年来的人类史,军事因素虽是不少大国崛起的安全基础,但军事安全的“异化”则成为某些大国衰落的主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利益范围不断拓展,竞争的领域和手段也在不断拓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
也就是说,国家主体面临的威胁及实现安全的手段与途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不同的时代,国家安全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侧重点。
今天,随着国际斗争的领域出现重大变化,与军事等“传统安全”相对应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经济安全、信息网络安全、资源安全、环境与污染、国际恐怖活动与有组织犯罪等领域。
由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经济安全问题,在非传统安全的所有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 不仅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 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化走向, 影响着国家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力量格局的重组。
由经济全球带来的信息传播的自由交流, 使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继承在全球化的语言环境下正在失去原有的空间, 国家和文化边界正在
消除, 国家文化主权受到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文化利用其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控制和强行推入, 国家文化安全被历史地和现实地推到了主权国家的面前。
文化生存是国家和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 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全部文化创造和文化成果, 而且还蕴含着过去向未来的发展基因, 一旦文化遭遇威胁, 则必然要给民族和国家带来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 从而也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的全部内容和意义。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体现着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行为的一致性。
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内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并不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政治认识上的一致, 而是要求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 共同的法律和秩序意识, 要求政治上、宗教上、思想上的个性和分歧从属于共同的价值观和秩序论。
它的内涵包括政治信仰安全与宗教信仰安全。
政治信仰安全, 也就是政治认同问题。
政治认同, 就是人们对于政治状态的一种理解和赞同的意向。
任何一种政治统治, 都是以政治认同作为基础的。
国家通过其主导政治思想的传播, 主导政治价值观念的灌输, 使其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根植于人们的观念中, 形成政治认同感, 使政治统治与政治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
宗教信仰安全,从严格意义上说, 中国不是一个宗教信仰的国家。
因此, 宗教在中国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纯民间的文化角色, 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俗角色和政治角色, 它经常追求着社会和政治的目标, 始终是影响中国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宗教信仰安全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国际敌对宗教势力对中国实施宗教渗透和控制, 试图利用宗教作为颠覆、干预中国事务的工具; 宗教问题极易成为民族分裂活动的工具; 时刻关注新
“宗教”的产生及政治图谋。
信息网络安全是非传统安全中最新出现且飞速发展的问题。
国际互联网络是一种能在瞬间生成、瞬间传播、实时互动、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传播媒介。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 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技和财政金融等方面逐渐实现信息网络管理, 一旦信息系统遭到攻击和破坏, 轻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重则直接导致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混乱, 进而影响到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因此, 信息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资源的流动、争夺是非传统安全中一个斗争十分激烈的领域;环境与污染是涉及各国切身利益的全球性问题;如何处理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关系成为国家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国际恐怖活动与有组织犯罪也成为各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之一。
人们普遍注意到,只注意军事安全已非常不够,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军事问题,而且呈现出综合性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各种新的国家安全概念不断提出。
其中,“综合安全”的新概念成为时尚安全词汇,并很快为各国政治家和外交家所接受。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今天“国家安全”的概念已不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军事安全,而且涵盖了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等诸多方面。
国家安全,寄托于强大的综合国力,而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经济和科技是最核心的内容。
20世纪是科技革命的时代,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
科技实力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科学技术这个
“火车头”若出现故障,国家经济的列车就不可能快速前进。
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了工业化,现在又在信息化进程中占了先机之利,走在知识积累的前列,一定程度上对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知识霸权。
对后者来说,如何进行知识创新,是一个不能不考虑的重要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