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安全管理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雷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原则、基本要求、具体措施等。
本标准适用于雷电灾害敏感单位的防雷安全管理,其他单位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8802.1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部分: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18802.21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21431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21698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
GB/T21714.2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
QX/T8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QX/T104接地降阻剂
QX/T245雷电灾害应急处置规范
QX/T317防雷装置检测质量考核通则
QX/T318防雷装置检测机构信用评价规范
DB50/T715防雷安全检查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雷电灾害敏感单位sensitive organiz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雷电天气时,易发生雷电灾害的单位。
3.2
雷电灾害应急预案lightning disaster emergency 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雷电灾害而采取的防雷减灾应急处置方案。
[QX/T245-2014,定义2.1]
3.3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evaluation of lightning disaster risk
根据雷电特性及其致灾机理,分析雷电对评估对象的影响,评估雷电对评估对象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公共服务中断、文化遗产损失、财产损失等方面的综合风险,提出降低风险意见的过程。
注:改写QX/T85—2007,定义3.1。
3.4
防雷工程lightning protection project
经勘察设计和安装防雷装置形成的防御雷电灾害的工程。
3.5
非工程性防雷措施non engineering measure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为防御雷电灾害而采取的雷电监测、雷电预报预警、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与接收、防雷科普宣传与技术培训以及雷电灾害防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建设等方法和措施。
3.6
工程性防雷措施engineering measure for lightning protection
为防御雷电灾害而采取的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和防雷装置检测等工程性的方法和措施。
4防雷安全管理原则
4.1属地管理原则
防雷安全应按照行政区域进行管理。
4.2动态管理原则
防雷安全管理应根据雷电天气的特性,适时排查雷电灾害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消除。
4.3系统管理原则
防雷安全管理应按照“系统管理”的要求,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4.4超前管理原则
防雷安全管理应具有前瞻性,分析雷电灾害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5精细管理原则
防雷安全管理应细分防护对象、岗位职责及每一项具体工作并落实。
5防雷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防雷安全管理应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预防控制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5.1.2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应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有效落实雷电灾害防御的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
5.2雷电灾害敏感单位
5.2.1雷电灾害敏感单位应完善相应的防雷安全措施,接受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5.2.2雷电灾害敏感单位应建立防雷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防雷安全工作机构和责任人,落实防雷安全工作具体职责。
5.2.3雷电灾害敏感单位应建立雷电灾害数据库,分析雷电活动规律,组织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划定雷电灾害风险部位或区域。
5.2.4雷电灾害敏感单位根据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合雷电灾害敏感单位可能发生雷击事故的后果,加强雷电灾害防御设施建设,强化建设工程雷电灾害源头控制,开展雷电灾害敏感单位雷电灾害隐患排查,消除雷电灾害隐患。
5.3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
5.3.1防雷工程设计单位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地理、地质、气候条件以及雷电活动规律,结合工程性质,按照防雷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并对防雷工程设计文件质量负责。
5.3.2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应按照防雷相关标准和经审核或审查合格的防雷设计文件组织施工,并对施工质量负责。
5.3.3防雷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防雷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
5.3.4防雷工程监理单位应按照防雷相关标准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求,落实监督管理职责。
5.4防雷装置检测单位
5.4.1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取得省级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检测资质,并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从事防雷装置检测。
5.4.2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建立健全防雷装置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并在防雷装置检测活动中具体实施,按年度向有关主管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5.4.3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数据,结果应真实、准确,并对检测数据、结果负责。
5.4.4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实行防雷装置检测电子信息化管理,提高检测管理效果和工作水平。
5.4.5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建立防雷装置检测档案管理制度,明确防雷装置检测资料档案的保管条件和期限。
5.4.6防雷装置检测单位的检测设备应符合国家计量法规的规定。
5.4.7防雷装置检测单位应接受气象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6防雷安全管理具体措施
6.1防雷安全管理流程
防雷安全管理流程参见附录A。
6.2防雷安全风险分析
6.2.1一般规定
雷电灾害敏感单位应组织开展防雷安全风险分析。
6.2.2雷电天气风险分析
6.2.2.1大气雷电环境特征分析。